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砂桐

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七小学  325604

摘要: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其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就目前这个阶段而言,其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内容,已经不仅仅只是理论教学了,通过充分融入其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充分落实其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本文针对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展开论述,通过在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不断深入其国学经典通读,充分加深学生对国学汉语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构建其小学语文教学高质量课堂。仅供参考。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就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而言,其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也只仅仅停留在课本表面,使得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也相对浅薄,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对语文知识有着很好的渗透,如此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相较于国学经典诵读而言,其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生动的语言魅力,可以使得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丰富其语文知识库、渗透其国学经典知识、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多样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其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养成。                                                                  

一、在其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

(一)在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更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在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通过充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更有利于提升其小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众所周知,其国学经典诵读,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生动的语言魅力,通过简短几句话,就可以充分描绘出一卷具有深刻意韵的诗意画卷,使得其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有效提升其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其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1]

(二)在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

在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通过充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其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众所周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其教学课堂内容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知识教学,充分培养其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成为了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新的侧重点。其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充分积累其学生的识字能力、规范其学生的发音能力、锻炼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其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其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养成,有效构建小学语文教学高质量课堂[2]

(三)在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更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通过充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众所周知,其国学经典诵读,是我国经过千年传承所流传下来的一块瑰宝,其具有着宝贵的文化财富。而小学生,作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少年,其具有着艰巨的时代使命,有责任、更有义务对其国学经典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通过其国学经典诵读的方式,使得其学生可以深刻领会到其中的民族文化,进而使得其学生可以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

二、国学经典诵读在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在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而言,由于其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从而使得其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并不高,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而通过充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课堂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其国学经典诵读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趣味化,从而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激发起学生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

例如:在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当学生学到《三字经》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其中比较有代表含义的一部分,建立创设相关的情景教学,让学生之间进行分角色诵读,使得其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进而加深培养其学生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有效促进其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3]

(二)在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可以充分丰富国学经典诵读的形式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年纪尚小,且灵活好动,对一切新的未知的事物都会感到好奇,所以,老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通过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充分丰富其国学经典诵读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例如:在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当学生学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整体诵读,以此来对学生的读音进行规范,然后学生之间每人一段话,依次诵读。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积极的融入到国学经典诵读中来。通过每人诵读一段话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其该片段的理解。在经过依次轮换的诵读方式,使得其每个学生都能够将整篇文章诵读一遍,从而加深其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进而培养其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促进其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4]

、结束语

结合以上论述,本文针对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简单分析。由此可知,在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由于其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其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如此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相较于国学经典诵读而言,通过充分丰富其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活跃其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加深其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使得其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很好的传承与发扬,进而促进其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效构建小学语文教学高质量课堂。

参考文献:

[1]石学军.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下旬),2023,(01):37-39.

[2]杨德珂. 国学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思维与智慧,2022,(18):46-47.

[3]严丽艳. 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探究[J]. 新教育,2022,(26):85-87.

[4]贾登山.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学周刊,2022,(2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