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设计大赛驱动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计算机设计大赛驱动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韩智颖

吉林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长春 130117

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证明,将计算机竞赛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学科的教学改革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为例,阐述吉林外国语大学如何基于竞赛平台来提升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为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创新能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信息时代的科技创新及各领域创新都离不开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国家当前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决心达到空前的程度。大学生是信息化创新的一支生力军,他们思维活跃,充满创新的热情,自身有强烈的创新需求。

吉林外国语大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土壤。创新教育的途径很多,竞赛是一条提升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阐述吉林外国语大学如何基于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这个平台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

一、大赛在我校开展的现状

应用型高校一直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近些年来,竞赛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实践平台。应用型高校的计算机教育经历了漫长的改革进程,培养目标从使学生掌握基础应用到学会综合运用,从使用计算机在本专业范围内熟练解决问题到在职业生涯中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外国语大学,学校结合自身特点确立了文科院校计算机教育培养目标: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办公技能熟练,动手能力强,实践水平高,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早期的计算机课程中缺乏对大学生实践创新的科学引导,未能营造出积极、自由、宽松的创新氛围,提供的创新教育环境与学生的创新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学生创新动力、创新能力方面进入瓶颈,出现一定的阻力。2015年计算机教学团队开始关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教育部多部门联合主办。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就业的需要服务、为专业本身的需要服务,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服务。大赛始创于2008 年,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已有半数以上的本科大学参加了这一赛事。大赛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已成为全国计算机类最热门的竞赛之一。

吉林外国语大学从2015年首次参赛至,国家级奖项、省级奖项基本呈上升态势。学校以此为契机在校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计算机科技竞赛活动,并把比赛精神、比赛模式充分融入实践教学的课堂,在成功培养、带领学生参加大赛的同时,打开了计算机创新教育的崭新局面。

二、大赛促进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研究团队对计算机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信息领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以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为背景,提出“设计驱动创新”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并推广到多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当中,特别是设计类课程。旨在计算机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融入“创新”二字,牢固树立学生创新的思想,使创新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具备以计算机作为技术基础,面向专业、行业应用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在各个学科和行业领域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进行独立地实践与创造。

学生计算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划分层次,按阶段有序实施。在大一新生的在计算机基础课中,“设计驱动创新”教学模式巧妙地回答了“学习计算机有什么用?”的问题,满足了低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基本技能的学习,拥有拓展思路的机会,做到学以致用,此阶段为计算机大赛选拔和培养人才;大二、大三是大赛的主力军,此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已掌握一些计算机设计开发类软件,并能将计算机与其专业较好地进行融合应用,“设计驱动创新”教学模式做到以需求为动力,激发学生对技术探究和创新突破的浓厚兴趣,为了完成作品,有时需要综合运用众多软件,学生甚至能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全新的软件;大四阶段,“设计驱动创新”教学模式突出了“合格职业人”的培养,要求学生完成的综合设计作品要与社会接轨,在大赛中,毕业生选择的方向更倾向于社会职业需求,此阶段为应用型人才就业奠定基础。

三、基于竞赛组建学生创新团队,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拉开了组建创新团队参与竞赛的序幕,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信息技术比赛,例如多媒体设计大赛、计算机综合设计大赛、教学辅助课件大赛、微课创作大赛、办公自动化技能大赛等,以赛促建,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创新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带动全员参与创新,层层选拔到省级、国家级比赛,使团队的创新能力在不同创作方向、不同创作层次上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计算机教学部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园网络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各级学生会等多部门联合选拔优秀的技术型和创作型人才,指导学生合理组建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建设的精髓是核心领导、全盘计划、有效沟通、执行力强、分工合作、共同进步,从而形成一个目标明确、在竞赛中有战斗力的团队。大赛作品创作过程中,我校创新团队采取导师制与学长负责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导师协助各个团队科学合理地搭建一个完善的能力组合:包括技术能力、创新创意能力、艺术设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团队必须给每位成员提供技能发展的机会,使团队拥有互补的最佳技能组合。团队一旦搭建成功,导师负责从全局把控,团队的推动由曾经在大赛中获奖的、创作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和团队建设意识的学长来负责。学长定期举办讲座,向团队成员介绍讲授技术、创意和参赛经验,采取老带新的方式推进作品创作,导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给予总体指导。以此模式渐渐培养了一批创新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设计驱动创新”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竞赛模式引入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四、结束语

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服务于行业应用的综合实践的典范。将竞赛模式引入教学,使知识的传授更为有效,“设计驱动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设计作为创新的核心动力,学生作为创新的主体,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内驱力,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前沿的计算机技术,使其将学科学习与计算机技术更有效地融合。教师在指导设计和竞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了自身技术水平,逐步具备广阔的视野、敏锐的前沿洞察力,同时积累了大量生动的教学素材。计算机设计大赛为师生提供了与全国高校团队共同竞技和全方位展示的平台,以大赛为背景的的实践教学改革切实提升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在各自的专业和行业领域完成产品创新的能力,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希青,刘富明,张立香.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9,36(1):93-94.

[2]孙巍.理工科高校开展学科竞赛“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2-14.

[3]徐秀芳.地方本科院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教学模式探析[J].高教学刊,2020(12):52,55.

作者简介:韩智颖,女,副教授。

基金项目: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项目《基于“竞赛驱动创新”理念的计算机基础金课教学研究与实践》,2021-AFCEC-2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