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握,有效复习,共同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精准把握,有效复习,共同发展

王艳艳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学校  201415

二模考过后,九年级学生距离中考仅仅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实际上课的时间就40天,那么如何在这短短的四十天中进行一定的突破,改善成绩一直是困扰九年级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在以往的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采取题海战术,二模试卷一套套的做,中考试卷近十年的全部拉出来做一遍,学生看似做了很多,但是实践表明,效果不佳,很多题目都是学生会做的一直在反复做,不会做的依然不会做,并且大量的习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是厌烦心理,得不偿失。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好接下来的四十天,让学生真正有所提高呢?针对这一现象,就笔者这几年的教学经历从四个方面谈一谈看法。

一、复习内容的确定

复习内容的确定即对每节课上课内容的确定和课时的分配,这也是成功的关键。有的老师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按照《教学基本要求》全部走一遍,他们认为只要把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全部教授给学生那么他们就能得到好的分数了。但其实不然,在二模前,老师就基本已经对考点进行一次剖析了,会的学生早就会了,不会的学生依然不会,因此重复复习,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已经懂的学生觉得无聊,觉得上课内容太简单,而对于差一点的学生,不懂的还是不懂,对双方的好处并不大。那么到底复习课上些什么内容呢,当然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这样复习内容才会有针对性,其次是要对中考中批量考的东西了如指掌,这样才会有效果,不会无用功。建议教师可以花点时间调查一下自己的学生到底哪一块有所缺失,其中可以提升的空间在哪里,对于不可提升的地方就不要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可以把近几次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分析,如阅读,每一道题目都有对应的考点,教师通过积极发现学生的失分点,发现共性,到底是因为词汇不认识而看不懂文章还是看懂了,但是对信息的处理不会,只有在教师清楚的知道学生的问题后,才能进行合适的复习内容的制定,然后再专门对一块进行训练,学生也会有所得,大大提升课堂效率。第二个误区是英语教师通常喜欢默写。每天都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来默写,然后老师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批默写上,而学生的时间就花在重默上。当然教师这么做是有一定道理的,英语考试当然离不开一定量单词的默写。根据《教学基本要求》 :“只有核心词的学习水平是运用“C”,标注*号的词汇在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B)””而且大部分作拼写要求的单词都是常见词汇,只要掌握一定的单词构词法,记单词就会变的轻松很多,只有让学生尽快摆脱背单词的痛苦中,才会让学生在英语能力上真正有所提高。并且单一的只是对词汇的默写并不会帮助学生提到高分,很多时候学生只是会默单词而已,并不会真正的用单词。因此单纯的单词默写并不提倡,如果要默写的话还是要进行词块的默写,让学生知道怎么用单词比单纯的只会默单词要收益的多。

二、练习的选择

一个好的练习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典型性,二是综合性。典型性就是说你选的练习代表了相应知识点的全部考点。就比如拿现在完成时这个单个的语法知识而言,老师要做的就是先自己做大量的练习,然后从中挑选出几十道的经典题,这些经典题包含了所有该语法知识下的考点,然后让学生做。如果他们都能做对,那么就是会了,如果较多学生出现问题的,再单独拉出来给学生解释,这样目的性比较明确,效果更好。因为就现阶段而言,盲目的做一份份完整的基础题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学生对语法知识已经大部分掌握,就算有问题也只是部分学生的问题,教师不可浪费时间在语法题上。综合性就是说练习题里面的知识点不是单一的,具有一定难度但不是太难的题目,学生要做对是需要经过一番思考的。这就锻炼了学生自己判断考点的能力,因为中考是对学生英语知识综合能力的考核,并不是对单一知识点的考核。在最后阶段,有部分教师喜欢一节课复习一个语法,比如过去式,然后整节课的练习全是过去式相关的习题,那么就算学生全部答对,你能说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过去式吗?当然不能,可以说这节课就是无效的,因为学生这节课上压根不用动脑子,他只要全部选过去式就好了。因此教师在练习的选择上真的要好好下一番功夫,全班学生都会的题目就不要浪费大家时间了,学生容易搞混的才拿出来让他们做,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学会去独立思考判断考点处理问题。

三、练习课的反馈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教师通常喜欢自己唱独角戏,一节课四十分钟全是自己一个人在说,就算你说的再怎么激动怎么累,很多时候学生是听不进的。尤其是复习课阶段,由于繁重的学业和压力,学生还是比较容易产生疲倦的心理的。因此在这个阶段,一个比较好的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方法就是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说对了就大大的夸一下他,让学生得意一下也好,即使说错了也不要去批评他们,千万不能扼杀他们的积极性。有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巧妙的调动成绩好的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去辅导做错的学生,把他好的思路分享出来,那么他上课既不会无聊,同时也帮助自己巩固了这个知识点,而对于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可能更容易接受同学的思维。同时对他也是一种正面刺激,为什么别人可以讲的很好,自己怎么不行,受到竞争心理的影响,他也会加倍努力的学习,争取下一次也可以有机会表现自己,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对于老师来说何乐而不为。还有一个对练习的反馈的普遍错误认识是,教师发一套练习让学生做,然后课上随机抽学生回答,答对了这道题就过了,答错了就讲讲。那么一个学生做对或者做错真的能代表班上其他学生吗?他们错误的把一个学生不会做扩大到全部学生不会做,一个学生会做扩大到全部学生都会做。

四、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

学生需要一个自主思考的机会,教师千万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尤其是作文课上,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学生需要经历从审题,写大纲,立意,造句,组段或篇直至检查的一系列过程,那么有的老师怕学生写不来作文就会帮他们审题,帮他们写大纲,帮他们立意,熟不知,考场上学生是没有任何人的帮助的,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操练时,千万不能帮学生做这些事情,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更不要给他们一些图片等的提示,这些都是在害他们。教师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平时多多锻炼学生的思维,教会他们审题的方法,让他们知道一些技巧,同时应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的人和事,激活他们的生活背景,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还有在阅读课上,有的老师害怕自己的学生看不懂文章就主动地带着学生一句一句的翻译,花费大量时间不说,同时也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的机会,反而是害了他们,对于阅读文章来说,肯定会有很多新单词,学生肯定不能全部认识这些单词,他们也并不需要全部认识,他们要学会的是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的猜测单词的意思,这才是阅读课上老师要教会学生的能力,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单词,一篇文章的认识。

虽然距离中考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但教师一定不能病急乱投医,一股脑把所有的东西都硬塞给学生,一定要清楚的了解学生的问题然后再对症下药,并且教授给学生一些做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能力上有所提升,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在最后几天有所提升,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