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活动促进幼儿多元表达--以大班戏剧活动《排兵布阵》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戏剧活动促进幼儿多元表达--以大班戏剧活动《排兵布阵》为例

江雪娜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中心幼儿园  213000

【摘要】:幼儿园戏剧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有其特殊的教育价值,其丰富的的组织形式能促进幼儿多元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游戏化的推进策略是实现戏剧活动教育价值的关键。本文将以大班戏剧活动《排兵布阵》为例,提炼戏剧活动中游戏化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戏剧活动多元表达  支持策略

幼儿园戏剧活动是围绕幼儿戏剧经验的建构而生发的戏剧的、艺术的、学科的多层次的综合教育活动,它创设了生动的游戏情境和表达环境,让幼儿从中进行交往和互动,愉悦、自由地获得多元表达能力。由于幼儿知识经验水平有限,组织、表达等能力尚为欠缺,且幼儿的表达潜力和参与动力需不断地挖掘和激发。因此,探究戏剧活动中游戏化的推进策略支持幼儿多元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以戏剧活动《排兵布阵》为例,深入剖析戏剧活动中的游戏化推进策略。

一、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的设计背景来自于绘本故事《花木兰》。绘本讲述了北朝时期,一位叫花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杀敌报国,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我们围绕此绘本,师幼共同构建了戏剧活动《花木兰》。其共分为四幕情节:第一幕《国家有难》第二幕《替父从军》第三幕《排兵布阵》第四幕《凯旋归来》。而本次活动主要讲述的是戏剧第三幕的情节,花木兰为了成功击败敌军在军营内苦练军法,并与将士们展开排兵布阵的故事。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有三点:1.在了解排兵布阵的基础上,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各类阵法。2.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动作,体验与同伴合作布阵的乐趣。3.在情境体验中进一步感受花木兰取得成功的来之不易。

二、主要流程

环节一:暖身游戏——将军令

教师手持铃鼓扮演将军,幼儿扮演士兵跟随铃鼓节奏行进,当铃鼓声停止,按将军的口令做出相应动作:步兵准备、步兵列队、步兵出击、步兵回营;弓箭手准备、弓箭手列队、弓箭手隐蔽出击、弓箭手回营;骑兵准备、骑兵出击、骑兵回营。

支持策略:

幼儿园的戏剧游戏主要分为:放松游戏、感知游戏、模仿游戏、想象游戏、造型游戏、控制游戏、专注游戏,而将军令的游戏属于模仿游戏,即借助身体或声音对人或物的特性、运动过程及其细节进行再现、复制,需要以细致的观察作为基础。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更是戏剧表达能力提高的第一步。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戏剧表达中的模仿、造型的能力。孩子们用肢体和表情模仿士兵征战沙场的动态过程,并能较为为细腻地把握动作、刻画出表情等细节。

环节二:主题活动——排兵布阵

  1. 视听结合——了解排兵布阵

进入了上一环节的“动”,教师引导幼儿进入了一个相对“静”的环节,即欣赏排兵布阵的演练效果图。在背景音乐“大河之舞”紧张、波澜壮阔的氛围烘托下,配合着老师的讲解,孩子们欣赏到了一各个井然有序、配合默契、训练有素的阵法。通过视听的结合让幼儿领略到了排兵布阵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及进一步参与活动的兴趣。

欣赏过后,教师采用了戏剧教育活动中常用的“坐针毡”的游戏策略,即教师和幼儿都以角色的身份和第一人称“我”参与讨,教师以将军的身份回应,以士兵的角色身份进入讨论情境的幼儿所想到的,关于排兵布阵中的关键要素。如幼儿问:“将军,我们为什么要排兵布阵啊?”教师回应:“各兵种之间的相互配合,两军对抗之际运用合适的阵型,可以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幼儿问:“花木兰现在能发号指令排兵布阵了吗?”教师回应:“在军队中是大将军发号指令,引导士兵排兵布阵的,花木兰初入军营,她首先需要亲身体验排兵布阵,这样才可以指挥战斗。”幼儿问:“那在打仗的时候,我们记不住阵法,来不及跑怎么办。”教师回应:“为了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我们必须将阵法记在心中并且苦练各个阵法,这样熟能生巧,我们就能记得住了。”

支持策略

“坐针毡”是幼儿园戏剧活动常用的策略之一,它能为幼儿提供一个思考、提问、交流表达的机会;在探索戏剧角色想法的同时也能激发幼儿思考戏剧冲突的解决方法;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环节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2.初次尝试——演练三字阵

在让幼儿充分表达之后,教师呈现教具磁力板,向幼儿边操作边介绍最基础的三字阵法:我们将若干枚红色吸铁石代表敌军,5枚黄色吸铁石代表步兵,5枚绿色吸铁石代表骑兵,5枚蓝色吸铁石代表弓箭手。当敌军正面攻击,我军迅速站成3排,其中步兵在第一排,骑兵在第二排,弓箭手在第三排。敌军向我军袭来,将军发出指令,步兵准备,步兵出击,步兵撤退(击退了小部分敌人)。骑兵准备,骑兵出击,骑兵撤退(又击退了小部分敌人)。弓箭手准备,弓箭手出击,弓箭手撤退(击退了剩余敌人)。引导幼儿回忆并讲述士兵的出击顺序及撤退的路线。在此之后,请幼儿选取自己所擅长的兵种进行实战演练。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体会战场的紧张氛围,教师将鼓声作为延伸性表达工具引入戏剧表演中,以激发幼儿的表达表现。同时采用了“教师入戏”的范式,引导孩子们根据将军的指令成功演练了三字阵法。  本环节从直观感受过渡至亲身体验,教师给予幼儿更多体验的空间,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戏剧游戏,一般都需经历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酝酿及执行这三个步骤,这也是重要的学习过程。

支持策略:

“教师入戏”烨是幼儿园戏剧活动常用的组织策略,对情节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进入戏剧情境,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以角色身份与幼儿共同塑造角色、发展情节。这一策略的运用,能更好的营造戏剧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参与欲望,在学习教师经验的同时,生发课戏剧情节的推进,调动了幼儿的思考,提高了幼儿课堂的专注力。

  1. 分组布阵——演练阵法

在积累了一定的戏剧经验之后,幼儿需要一个完整地进行戏剧表达的机会。在此环节,幼儿5人为一组,小组合作在磁力板上制定各自的阵法图及演练。小组制定过后,3组代表分别讲解阵法的名称及独特之处,如第一小组的“箭形阵”,“此阵型酷似一把弓箭,由一名骑兵在“箭头”的位置,因为骑兵跑的最快,可以提高攻击速度,步兵在“箭身”的位置,步兵的防护盾可以在外围形成保护,弓箭手在最后的位置,弓箭手擅长定位远程攻击,所以在盾牌的掩护下发起射击更为安全”。在讲解之后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演练。3组分别讲解并初步演练之后,教师发出指令整合所有阵法进行完整演练。在音乐的烘托下,幼儿充分的感受到了战场上变化多端的紧迫感,他们相互配合并井然有序的将听从指令不断调整阵法。

支持策略

在演练的过程中,教师采取“定格画面”的戏剧组织策略,幼儿的动作由运动到静止,在与同伴相互学习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展示关键动作,同时也能修正存在的问题。在实行此范式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在细节上的表现,如幼儿临场的观察、想象与反应等能力,发现幼儿在演练过程中不断变化的肢体与表情、思考与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自发性表达以及这些方面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渐进转化的细节;教师一方面及时给予提升促进幼儿更高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及时肯定和分享个体独特的经验。

IMG_7623IMG_7622IMG_7615IMG_7614

环节三:结束活动——放松游戏

以放松游戏作为结束环节,可以帮助幼儿走出戏剧活动的情境,平复情绪。教师旁述:花木兰来到军营,她苦练兵器与兵法,训练了一天她回到了军营要休息一会。”舒缓的音乐在耳边响起,幼儿模仿教师做着缓慢而反复的动作。即便是刚刚因为经历了夸张的游戏表演而沉浸在高亢情绪中的幼儿,也逐渐平静下来,回到现实中。

支持策略

放松游戏,即身体与情绪进入松弛、平稳的状态,给幼儿一种“仪式”的感觉,使幼儿的心理状态进入或走出虚构的戏剧情境。放松游戏可作为戏剧活动的暖身游戏,也可作为结束游戏。在戏剧活动中结束环节的放松游戏,可以使幼儿的情绪稳定、以舒适、愉悦、放松的状态结束今天的活动,而戏剧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放松游戏就是听着轻音乐深呼吸并做舒缓的动作放松肢体或闭目想象回忆今天的活动内容。

三、活动反思

在本次戏剧表达活动中,教师采用“将军令”、“教师入戏”、“坐针毡”、“定格画面”等游戏策略,引导幼儿以角色或非角色的身份探索角色,同时又以“小组合作”、“自主演练”等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戏剧表达能力。在本节活动中,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排兵布阵的理解与诠释,如此的戏剧表达才真正是幼儿的自主表达。

结语:

总之,在戏剧活动,教师是“观察者”、“协助者”和“推动者”,儿童则是“发现者”、“创造者”。只有坚持这一理念,教师在活动中才能做到充当重要却不是居高临下的角色,真正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接纳幼儿。立足于时间,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更多、适宜丰富的游戏策略才能更高效的去支持幼儿多元表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梅.论儿童戏剧教育的组织形式【J】.幼儿教育,2011,(1/2);30—32.

2.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林玖君.创造性戏剧理论与实务:教师中的行动研究【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