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材研读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2

试论小学数学教材研读的有效策略

作者姓名:邓冬花

工作单位:梅江区鸿都小学 邮政编码:514000

摘要: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体现新课改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内容资源,而且为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的线索和方法路径。所以,研读教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但是,当前关于小学数学教材研读中,由于存在种种误区,使其与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从而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为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使教材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教材研读;策略探询;效果提升

教材是课改精神的载体,是执行课程标准的重要工具。教材是无数教育家的智慧结晶,在学习教材时,不应采取粗线条的研读方式,而应采取严谨、细致的态度。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要对教材中每一节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对教材中每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对编者的意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相应的培养。

1.数学教材研读的现状

1.1研读意识低下

当前,不少数学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存在着选择性矛盾和急功近利现象,致使教材的学习意识日渐淡薄;而有些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的中老年教师,对于旧教材中的知识点已十分熟悉,觉得只要掌握其中的几个要点即可,没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在上课之前,总是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一股脑儿地翻出来,然后就急急忙忙地开始讲授,忽视了整个知识的连贯性和发展进程,而要从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和一个有系统的教学行为着手。在这种课堂中,教师因为对教材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不清楚重点与难点,急切地想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这样的教法设计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1.2盲目使用教案

有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图方便”的心理,在浏览教材之后,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别人的教案。这种“舍本逐末”的思维模式,会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从而无法领会教材内容的本质,更有可能是盲目地效仿,“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这类教学对现行教材的学习没有足够的了解,导致教学方式缺少依据,从而造成了教学活动质量低下,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1.3忽视教材意图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在寻求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还有人对教材视而不见,以为自己的教学方式已经足够,不需要参照教材。尤其是在公开课、展示课中,有些教师甚至完全放弃了教材,一味地灌输知识。这样的做法,根本就是得不偿失。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忽略了教材在科学系统教学中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忽略了教材编者的创作意图,这将会影响到学生对系统课程的理解,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思维。

2.有效研读小学数学教材的策略

2.1重视细致解读,提高利用效益

对教材进行透彻地解读,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在教材各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中,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细致地解读,并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一种创造性的观点来重新理解教材研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把教材作为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突破教材学习中过分强调知识目标的局限,灵活运用教材,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利用教材来获取和运用知识。通过自主思考和互动式讨论,了解教材所包含的基本思想,从而提升使用教材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研读,引导学生以具体的乘法公式为依据,来完成加法运算,并探索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小组讨论,针对教材内容所涉及的乘法运算规律进行探讨,并在此交流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最后,通过对教材中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运算,从而使他们在运用知识时更加灵活。

2.2熟悉教材模式,强化知识训练

强化训练是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对小学生进行适度的强化训练很有必要。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一种思维定势,从而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一成不变的思考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也有弊。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敏捷性,又容易使学生陷入思维定势。所以,在学习小学数学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材的编排规律和练习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学生提供对思维发展有利的训练内容,强化训练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的效果。

例如,在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供类似的问题,并注意问题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避免简单的概念渗透和公式训练来固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知识强化训练与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相结合。再如,在“混合运算”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归纳出简单计算的思想,并对题目后面的计算规则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模式,以此来强化其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3从学生学情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问题置于与学生智力发展最密切相关的范畴内。所以,在正式开课前,教师要做好开课前的充分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已有能力的掌握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新知识的指导时变得更有条理、更容易。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程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已学过许多有关整数的内容,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5分米是十分之几米?这时,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这一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1米就等于10分米,1米可以分成10个1分米,这时每一份1分米就是米,而5分米就是米,也就等于米。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起到引导的作用,给学生明确的方向,教会他们最容易的学习方法。应该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但是不应该盲目地照搬这一教育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持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0.4米的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2.4深读教材,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做习题,有助于巩固他们在课上所学的知识,教材里的习题就是用来帮助同学们巩固他们所学的东西的。在教学过程中,在注重例题讲解的同时,也要给习题予具体的讲解,以便加深学生对习题的了解。这些习题可以看作是教材中为学生所用的教辅类题目。当安排学生做习题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他们能独立地完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所小学5年级有30名学生,6年级比5年级多,请问两个年级总共有多少名学生?这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画出线路图,完成问题的解答,还要根据问题对其进行扩展,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使用相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扩展,从而解决类似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给学生绘制一张统一的图解,可以减少解决问题的难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材的研读,笔者深切体会到,要开展好教材研读对教学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可以帮助教师找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并为教学目标与安排教学任务提供依据。教师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地研读,对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持续地优化,营造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伟中.漫谈小学数学教材研读的三维视角——以“分数的认识”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22(Z4):14-15.

[2]张美菊.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材研读五法[J].教学与管理,2022(02):56-59.

[3]林江庄.提高年轻教师研读小学数学教材的能力探究[J].教师,2020(18):57-58.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课题《“五步提升策略”转变山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整体研读教材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221201)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