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新时期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探索

巫丽红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宝嶂小学 广东省河源市 517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这对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正确三观、践行德育理念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围绕着德育教育关联生活、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根植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阐述,希望对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的有序推进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生;生活元素;主题班会;文化自信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诚如此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关键因素,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德育教育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方向性指引,使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行稳致远。班主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将德育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托多样化德育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双向提升。

一、德育教育关联生活,引起学生认知共鸣

德育教育来源于生活,是实际生活的理想化反映,同样也是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觉联想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产生认知上的共鸣与情感上的共情,并将了解到的德育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完成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深化认识的过程。基于此,班主任应当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德育教育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联系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体悟生活、践行德育的意识。

例如,在日常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我采用语言陈述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贴近生活、靠近实际的德育情境,即“我们的实际生活包罗万象,是开展德育的沃土,如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家庭中孝顺父母、勤做家务,在社会上遵纪守法、诚信友善等,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由此学生自觉联想到了生活中的见闻与经历,产生了认知上的共鸣。以此为切入点,在后续的德育教育中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活化实践活动,包括“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三月学雷锋”活动、“德育知识大讲堂”活动等,学生通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深化认识的过程,逐步领悟了生活化德育的深层内涵,将之作为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的方向性指导。

二、组织开展主题班会,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主题班会的积极开展是落实新时期德育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在于动态化调整班会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德育教育的目标性与针对性,让学生可以在明确的主题背景下接受德育熏陶,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班主任应当将主题班会的组织开展摆在突出位置,立足于学生的客观情况、主观心理、现实需求,定期开展类型多样的主题班会,将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并使之产生实效。

例如,在日常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我定期开展了以“团结”为主题的班会,首先将学生划分为了若干个趣味小组,在小组内部形成了“梯次搭配,互学互鉴”的基本态势,并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普通的凳子,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站立在凳子上,学生几经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以此为切入点,我向学生宣扬了“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的理念,引导学生采用手牵手、肩并肩的方式进行尝试,在此基础上学生一举成功,平稳的站立在了凳子上,逐步产生了团队精神与协作观念。在之后的德育教学工作中,我还陆续开展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主题班会,涉及到了“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爱国”“和谐”等主题,产生了不错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根植优秀传统文化,提振学生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德育元素。将小学德育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不仅可以从横向维度拓宽德育教育范围,还有利于从纵向维度深化德育教育的精神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于此,班主任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应当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振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日常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视听结合优势,为学生播放了多个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视频,包括《典籍里的中国》《中华好诗词》《国家宝藏》等,这其中既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思想,契合新时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契合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念,还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精神,契合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理念。这些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印证了德育教育结合传统文化的可行性、优越性。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的的必由之路,还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然选择。有鉴于此,班主任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德育教育思维、应用灵活多样的德育教育方法,保障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多元性、实践性,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荆超,荆晓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中的融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4)

[2]王腾.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科幻画报,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