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评价之三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数学课堂评价之三度

赵苏琴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上塘中塘小学

摘要:有效的数学课堂评价起着激励、诊断、导向、调控的功能,使数学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的魅力,催化学生不断开发自我、超越自我,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兴趣,眷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地发展。本文从课堂评价的“三度”谈谈想法。

关键词:课堂评价;尺度;温度;深度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不断开发自我、超越自我的核心手段,是师生生命共进历程中师生共享成功的快乐所在,是师生关系不断走向和谐的催化剂。判断题是有明确的是与非,而数学评价不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对某个学生的回答或学习行为做出及时反馈,这反馈并非单纯的对或错,更多的是鼓励的话。老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关注从而更有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关注课堂评价的“三度”空间:即温度、尺度、深度,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调控功能,眷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地发展。

一、课堂评价要有温度

(一)评价语言有温度

评价语言有温度也就是以鼓励性语言为主,鼓励性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得到成功的满足,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为了避免出现词穷或用来用去都是那几个“很棒”、“真有想法”等重复、单调的评价,我们要学会搜集和积累,让评价语言有所变化,显得有文采、幽默。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

1.评价语言的准确性——恰如其分

客观和准确是数学评价的首要准则,即对孩子上课的出色表现给予肯定,又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孩子的不足。数学课堂上的准确评价让孩子心服口服的接受并非易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综合开率孩子们的兴趣、个性等原因,做出合适的评价。我们平时和在教学过程中要听听孩子的内在心声,看看孩子的疑惑眼神,思考孩子的行为表现。日积月累,你也许能够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找到他们能接受的教育策略。

2.评价语言的幽默性——情趣盎然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是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幽默好像一根神奇的魔棒,使语言闪烁出多彩耀眼的火花。风趣幽默的语言评价是催化剂,有利于活跃气氛,推动教学进程,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学习。如学生上课说话,如果一开始就严词批评,就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般来说,笔者第一次都会用眼神提醒他,如果第二次就会用不点名式言语提醒,“现在对一些同学黄牌警告,再有一次那么就红牌出局了”、“等一会儿,一不小心我们班可能会出现两个守门员”……这样学生会心领神会,在愉悦中接受批评,从而认认真真地学习。

(二)评价形式有温度

数学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过程,评价的形式也是充满情趣、相对灵活的。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主要形式有口头评价,体态语言评价、物化奖励评价。

1.优化口头评价—— 一言一语都是爱

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是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进行激励性评价时,激励性语言要有轻重缓急。激励性评价要逐级提高否则久而久之,孩子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不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因课、因时、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学习。

2.辅以体态语言评价—— 一颦一笑总关情

体态评价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手势等体态语言进行的评价。如一个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次友善的轻抚,甚至是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传达了一份关爱、一种尊重。这种无声的评价更具亲和力,触动人心。促使他们热爱学习、树立信心,激起不懈追求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在学生犯错时,体态语言比起口头评价更能让学生信服接受。比如,课堂上学生都在安静地做练习,有学生的解法独特或者完成得又快又好,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或者拍拍他的肩膀。而当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为了不影响上课,教师可以一边讲课,一边自然地走到学生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地把他玩的东西放好,或者面带微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告诉他,你已经走神了,学生会心领神会地调整过来,比语言评价更让他感激。

3.实施物化制评价—— 一草一木无限春

激励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物化奖励可以是图片激励卡、表扬卡、免做券等。如:有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象征寓意的精美图案,可爱的笑脸等。左边注明相应的评价项目,如思考小博士、合作小金星、创意笑脸、神算小明星等。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效果不错。

二、课堂评价要有尺度

评价要有尺度,也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不溢美,也不贬损。不能光有鼓励,该批评就得批评,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把不好的说成好,不好的方面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和全面的认识,让他们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往往就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1.追求评价的适量——不盈不亏

数学评价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评价的次数要适当。对于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的孩子,尽量少用激励性评价,只有当他取得较大成功时给予肯定,提高激励评价价值。对于那些学习懒惰的孩子,可多给予激励性评价,提高他的兴趣。

2.力求评价的效度——因人而异

表扬和批评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谁了离不开谁。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味的表扬,该批评还得批评,教师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给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三、课堂评价要有深度

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我们要乐意倾听学生的“错误”,从错误中读懂孩子们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程中引导正确的方法,尽可能地给予再次尝试的机会,在无形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有效保护其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愉悦性和有效性。

1.推波助澜,及时追问

当孩子的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认可,并加以追问,使知识得到升华,比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中,课件动态演示角变大变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什么没变?什么变了?角为什么就变大了呢?这些追问为下面角的比大小埋下伏笔。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遵照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课堂上的及时追问也能让学生妙语连珠。

2.锦上添花,精心补问

当孩子对问题考虑不周到时,我们可以根据学情来提出补充性的设问,进行点拨。引起大家讨论、深入地思考,最后知道殊途同归。

3.指点迷津,巧用反问

当孩子对知识理解还不是很完善,表达不够准确时,我们可以恰当提出反问,引发孩子思考,对知识产生疑问,引发思考、比较、排除错误,最后得出正确结果。

结语: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系统不断优化的重要手段,犹如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具有导向、改进、判断、激励等多种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评价的温度、评价的尺度和评价的深度,用爱唤醒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自信,点燃孩子们的数学火种,激发孩子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开启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2]单志艳.如何进行教育评价[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3]薛炳群.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评价[M].齐鲁书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