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探究

李勇

济南市莱芜实验学校

摘要:地理是一门集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知识体系涵盖丰富,既具有理论性和描述性,又具有知识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致力于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与生活化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维度探究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

一、打破学科壁垒,增加地理课堂趣味性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知识结构广泛。其中,自然地理与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人文地理与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都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打破学科壁垒,适当把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地理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1. 在地理学习中邂逅古诗词,在古诗词中遇见地理之美

地理与中国古代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很多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中都蕴藏了大量地理信息。在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科学运用古诗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加深知识记忆。在设计课堂之初,教师要先对古诗词进行分类,以匹配相应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温带大陆性气候时,可以选择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在学习城市热岛效应时,可以选择诗句“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在学习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时,可以使用“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先让学生准确翻译诗句,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找到诗句与本节知识的关联点,分析诗句描写主体与本节知识异同。如此一来,学生在欣赏优美古诗词的同时,还能掌握更多地理知识;在描述地理现象时,能选择更加形象生动的语句,相得益彰。

2. 历史地理专题融合学习,涵养地理大视野

地理是讲述人文和自然发展变化的学科,地理的学习研究对象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把地理学习放进历史长轴,用历史的、发展的视角观察地理现象,分析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可以使地理学科学习外延更丰富,内容更饱满。比如,在学习“自然特征与农业”内容时,可以事先收集本地有史以来在气候变化、地形特征、植被情况、农林畜牧业方面发展变迁的相关资料,从地理视角切入,用地理专业软件或者视频制作成可以动态展示的场景,让学生如临其境,直观感受历史沧桑和地理特色。同时,还可以有效融合两大学科的重难点,展现学科融合发展的魅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引入生活化元素,增加地理课堂趣味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要和社会生活相联系。地理便是处处印证生活教育理论的一门学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到服务生活中来,借助生活场景学习知识,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利用知识服务生活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可以遇到与地理相关的知识。教师应当善于从生活当中选择合适内容进行再现式教学。比如,很多家庭每年都有多次出游计划,可以制作“旅行攻略”专题,吸引学生参与。设计专题之初,教师制作专题内容大纲,主要包括交通路线、行政区划、气候特征、风土人情等。在出行之前,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手机客户端软件,自己查询城市间的交通工具,比较不同出行方式在时间、费用方面的差异,尝试规划出行路线;借助地图和课内所学知识,提前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气候特征、出行期间天气情况和市内交通方式,准备好衣物、雨具等用品;教师可以带动学生思考,利用旅游地图合理规划所住酒店与市内交通工具,设计出两点之间最短的行程,选择距离地铁站较近的酒店。

2. 组织趣味地理活动,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将游戏引入地理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应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趣味地理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民族”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提前整理各民族服饰照片,在课堂上通过PPT边展示边讲解,然后打乱照片顺序,消除照片上的民族名称,设置“连连看”小游戏,让学生把图片与对应的民族名称连起来。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民族居住区、生活特点、风俗习惯的认识,教师播放地理纪录片,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特点。再如,在学习地球和地图的过程中,可以设置“我来说你来找”小游戏,把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分组,一组同学从地图中任选一个地名、河流或山脉名称说出来,然后另一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从地图中找出这个地方。通过游戏吸引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在游戏中逐渐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从而养成会看地图、爱用地图的习惯。游戏结束之后,组织学生分析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激活学生反思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三、利用多种工具手段,增加地理课堂趣味性

地理知识涉及内容丰富,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结合网上的教学资源特别是视频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具,直观化、可视化展示课堂内容,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

1.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体验式学习

多媒体是地理教学的重要载体。通过多媒体把地理知识整合、串联、展示出来,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直观、形象和生动。教师通过从网络上筛选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纪录片、秒懂百科小视频或自制幻灯片课件,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内容。比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出品的《地球脉动》、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航拍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都有助于拓展学生视角。还可以结合课本提前从这些纪录片中选取部分内容,穿插到课件中。

2. 选择多种教学工具,使教学更加形象化

初中地理学习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多个学科,如果仅仅讲授纯理论知识,容易使课堂陷入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地图、地球仪、手绘思维导图等地理学习教具,给学生以直观刺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指导学生在平时注意收集废旧物品如矿泉水瓶、废纸盒等,自制学习工具,通过自主动手、亲自参与,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比如,在学习“地球自转运动”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当减少单纯理论输出,多采用地球仪、自制工具实物演示等实际操作。这时,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现场演示。其中一人慢慢拨动地球仪,另一人分别从不同视角观察地球仪,同时,在脑中思考身处不同位置时地球的运动方向。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要深入挖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寓教于乐。把趣味性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载体,把生活化场景、实际应用、课堂小游戏、信息技术等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王莉,王杰人.浅议古诗词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0-72.

[2] 张甜.探究趣味性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1(18):126-127.

[3] 郭志龙.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30):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