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螺旋式活动主题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螺旋式活动主题的设计

 , 杨金珍

江苏省扬州市解放桥小学     江苏   扬州   225003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螺旋式实施,活动主题设计是关键。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活动主题缺乏系列、深度以及简单重复的问题,设计好有层次、有深度、连贯性的螺旋式活动主题,有助于克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问题,提高活动的进阶水平。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螺旋式活动主题;设计

螺旋式课程最早由美国学者布鲁纳提出,后世对螺旋式课程概念的阐述也大多围绕布鲁纳的这业理念展开,鉴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我们不可能像美国科学课程那样进行严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阶设计,但可以选择部分活动主题进行螺旋式的设计与实施。

一、活动主题设计存在的问题表现

(一)活动主题设计缺乏系列

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既是分段的,也是连续的。这就告诉我们每一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而个前一阶段的结构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明显可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集的。但是这种连续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上表现得并不明显。活动主题的设计缺少联系,没有学段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呈现出相对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形成各学段各自为营的局面,出现活动主题之间的断裂。例如“面点制作”这个主题,低学段(1-2年级)设计的主题为“面点制作——包饺子”,中年级(3-4年级) 主题为“面点制作——包烧卖”,高年级(5-6年级)的主题为“面点制作——包包子”。包饺子、包烧麦、包包子,虽然都是面点,但是各学段所确定的子主题没有相关性,没有就某一个主题,如“包饺子”的烹饪技能或者营养方面进行不断地生成与细化,只是追求数量的增加,而忽视质量的提升。面点知识与技能等内部没有逻辑体系,失去主题设计在各学段间的衔接与派生,不利于不同阶段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活动主题设计缺乏深度

2017年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不少教师认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兼顾个人与自我、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全域视角,需要融通各学科探究的思维方式,所以要保持主题学习活动的广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一味追求学生的兴趣和提议,设计“吃肯德基”“做汉堡”“去游乐场”等活动主题,导致活动单纯追求活动的快乐体验,而实际学习效果不佳,属流于肤浅,缺乏深度。

二、螺旋式活动主题的特征

() 同一性

即同一个活动主题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活动目标、内容以及方式、评价,之间的整体性、连贯性非常强。如《煮面条》这个主题,如“一条主线”,贯彻低学段(1-2年级)、中学段(3-4年级)、高学段(5-6年级)。而每个学段有各自子主题,低学段《学煮阳春面》、中学段《煮创意面条》、高学段《炒面条》,围绕“煮面条”,从单一的阳春面到多样的创意面条,再到多变的增加一种烹饪方法,让口味更加丰富的炒面,彼此联系的知识架构及活动体验,呈现螺旋上升。

(二)层次性。

学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一样!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进阶而来。如《美味饭团》这个主题,以“玩、助、思”贯穿低中高学段的活动过程,低学段玩出兴趣,玩出体验;中学段民俗助学,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认知;高学段激发创意,通过主题设计,锻炼综合应用能力。随着学段升高,活动不断走向深入,引导学生手脑结合,制作出更加精彩纷呈、意蕴丰富的饭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美食、对生活的热爱,感知匠人精神。学生在不同阶段习得了有关联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价值体认,也递进发展。

(三)序列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需要体现序列性特点。即同一个活动主题在低、中、高分段实施,每个阶段有明确的活动重点,但是彼此之间有关照。低学段是基础,中高学段应当在上一个阶段的基础上逐步的提高要求和层次,由对活动过程的体验逐步走向对活动问题的探究,逐步学会独立的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学生对活动目标的自主达成。

三、螺旋式活动主题设计的路径

(一)追求主题内在的层次

主题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发展的整体性情况,还要顾及特定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并且有所侧重,能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水平,使不同学段之前既相互照应,也有一定的梯度。如在设计制作类的螺旋式主题设计时,着眼于学生创造力培养,基于学生初始水平,结合学生预期发展水平目标,在低学段能力侧重于“动手操作实践”,以生动的示范、演示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初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制作方法。中学段能力侧重于“创新意识培养”,以成品创意的独特性、新颖性、价值性为追求。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新奇的、有价值的创意和想法。高学段能力侧重于“创意物化能力”,

以产出创意物化为依据,制作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实物,并进行展示。

(二)追求主题内在的连贯

螺旋式活动主题的开展需要处理好低中高学段之间活动内容的有机衔接,确保活动内容具有递进性,可以向下兼容,活动方式方法、思维技能训练被反复提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研究方法等得到巩固运用。这就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主题序列。

活动主题在确立之初,能否真正的开展起来,很大程度依赖于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活动主线,这条主线贯穿于低中高三个学段,可以是技能的逐步提高、思维的进阶发展、价值观念的持续输出。只要能使主题开展前后勾连、稳步进行、螺旋递进,就是一条合适的活动主线。活动主线的制定也相对划分了活动主题的类型,明确了活动分主题的顺序性与层次性,指明了活动的方向与目标。

(三)追求主题内在的深度

孩子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是经过不断的重复练习螺旋上升的。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有着重要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应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遵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在主题选择上慎重考量。并不是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都适合进行螺旋式主题设计,比如少先队活动,毕业纪念册等活动,这些都是在特定年级开展的一些活动。而比如一些传统节日,或者春秋游活动,是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涉及低中高三个学段,像这样的活动如果一味的浅显化,重复化,则失去了活动的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引入螺旋式主题设计,提高活动的效能和品质。

由此可见,凡是活动主题在纵向发展上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深度挖掘,随着学生学段的递增与心理成熟度的加深,活动内容由简单走向复杂,不断丰富,层层递进,能引发学生持续的探究兴趣与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持续提升,像这样的活动主题都可以而且应该被确立为螺旋式活动主题。“题好文一半”。通过螺旋式活动主题的设计,跟让活动主题成为一条无形的线,时刻指引着学生在各个学段主动积极地完成各种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远远超出了主题所规定的范围。由于主题的螺旋式设计,唤起学生已有的活动和生活经验,更加积极参与。正是这种螺旋式的主题,发展了学生的各种才能,提高了多种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教师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路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