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探析

张丹丹

密山市蓝天实验学校  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 158300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打通知识和生活的壁垒,将学科知识与有意义的活动相融合,将学习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相融合,实现学以致用、学用一体。基于此,下文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意义一级具体的实施路径展开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路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亲身体验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实践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此,下文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进行深入的探究。

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观是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种认知和看法的总称。一方面,教师需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自主性综合学习活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为基础,融入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明确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应确定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有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等;其次,教师需选择课程内容,确保其具备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此外,教师需组织活动,包括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实践学习活动;最后,教师要进行课程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评价的激励性、差异性、全面性、过程性、多元化。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意义

2.1 新课程教材改革继续深化的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各高校以新课标为准,全方面实行了课程改革实验,对于新课程教材的改革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摸索、修改、完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打造开放式课堂顺应了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改革提供了方向,为新课程教材改革走向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期间正是儿童身心成长最快、最关键的阶段,应主要关注培育学生基础性、综合性的素质,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树立正确价值观,打好人生底色。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小学生更喜欢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家庭和社会等开放性强的空间内进行学习和探究,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等是课程育人目标的结合体,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探析

3.1 突出课程体系的层次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划分为基础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三个层次,突出课程体系的层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丰富和充实自己。基础性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为此,教师需要做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观察、探究和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生活、强化认知。自主性实践活动主要面向中年级学生,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个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融入数学、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课程内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应适当融入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交通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等。开放性实践活动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课程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组织这个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充足的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健全的人格。

3.2 创设安全的活动环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必要的户外活动也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完成。这就使得教学场地与传统的教学出现了不同。根据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可知,教师所选择的实践活动场地可以是操场、公园或者一些博物馆等公共资源。这也就说明学生们能够在户外活动中接触到各类植物或动物,同时学生们还要使用像铲子、锤子或小刀之类的工具。更有可能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过马路、公园划船等。那么这时候教师就要多多引导学生注意安全,必要的时候需要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提醒学生做好安全防范。教师也需在户外活动中带上急救包等应急必要物品,从而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

3.3 提供所需素材,提高活动有效性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着操作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上也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针对操作技巧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素材。例如,在“玩纸”单元的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利用纸板制作的小模型或使用彩纸折叠的小动物,这些模型的展示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或教师提前制作成小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中为学生们展示出来。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素材启发下,激发创新意识,设计了更生动更形象的纸张模型。

3.4 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创造的本质是一种自主性的行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与任务。基于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开展开放式的实践活动,通过自主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知识建构能力以及创新与创造能力。以“创意玩具DIY”的实践活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参与活动。比如,有的小组DIY的玩具是“星际羽毛球”,那么该小组所要探究的问题如下:(1)羽毛球的形状特点;(2)星际的特点与艺术表现形式;(3)如何将星际元素和羽毛球相结合。经过一番交流与讨论后,小组决定用塑料瓶、彩泥等材料进行制作。然而在制作过程中,有小组成员提出质疑:“这个羽毛球可以正常用作体育活动吗?”由此又引出新的探究与实验:(1)羽毛球的原理;(2)用什么材料可以代替羽毛球的球头?经过反复实验后,学生最终选择用水果泡沫网包裹具有弹性的玻璃来制作球头,最后再根据星际元素,在制好的简易羽毛球上用画笔增添图案与色彩。自主合作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与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得以碰撞,智慧得以共享,从而共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科学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导向,有原则、有目标地进行教学优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有效促进各阶段小学生进步,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2(32):162-164.

[2]罗春,杨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要点[J].中国教育学刊,2022(11):105.

[3]张文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样态与优化路径——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J].教师教育学报,2023,10(01):50-58.DOI:10.13718/j.cnki.jsjy.2023.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