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冯波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山小学 010050

摘要:小学生作为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应重视这一关键时期,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任,也是引领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在备课、教学及作业设计中,教师都要按照课程标准中阶段性学习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道德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以及养成良好的性格,让学生通过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教师应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1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等重要。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但是,当前部分学校仍然缺乏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正确理解,教学中,没有设置与教材对应的实践课程。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很难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对枯燥、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开展与教材相应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基础,还应该结合教材内容积极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1.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少部分教师在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结合课本知识为学生讲授课程内容,较少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使得学生学习到的基础知识难以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少数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多限于课本知识,对课外内容的拓展较少,不能合理地引用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难以学以致用。

1.3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

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在其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有很大的助力作用。然而大多数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时,会更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部分教师没有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教育方式,仍然被传统的教育观念所束缚,不能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学习层面,这不利于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和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本质与价值。即便学生能够通过落后的教育方式获取好的成绩,也不能促进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损失。教师开展教学时应当关注学生的学情,为学生设计科学的、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另外,学生在教师的长期带领下学习,会对教师产生很强的依赖,从而丧失学习自主性。面对该情况,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能适应现代化学习型社会。

2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1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应对自身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洞悉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一方面,应注重专业素养提升,借助互联网拓宽对外交流渠道,关注优秀教育研究成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当前,网络快速的信息共享为教育资源传递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一背景下应加强信息化技术运用,灵活运用信息化设备的可视化功能,实现对内容的直观化呈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应始终秉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学生做的事,教师需躬亲共做;要学生守的规则,教师躬亲共守。教师应起到表率作用,积极践行道德准则,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为学生树立起良好典范,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2.2结合生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注重课堂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指引学生能将自身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体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以此达到对学生健康生活观念的培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做到不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产生知识,并做到灵活应用知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存在很多留白,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灵活地运用这些留白指引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话题,引领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在教学环节也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设计生活化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

2.3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效率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较少应用教学辅助设备,部分教师仅通过讲解教材的展现课程内容,导致很多学生因为理论课程比较无聊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无法及时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课程知识,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在黑板上板书,浪费了很多课堂时间。而随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充分节省课堂时间。教师可以提前做好课件,通过播放课件与图片、视频等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4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优化问题情境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提升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思政课的重要体现之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不断优化问题情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时,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点,优化课程内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

2.5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动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为了全面发挥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指引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快乐学习、享受学习,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情况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当作教学的关键点,准确地定位自身在课堂教学的角色,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引领学生能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能享受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灵活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独立思考、深度思考,促进学生各项能力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时,也对教育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发展思政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以教材为主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等,这些都需要小学教师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深度探索,提供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同时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小学生普及更多的法律知识,增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J].智力,2019(36).

[2]刘永军.浅谈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9(31).

[3]翁娟.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