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琴布贴画艺术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张秀琴布贴画艺术初探

张秀琴[1]

摘要:布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民间。张秀琴布贴画历经四代传承,利用布料的天然纹理和花纹,融合刺绣、剪纸、绒绣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创作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的布贴画作品。本文通过对张秀琴布贴画的制作工艺、纹样造型、题材、寓意和创新等方面的阐述,分析了张秀琴布贴画所独具的特点。

关键字:张秀琴布贴画、制作工艺、艺术创新、价值与现状

一、地理环境与历史渊源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安阳毗邻;西连煤城焦作,于晋城市接壤;东接油城濮阳,与鲁西相连,河南省第三大城市,豫北的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牧野区位于新乡市卫河以北,东西横穿整个新乡市区,新乡市地处中原,反应朝代兴衰更迭的牧野之战就发生在这里;牧野区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各地商家聚集于此,为当地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当地的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布贴画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周礼》中就有‘刻绘为雉翟’的记述,意思是指,剪贴雉鸟于皇后的衣服上,商周时期,绣以逐渐普及在衣服之上。随着剪贴和刺绣工艺的发展,也不断得到完善,到唐代时期,成为一门独特的手工艺,在民间广泛流传,它又叫布堆画,布贴花或拔花,它又以粗布为原料,以剪代笔,以布为色,经创作而成的,具有装饰效果的作品。

民间布贴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农耕文明下劳动人民质朴的双手以及他们日常生活和风尚习俗,来源于乡间集镇的妇女之间。

二、张秀琴布贴画技艺

(一)张秀琴布贴画传承

张秀琴老师布贴画技艺是家族传承的,张秀琴老师家族布贴画的开创者乃是其外太祖母(张董氏),张董氏从小就喜爱刺绣和民间美术,经常为邻里制作衣物,尤其擅长制作寿衣与嫁衣;张董氏把其自身的技艺传授给子女,其中以张秀琴的母亲(张俊英)最为突出,张俊英在其母亲的技艺上首次开始使用碎布头缝补衣物,为其美观特意裁剪出不同的花草和动物;张俊英和其母亲一样把自身的技艺传授给了女子,张秀琴的母亲由于酷爱民间美术与刺绣,所以学习的技艺更为扎实,在其传授的技艺上,把碎布粘贴在硬纸板上,预示着张氏布贴画的成熟,张秀琴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再其母亲的技艺上借鉴了“剪纸”“绒绣”等民间制作工艺,使得张氏布贴画更为精美和细腻。

(二)张秀琴布贴画的内容与素材

具有彩色浮雕效果的张秀琴布贴画是在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通过布缝和补花布饰手工艺,创造出画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贴画。做工独特,色彩艳丽,制作工艺精细,用料讲究,创作题材广泛,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生活、动物、花卉和各种吉祥图案,追求沉着和浓烈的色彩,在大胆夸张的画面之中开拓新意。惹人喜爱的花鸟鱼虫、动物、神态各异的人物,建筑物、风景等都可以栩栩如生地汇集于布贴画之中。如:给老人祝寿的《老寿星》、喜添贵子的《福娃》、喜庆吉祥的《连年有鱼》、给人们带来吉祥的《财神到》,以及年轻人喜欢用来装饰居室的孔雀牡丹《富贵吉祥》图等。

(三)张秀琴布贴画的制作工艺

张秀琴布贴画制作方法主要分为三种:

1直接剪贴法。把画稿画在由宣纸裱好的布的背面,再进行剪裁,分解后编号,再进行组合。

2直接硬包法。把分解后的图样纸板抹上乳胶,直接贴在布上,留出包边的部分进行剪上、下剪、剪口、最后包贴在后面即可。

3软包法。在硬包技法的基础上,在纸板和布的中间加上一层棉布或蓬松棉,留出包边部分进行剪上、剪口、包贴即可。

张秀琴补贴堆绣制作步骤:

1、拓描画稿(绘画出基本轮廓);

2、标色编号(根据轮廓把描绘图案标号);

3、剪纸板将画稿分解编号

4、将分解的纸板垫棉造型

5、剪裁布料(根据布料的不同纹理与颜色进行选材);

6、包边

7、剪裁裱好的布进行造型

8、组合

9、装裱

(四)张秀琴布贴画的技艺特色

张秀琴布贴画制作的程序严谨,要求保证质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一旦出现小小的差错,都需要重新备料、裁剪、制作。比如作品《财神到》的制作:规格81×61工艺繁琐,从画图定尺寸、选材料、制作到组合、装框,每个环节都要精工细作,尤其是颜色的搭配、材料的选择,而且有些布料需要染色,就该作品聚宝盆中珠光宝气的发光部分试染6次才成功。

在制作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作品《出水莲》规格44×57运用布贴画立体工艺制作手法,选取丝绸和纯棉布料,经过染色,以纯手工制作而成。作者从绒绣技艺中借鉴软包技艺(在硬包技法的基础上,在纸板和布中间加上一层棉布留出边包部分并运用于布贴画的制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手工制作艺术风格。这幅作品展现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态和人物的清丽。整幅作品工艺精美、色彩淡雅、自然和谐,是一副审美情趣浓郁、动感立体感极强的彩色浮雕布贴艺术作品。

张秀琴布贴画在布料上就地取材,取源于生活,大多利用边角料,环保节约。某些特殊布料手工染色,保证作品效果;在构图上将北方的松灵和南方的紧密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张秀琴布贴画满中见空,色块大小结合匀称,疏密对比随和;在造型上,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剪样保留神似,更重于心象,状物逼真形象;在色彩上,与绘画作品保持一致,贴近原型。色彩艳丽,讲究递进式色彩变化,流畅自然;在线条上,引用刺绣的手法运用于布贴画中,线条勾勒细腻、完整、流畅,具有灵动飘逸的美感。

三、布贴画的价值

布贴画从西周已有记载,唐代时期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手工艺,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布贴画工艺源远流长,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张秀琴布贴画采取纯手工制作,工艺精致,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增长,纯手工艺术品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并已显示出重大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布贴画素材源于生活,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社会风俗,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布贴画更是有利于学术的研究,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传统的民间布贴画更是其工艺美术史上不可分割的部分,能更好的了解农耕文明下的妇女美术。

布贴画产生的最初就是运用到衣物上,以便增加衣物的美感;而现在布贴画也可以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广泛的灵感。在传统的布贴画研究基础上与现代装饰设计元素相结合,利用布贴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及其审美趣味设计出一些质朴的,时尚而有和谐的作品。从而传承中国民间优秀文化。

布贴画作为一门手工技艺,这种自然醇美的品质和悠远弥香的文化韵味,以及所具有的当下难得的环保特质,尽管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已越来越小,但对于今天急需情感反哺的我们,它仍然具有温馨可人的亲和力。

有专家称,民间艺术,是身边的艺术、寻常的艺术。这的确是精辟之言如今我们已步入信息时代,纯手工的布贴画似乎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渐行渐远,但现代社会快速的节奏已使人无暇享受曾经闲适的个人空间。而布贴画所具有的朴素、自然的人文情感对于今天的我们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那月白风清的色泽和浑实厚重的手感,给我们以无限的自然遐想。


[1] 张秀琴,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民间艺术师。河南省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贴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