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增效减负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增效减负探究

朱冬梅

乌海市海勃湾区第八小学     内蒙古,乌海市016000

摘要:“双减”背景下,教师作为课程教育的主导者,不能够再简单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的基础知识,应该根据学科教育的基本目标,合理地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高效率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更好地践行“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另外,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计划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更好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感悟时代的发展趋势,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策略;

1引言

近年来,“双减”一词已经成为教育行业改革的热点话题,各个学科在新时代中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促进学科的改革与发展。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主要的课程之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再简单地带领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与任务,应该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教育的核心目标,合理地渗透“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还能够更好地践行“双减”政策的内涵,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基于此,论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其次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的意义,最后从六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增效减负的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

2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带领学生简单地学习教材的基础知识内容,并未根据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合理地渗透“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也只能够被动式的接受相关的知识内容,并不能够实现自身各项基本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另外,“双减”政策指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现状,适当地减少相应的学习任务,能够留出大量的时间,供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与学习,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基本学习情况,逐渐完善自己的学习体系,从而更好地应对时代的发展趋势,也能够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的意义分析

在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上对于重视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往往会深入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由于教学的课时有限,教师并不能够全面拓展相应的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地学习“双减”理念的目标与要求,合理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减负提效”的教育理念。“减负提效”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优化传统教育模式背景下的弊端,还能够更好落实“双减”理念的深刻内涵,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发展与提升。同时,学生不再是课堂知识的“搬运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学生可以借助充足的课后时间,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根据自身的特长,定向提升自身的专项能力。

4“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增效减负的策略分析

4.1基于减负增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近年来,中国开始推行“双减”政策理念,新课改也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在当前时代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基于减负增效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与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更好地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紧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地对知识进行探索与研究。传统背景下,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的教学模式,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教师可以给予减负提效,不断地转变教学思维,设计全新的教学思路。首先,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只能够对学生所发表的想法进行纠正与升华,适当地转变课堂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讲、多听,教师只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并不能够主导学生的主观意识。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相关知识内容时,本单元的主题是讲“父母之爱”,第17课主要讲“慈母情深”,第18课主要讲“父爱之舟”。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单元的整体回顾与总结,在讲授完本章知识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相应的讨论,教师优化传统的思维模式,转变课堂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想法,教师对学生的观念进行评判与纠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辩论赛,关于父母之爱展开具体的讨论与辩解。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体验。同时,借助多元化的课堂教育形式,学生也不再具有疲劳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4.2基于减负提效,设计多样性的作业形式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行“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还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作业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通过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作业练习,能够更好地巩固相应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与教师进行配合与交流,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进一步学习中更好地提升能力。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每个人代表不同的角色,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在读中体现相应角色的特点。这样一来,既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够有效地创新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练习设计的形式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能够再一味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形式,简单带领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与计划。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合理的水层次化教学内容,并不断地渗透“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能够适当地减少日常的授课任务与计划,能够为学生留出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供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与成长,并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还能够不断地践行“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韦宇婕.“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求知导刊,2022(12):35-37.

[2]逄云阁,刘学联.巧“整”妙“融”,让作业提质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J].山东教育,2022(1):23-24.

[3]王佳.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给学生减负[J].20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