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直播与短视频新闻传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浅谈直播与短视频新闻传播

 刘可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在互联网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移动技术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今人们已习惯使用社交工具分享文字、图片和视频,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短视频表现自我,传播能量,获取信息。直播和短视频的普及应用下,用户高度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他们对于信息也从被动的接收开始向主动的掌控转变。直播短视频新闻凭借传播时效性强、传播内容丰富生动、传播高效、制作成本较少、制作方法简单等显著优势,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并逐渐成为大众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背景下直播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旨在对新闻行业从业者的未来职业技能多元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闻;直播;短视频

一、直播新闻与短视频新闻之间的关系探讨

直播新闻具有实时性、多元化、互动性等特点,旨在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让用户可以轻松了解最新的时事动态。无论是追踪热点话题,还是获取专业评论,直播新闻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社会化商业网对短视频的定义是,“短视频是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数,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与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短视频新闻与直播一样,主要关注于社会热点、时政新闻、突发事件等硬新闻,也同时包含了相关新闻热点评论、新闻专题等其他内容形式。在新闻信息提供方面,直播和短视频两个平台存在一定的关联。

首先,直播可以用于实时报道和传递新闻事件。新闻机构和记者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实时将现场的新闻事件进行直播,观众可以通过观看直播了解最新的新闻进展,获得更直观的信息。例如,重大灾难、社会事件或重要政治活动等,直播可以提供更真实、生动的报道方式。

其次,短视频可以用于新闻事件的快速传播和分享。当有重要的新闻事件发生时,人们可以通过拍摄和分享短视频来传递新闻信息,加快新闻的传播速度。短视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短视频分享平台迅速传播,观众可以通过观看短视频了解事件的概况和关键信息。

此外,直播和短视频在新闻报道中也可以相互补充。直播可以提供实时的画面和报道,而短视频可以通过剪辑和编辑将直播中的重点内容整理成短视频进行分享,让更多人了解事件的重要信息。

二、直播、短视频新闻传播特点

(一)传播方式方面,大数据赋能全新新闻传播方式

直播与短视频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每位独立的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并通过独特的算法,给每一位受众打上标签,通过对其进行人物画像,追踪每一位受众的需求,用精准调查获取的数据指导新闻内容的构建,对每位受众提供个性化新闻信息服务。这是以前的传统媒体,甚至后来迭代的数字产品比如微博、公众号、朋友圈都难以做到的。这种模式下,平台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来推荐内容,因此受众在短视频平台看到的都是他们所想要看到的内容,自己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也被改变了。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搜索式新闻传播的方式,通过对用户完播率等数据分析,配合记忆的底层逻辑,能够为每一位用户量身定制信息服务,在解决用户碎片化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效率。

(二)传播者方面,平台的去中心化算法使传统媒体传播者的把关权向受众偏移

去中心化是指直播或短视频平台在运营和内容生成方面,以分散化和开放的方式进行管理,不依赖于中心化的控制和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创作:允许广大用户自由创作并分享短视频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自主选择内容、拍摄方式和编辑风格,不受中心化机构的干预和限制。这种创作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多自由发声的空间和机会。

内容推荐:通过算法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喜好,个性化地推送内容。这种推荐系统不依赖于人工干预,而是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自动分析、匹配和推荐内容,使用户能够更容易发现和浏览感兴趣的视频,避免了传统媒体平台中心化编辑的限制。

社交互动:注重用户之间的社交互动,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功能,鼓励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去中心化的社交模式,使用户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观点、分享心情,并与其他用户建立联系和互动。

因此,直播与短视频的去中心化让几乎所有人都可能拥有、开发和传播实时内容,而不必依赖中介机构。去中心化颠覆了传播理论,受众不再被动接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传统把关人”的角色。传统模式下,只有是拥有更多流量的创作者发出的信息才有可能被更多人关注到,在新的模式下,受众不在屈从于单一的媒体平台,他们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善于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消减了“沉默的螺旋”。由于不受传统媒体中心化的管理,新的算法打破了以前传统的流量壁垒,创造了全新的流量法则。以前的新闻把关权可能更偏向于媒体专业人,但是现在因为每一个普通的创作者都能发声,随着“流量为王”向“内容为王”转变,新闻的把关权就向每一个普通人偏移。

(三)受众方面,受众对于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能动参与度大大提高

首先,在直播与短视频全新媒体方式下,受众既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接收者,以前传统媒体下,受众不参与信息生产环节,新闻信息的生产者大多是从事新闻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把关、处理,成为整个新闻行业产业链上游生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直播与短视频的兴起与移动手机拍摄技术的不断发展,普通受众慢慢成为了信息的传播源头,并直接参与到信息传播的整个过程中,受众对信息传播的高度参与,使得他们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和检验者,更是信息的生产者,这对整个新闻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每一个新闻行业的从业人员从思想上都应随之转变。

其次,直播短视频媒介下的信息传播主体的人才结构、人物特点都呈现多元化发展。传统新闻媒体垄断新闻传播的局面被打破,更多普通用户加入新闻生产与传播中,形成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并且用户作为短视频新闻生产的原创力量,新闻生产和传播具有便捷性、原创性的特点,用户成为新闻传播生产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

最后,在评论方面,直播短视频评论对于传统媒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媒体介质形式的改变与媒体言论环境的改变,催生出新型的短视频评论作品,如短视频小品文,时事寓言故事等。传统的报刊评论和广播电视评论评论作者在写评论的时候仿佛在录音棚里自言自语,写出来的评论被媒体采用后基本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样的评论笔者认为属于封闭式写作评论,短视频评论和报刊传统媒体评论的不同点在于评论发表出来以后还有个互动环节,这就迫使作者注意网民的语言接受能力,采用接地气的语言进行写作和交流。除此之外,受众也成为短视频评论的主力军,他们更倾向于从自身情况出发解读新闻内容,这些个性化语言使短视频新闻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带有显著的平民化倾向。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新闻生态系统已发生很大变化,直播、短视频类平台型媒体发展成为继传统媒体与机构媒体和自媒体之后的又一举足轻重的角色。面对多种信息载体的融合,新闻宣传工作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未来新闻行业从业人员在直播短视频发展下应紧跟时代潮流,积极适应新的媒体形态和用户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以专业的态度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和吸引力,实现数字时代下相对于自身的更好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