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唯物史观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历史教学唯物史观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赫荣旭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一个关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科学性的自然历史发展理论。在中国教育高中生,唯物史观研究也是世界史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历史老师都忽视了对学生的唯物史观探究,不利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养成。本篇主要阐述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树立学生唯物史观所面临的困难与教育对策。

关键词:高中历史;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由于新课标的开展后,高中历史课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历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发生很大的变化。对历史的教育指导思想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虽然唯物史观是高中历史课程的基础知识之一,但怎样教育学生正确的唯物史观却是高中历史教育的老大难问题,所以,历史教师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并通过适当的教育途径培育其唯物史观。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教学方法过于单调

    由于每位教师本人的专业知识水平、教育经历等各个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差别,在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内容亦具有一定的差别。没有谈什么教学方式好还是坏,只是讲要针对课堂教学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选用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接触知识的状况、内容等一些要求,针对上述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因为唯物史观是一个关于大自然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普遍规律的理论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涵,是一个科学性的历史理论概念。唯物史观是一种相对而言较为抽象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因此教师们在培育学生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由深及浅、由表及里的教育。但经过研究后发现,很多高中历史教师都觉得如果要培育学生唯物史观,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因为这二者有着紧密联系。但是,在具体实施教学的实践中,历史教师们却往往无法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去培育学生的唯物史观理论。而造成出现了这一问题的大致有以下三种因素,其一,因为唯物史观理论内涵比较多,也就相应地比较抽象复杂,在历史课堂上的课堂教学难度就比较大;第二,因为老师习惯上选择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当新课程改革时需要教育学唯物史观理论后,老师们往往在短期内还无法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三,多数高中生自身没有强烈的抽象意识,理解能力亟待提高,以致于建立其唯物史观存在很大困难。

(二)学生忽视唯物史观

    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在学习者认识到掌握信息对自身的重要时,才能够积极主动掌握有关信息。如果是教师一味的进行教学,学生一味的听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不能分析到知识点的重要性,那么教学中就会显得十分枯燥乏味。经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研究表明,很多初中生并未认识到唯物史观的意义,同时有部分中小学生对于唯物史观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应付成绩上。而教师们进行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几乎很少耗费时间和精力去给学生们介绍唯物史观研究成果,也不会意识到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而高中生自身也没有对唯物史观研究知识的积淀,也因此不知道,最后使得学生们忽略了对唯物史观研究成果的掌握。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构建生动教学情境

    在以往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历史教师们大多都是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通过传统课本或者板书的形式向学习者介绍历史有关的知识点。但这些方法的使用很容易导致学习者对于历史知识点学习缺乏积极性,进而对历史课产生了抵触情绪,从而缺乏了复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与常规教学模式的方式相比,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趣味性也更高,从而获得了广大高中生的喜爱。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为高中生们提供了强烈的感觉刺激,大大提升了高中生在参与课堂练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在现实历史中发生的生活场景,从而最大化优化课堂的效果。

    因此,当老师们在进行《现代科学革命》的教学过程中,为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老师们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授课,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二种理论。首先,在开展课堂以前,老师们可以及时查找一些有关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可提供的知识背景和参考资料。在讲授的课程中,向他们介绍二个理论被发现的科学历史,并让他们感受二个理论对及科学历史的重大作用。然后,由老师带领他们研究爱因思坦的相对论,以及普朗克在量子理论形成与创建进程中发生的作用,最后,教师挑选若干问题加以解答,针对问题的答案加以总结。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育能够减轻认识的困难,巩固知识的结果,引导他们主动进行反思。在他们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他们体会科学知识成长的历程及其价值,树立正确看待自己成长的心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

(二)丰富教学方法,运用表演方法进行教学

    在以往教学的方式中,历史教师一般采取自己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方式,但这种教学方法并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克服此现象,历史教师应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其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历史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在向学生介绍了知识之后,采用表演的方法让他们扮演历史人物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的活动。在演绎历史人物的活动中,能够协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学生还可以利用塑造的不同角色理解社会各阶层的心理,从而学习如何进行社会阶级分析。通过演绎历史事件,学生能够学习到在剖析历史事件时,要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展开剖析,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对应剖析。

(三)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念,促进唯物史观的养成

    历史价值观念是唯物史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且历史是社会人文学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因为价值观会对学生的行为、道德素质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针对历史事件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以及选择,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唯物史观的养成。

    例如,教师在开展《五四爱国运动》这节内容的教育过程中,为帮助学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就可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指导。首先,教师就可为学生讲述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上失利的事例,并指导学生反思为何中国会失利,归根结底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在军事力量等各个环节上的能力都比较薄弱,西方强国想尽了一切办法侵犯中国的合法权益。其次,当学生意识到了中国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之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建立面临一切问题都不能抛弃,要坚持下去,努力学习,以增强自己综合能力的意识。最后,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热爱我们的祖国,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语

    在中学阶段的课堂教育的进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培育学生唯物史观思想的意义,主动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利用多媒体,营造好课堂环境,采用角色扮演方法的引导他们形成优秀的唯物史观,推动他们历史素质的形成,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杨丽芝.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唯物史观分析[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10):383-383.

[2]林奕晶.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5(3):77+79.

[3]罗丽平.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18):146-146.

[4]张晓林.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的实践与思考[J]. 神州, 2020(5):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