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路径探究

邢汝喜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初级中学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首先,介绍法治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随后,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路径和方法,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和实践活动等。接着,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实际效果。最后,总结培养法治素养的意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素养;法律意识;路径探究;

引言

法治素养作为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越发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本文将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

一、法治素养的概念与重要性

1.1 法治素养的概念

法治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法律的理解、尊重、遵守以及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仅包括了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还涵盖了法治精神,即遵循法律、依法行事、尊重法律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法治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在社会中获得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遵守社会规范的基础。

1.2 法治素养的重要性

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法治素养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公民具备了法治素养,将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不轻易违法,从而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同时,法治素养也能促使公民在面对不公平现象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培养公民责任与义务:法治素养有助于培养公民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意识。了解法律,意识到个人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更加自觉地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尊重他人的权利,形成健康的社会互动关系。

保障个人权益与权利:法治素养使个体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权益和权利,知道如何在法律框架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个人遭受侵害时,具备法治素养的人会更有能力采取合适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法治素养有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它鼓励人们遵守法律、尊重法规,推动社会治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培养法治精神与道德观念:法治素养强调的不仅是法律的遵守,更包括法治精神的培养。具备法治素养的人会树立起尊重法律、尊重规则、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

促进公民参与和社会治理:法治素养有助于激发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了解法律和法律程序,公民更有信心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与公共决策,促进社会治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法治素养的路径和方法

2.1 课程内容的策略性安排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通过策略性安排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课程可以从法律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讲解法律体系、法律程序、法律文化等内容。同时,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能力。

2.2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问题、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法律辩论,让他们从不同的立场探讨法律问题,培养辩论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课程中融入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运作和影响。学校可以组织参观法庭、模拟法庭庭审、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体系和法律实践,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2.4 跨学科整合教学

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增强法治素养的培养效果。例如,在语文课上阅读涉及法律伦理问题的文学作品,或者在社会科学课上深入探讨法律制度的历史和演变,都能够加深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2.5 个人项目和研究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法律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法治有关的话题,如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通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法律知识和调查研究能力。

2.6 教师示范与引导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示范作用,通过自身言行,向学生展示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榜样。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法律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

三、案例分析

3.1 案例一: 通过模拟法庭辩论活动培养法律思维

模拟法庭辩论活动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法律思维。以一个案例为背景,学生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分别代表原告和被告,通过争论和辩驳来展示案件的不同法律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详细调查案件事实,收集相关证据,分析适用的法律条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辩论。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法律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论技巧。通过与同学的辩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公正、平等和合法的理解。

3.2 案例二: 学校组织参观法庭强化法治意识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让他们近距离了解法院的审判流程和庭审现场,是培养法治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亲身经历,学生能够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和正义,深刻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在庭审过程中,学生可以目睹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的工作,了解案件审理的程序和标准。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法律制度的认识,还使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还可以与法官、律师互动交流,提问问题,进一步扩展了他们的法律知识。

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实际应用,可以看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能够在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结论:

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为未来的社会参与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法治教育体系,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法治素养培养路径,培养更多具有法治精神的优秀公民。

参考文献:

[1]刘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探究[J].明日,2021,000(011):1-2.

[2]江金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16 (04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