后进生学习激励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后进生学习激励策略研究

胡丽萍

广东省罗定市罗城中学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的主要职责。但是,由于基础水平以及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在班级中通常会有一定比例后进生存在。这些学生的成绩未能达到预期,对学习甚至生活缺乏自信。为解决后进生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后进生”及其落后的原因,对于后进生学习激励的策略阐述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尝试采用激励的方式,让后进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克服困难,不断努力,从而提升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后进生;学习激励;主要策略

引言:对于初中教育而言,数学科目的学习十分重要,对学生成绩的影响非常大。但是,由于数学知识与小学相比,难度明显增大,有不少学生由于个人基础或学习能弱力等原因,从而成为了后进生。这些学生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也不足,如果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合理,很容易让其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未来的个人成长。因此,后进生激励策略的研究就成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

一、“后进生”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一)正确理解后进生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后进生就代表着差生。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同学,在看待这些学生的时候,都会用异样的眼光。显然,这样的认知存在偏差。“后进生”本意指的是“后来进步”的学生,尽管其在某些方面的学习表现暂时没有达到预期,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但并非代表其就要被忽视。相反,这部分学生有着很好的潜力,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后进生落后有多种原因,通常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指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例如,教师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观念、同伴的影响都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指在学习时影响学习效果的内部因素。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但主观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自制力不强、缺乏良好的习惯、理解能力弱等个人因素。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间段,后进生的转化非常重要。教师需要采用恰当的激的措施,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此帮助后进生不断提高。

二、后进生学习激励策略

(一)注重情感关怀,培养学习自信

教师的每一个举动都会对学生带来影响,即便是学优生,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合理,都有可能对其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特别是后进生,其自信心的建立极为重要。只有对其予以支持和鼓励后,才能让其认识到自己并非一个人,有教师时刻帮助自己,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例如,后进生在写作业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花了很长时间没有解出来,变得无比烦躁时,教师就要走到其身边,与其展开沟通,了解其实际情况,包括无法解答的原因以及自身的知识基础,从而为其进行点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多使用一些鼓励性话语,让学生明白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以此使其心理压力有所降低,从而产生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最终在完成解答之后,教师也要给予称赞,让其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如此,学生们就会产生学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慢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二)学习与生活结合,合理布置作业

1.知识与实践结合,布置生活化作业

通过数学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强化理解,做到举一反三。尤其是数学题目,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特点。学生们单纯完成一到两个题目的解答,往往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只有接触多个类型的题目,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识内化。但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不能采用“题海战术”,因此就需要合理布置作业,优化作业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作业中完成练习,提升自身水平。把知识学习与生活结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的手段。

例如,在对“三角形”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让学生们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并尝试对其进行测量,运用自己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点,编一道三角形的题目,解决生活中三角形的问题。由于具有趣味性,且没有特别高的难度,后进生就能更好地展开学习和理解,强化记忆。同时还能认识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2.切合学习实际,布置学生分层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必做题目和选做题目的分层作业。学优生和后进生的能力存在差异,如果布置相同难度的作业,后进生可能无法完成,导致学习自信下降。而如果分层之后,只要求后进生完成必做题目,就能让其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里面。

例如,在完成“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学习之后,针对学优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让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解答。而对于后进生,布置的必做题目以基础题为主,以此保证他们扎实基础,做到全面巩固。当后进生完成了必做题目解答,且有更高的需求时,可以做选做题目,激励其积极挑战[2]

(三)应用激励策略,给予后进生合理表扬

对于后进生的激励策略,核心就在于合理表扬,这是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的最佳方式。后进生长期处于班级落后的位置,往往表现得非常失落,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而当他们完成一道复杂题目的解答或者在考试中有所进步时,教师立刻予以表扬,对其表现予以肯定的同时,让其再接再厉,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自信。

例如,在对“轴对称”的知识讲解时,由于内容较为抽象,很多学生很难理解,出现了认知偏差。此时,教师就可以尝试点名让后进生回答问题,初始阶段,提供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其做到融会贯通,之后再提供存在一定难度的题目。通过知识过渡,后进生就能慢慢理解,同时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每当学生取得一定成绩,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与引导学生的学习,促使其不断进步。

(四)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后进生学习热情

数学知识抽象,后进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感到十分无趣,从而失去积极性。为此,教师就可以尝试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投入进来,激发自身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之前,教师就可以搜集我国知名数学家祖冲之的相关故事,以此进行介绍,让后进生明白其在探究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以此起到感染的效果,促使后进生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不断提升个人能力[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后进生,数学教师理应予以重视。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其展开引导,促使其能够有效投入到学习活动里面。通过长期努力,后进生就能逐步提高,进而赶上其他同学的步伐,脱离后进生的身份。

参考文献:

[1]薛彦霞.用爱激励学生进步——谈初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1(34):29-32.

[2]杨梅玉.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00293-00293.

[3]鲁洪波,马玉涛.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九卷.2015(1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