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2

小学语文学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曹继梅

重庆市北碚区双凤桥小学    400712

摘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是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语文学科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发展理性思维, 培养深度阅读与准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理念, 需要跟随人们对知识文化的需求以及学科教育的革新而不断升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思辨性;阅读;表达

1导言

基于思辨性阅读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探索是切实可行的。针对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创新教学设计,注意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和逻辑思维 ;要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猜测、思考、质疑,勇于提出自己心中所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深入研读教材,挖掘矛盾内容

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就要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桎梏。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缺少自我认知和个性表达,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发展规律设置教学目标,挖掘矛盾内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为接下来的语文思辨性阅读做铺垫。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作者的相关作品,要求学生找出作者作品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题目猜想故事内容。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找出重点词汇,串联全文。紧接着,教师以第一段为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让学生初步感受欲扬先抑的写法。之后,教师出示胡萝卜先生的形象图片,要求学生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眼镜,猜想是因为没有看清楚,忽略了一根胡子。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前文的铺垫猜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再根据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抓住细节进行合理推测。随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想象胡萝卜先生后来还会遇到谁、发生什么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胡子的特点以及发挥的作用,再带领学生阅读故事的结局,思考胡子没被用完的原因,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发展情节,领悟“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文本主旨。

3营造和谐环境,培养发散思维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以心理安慰,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释放他们的情绪,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神话故事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神话故事,并引导学生讲出这些图片描述的神话故事的内容,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神话故事的由来。然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对应的课文段落,再指导学生对照插图梳理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尝试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概括这个段落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有条理地陈述故事做铺垫。之后,教师请学生用一句话简述这个故事的内容,及时帮助学生补充不足。教师还要教授学生感知文章中的情感。比如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 :“哪个词语描绘了天地未开之前的情景?盘古在混沌中睡了多久?从这两处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生动传神。之后,教师将其他神系的开天神话与我国的盘古开天地进行对比,在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锲而不舍的反抗精神。

4打造问题课堂,激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打造问题课堂,教师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便于优化教学方案,化被动为主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司马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播放司马光砸缸的视频,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向学生介绍司马光的个人情况,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加深对司马光的认识和了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补充完善相关的资料,向学生讲述司马光的成就,并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幼时的司马光。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自行朗读文章,结合注释与之前播放的视频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带领学生分段进行阅读分析,如“古时候指什么时候?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水缸是什么样的?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也在现场,你的心情如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其他小朋友是什么情况?”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和思考。紧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进而思考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之后,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一想是否有其他方法能够救出落缸的孩子。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司马光砸缸会不会被大人指责”,借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视生命。

5倡导小组合作,拓展思考深度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黄金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教师可以设置教学任务,通过倡导小组合作,让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共同协作,既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力,也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而且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活动增加彼此间的了解,增进感情,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认知,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课《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后,将文中出现的角色进行划分,请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角色和教师一起表演。在节目表演完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内容,引导学生捋清文章内容,把握逻辑关系和时间线,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课文的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文中的故事进行充实和拓展,要求讲述要符合逻辑,保证讲述的流畅。之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学生讲述的故事提出意见和建议,辅助学生进行写作,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这个方式,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6结语

思辨性阅读可以理解为批判性阅读,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在阅读活动中对阅读内容进行理智、客观的分析和认识,并在此过程中展开反思,获得相应的经验和认知。开展思辨性阅读能有效解决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向天成. 小学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0.

[2]林夏萍. 小学语文组织思辨性阅读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2020,(31):1.

[3]林水英.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 试题与研究,2020,(1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