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减” 多元共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聚焦“双减” 多元共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莫烯

佛山市顺德区碧桂园实验学校   528312

摘要:控量减负以及创新增效是新时期教师开展作业设计必须要遵循的两个原则。只有将作业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才能够使学生减轻作业负担获得更好的发展。我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展开了关于在“双减”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与探索,以期提升课后作业成效。

关键词:生活化;实践活动;操作;趣味性;探索;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与落实,作业设计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双减”政策强调作业设计应注重控量减负和创新增效,以更加丰富和多样的作业内容与形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一、构建生活实践型作业,拓展学生的感知

1. 构建多样化的生活实践型作业的重要作用

从某些方面来说,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从我们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的。多样化生活实践型作业的构建和应用首先可以降低数学作业的难度。作业问题中的元素内容大多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在生活化元素的介入下,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转化,将较为抽象或者是繁杂的题目内容转变为更加具象化的内容,继而使得学生进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转化思维以及迁移运用的能力;其次,多样化生活实践型作业的构建和应用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独特的体验,十分贴合双减政策下减轻学生负担和压力的要求。生活实践型作业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的作业设计的限制,其作业的性质会变得更具操作性以及体验性,进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与体会,并且能够有效地放松身心,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得到学习压力的缓解,进一部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

如我在教学《位置与方向》、《千米的认识》以及《克、千克、吨》时(图1、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居家完成的课后实践作业有如:1.小调查:从你家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2.估一估家里的物品的长度;3.测一测家里物品的长度;4.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以克、千克、吨做单位的物品;5.掂一掂、估一估,感受物品的重量;以及利用方向的知识绘制小地图等等。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操作型作业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体验感,更从生活中获得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

f67a7ef6a2561368a52b7f06f51967e      447c63343ba106f9aa6f381b28cd3e3

          图1                            图2

2. 构建生活实践型作业来拓展学生感知的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更应意识到生活实践型作业,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和具体的素材内容为依托来设计作业,以更加多元的作业设计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设置生活实践型作业不但能够缓解学生在作业中形成的压力,更能够丰富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对于相关知识的巩固运用。

二、创设趣味游戏型作业,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体验

近两年,在“双减”政策以及疫情下,学生作业的设计更需要体现出减负提质的效果,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到趣味游戏型作业,在更好提升作业设计成效方面的重要价值,对于一些作业形式进行有效创新,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创设一些趣味游戏型作业,引导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巩固练习,并且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更好地贯彻“双减”的要求。

1. 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型作业的重要价值

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主动积极性差的现象,导致完成作业的效率较低。而丰富有趣的游戏型作业的创设与引用则能够充分改善学生完成作业时的这一情况。游戏性作业中包含着较为丰富多样的元素内容,其具体的环节也是极具趣味性的。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从游戏的视角来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索与发现,以及具体的巩固和运用,提升整体的作业完成效率;其次,丰富有趣的游戏型作业也具有良好的体验感,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其中乐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物体或者是工具的有效运用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记忆,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熏陶,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转化思维,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组合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迁移应用能力。

2. 创设趣味游戏型作业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体验的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更应意识到趣味游戏型作业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以及减轻学生负担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将游戏活动与作业内容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更有效发展。创设趣味游戏型作业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体验这一环节的有效推进,在切实提升数学作业成效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效果,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游戏中实现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巩固和灵活运用。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去创设多样化的数学游戏活动,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

如我在教学《克、千克、吨》的知识时布置的课后实践作业中,包括其中一项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选择几样物品,先互相掂一掂再估一估,然后用称来评定,比一比谁是估测小能手。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不仅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物体质量的估测方法,培养量感,还能调节家庭学习的氛围,增进感情。

综上所述,教师应善于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与作业设计进行一个有效的整合,创设出生活实践型作业来拓展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在生活元素的介入下将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转化,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与体会,得到心理压力或者是学习紧张情绪的释放;教师也应善于展开对于一些作业形式的有效创新,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创设一些趣味游戏型作业,引导学生从游戏的视角来对于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索与发现,感受到探究数学知识内容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增强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记忆力,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艾琳.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理科爱好者,2022(04):250-253.

[2] 丁洪.“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1(02):178-182.

[3] 盛建国.“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对策[J].数据,2022(06):126-128.

[4] 雷长征.“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业布置对策[J].天津教育,2022(10):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