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优秀声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原则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民族优秀声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原则探析

任育娴 纪佳明

黑河学院

摘要:文章探讨民族优秀声乐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并从坚持有效传承原则、完善课程知识体系、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民族优秀声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路径,以此更好地提升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因为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声乐文化,在优秀的声乐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思想内涵。高校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优秀声乐文化的重要途径,而优秀声乐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优秀声乐文化;高校音乐教育;影响;传承

在传承民族优秀声乐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依靠有效的传播方式,进而提升优秀声乐文化的传承效果。目前,为实现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优秀声乐文化的传承,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也需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需求,创新方式方法,达到教育引导作用。特别是信息化时代下,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很大影响,也影响着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承载着传承优秀声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重要任务,因此分析民族优秀声乐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并探究音乐教育对优秀声乐文化的传承方法和路径,对继承和弘扬优秀声乐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1.坚持有效传承民族优秀声乐文化的原则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实现音乐教育对民族优秀声乐文化的有效传承,需要在坚守优秀声乐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通过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强对优秀声乐文化的现代化解读,多维度展示民族优秀声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让声乐审美和现代审美的距离也更近一步,有效地将技术性支持提供给音乐教育对优秀声乐文化的传承和革新。首先,将学生当作主体。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当作主体,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是需要给予学生在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知情权、选择权,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建议权,并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选择权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更为主动地融入音乐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加强中西方文化的结合。新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传承民族优秀声乐文化,需要通过音乐教育将不同国家优秀文化和中国声乐文化有机融合,对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和理念进行吸收,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性地对优秀声乐文化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声乐音乐的现代感,促进音乐教育有效加入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浪潮中,形成多文化并存繁荣发展的局面。最后,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2.完善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知识体系

在声乐民族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结合个人学习水平,有效计划安排学习器乐的演奏进度和曲目安排,还要有效明确何时达到什么标准水平,以及哪个阶段该开始哪一环节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更有层次和有步骤地完成学习。另一方面,在课程知识体系的优化中,需要建设策略知识体系,有效改善学生原有的认知和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在出现认知偏差时,可以通过良好学习方法优化和调整错误认知。比如说学生在出现学习声乐民族器乐的认知错误时,可以采用相应的学习策略对课程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及时纠正偏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良好学习成效。总而言之,为提高教学效果,需要促进课程知识体系和音乐教育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内容的一致,重视对学生的优秀文化理论知识培养,让音乐教育不只是局限在对学生的技能型培养,而是需要围绕优秀声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目标来完善课程知识体系。

3.丰富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内容

高校音乐教育中课程教学内容对传承优秀声乐文化的质量会产生很大影响,有效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提高优秀声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效果。第一,在与优秀声乐文化相关的音乐载体中,民歌是属于容易产生情感共鸣的一种形式,民歌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内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是思想、文化、艺术和劳动技能汇聚的成果。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更多地选择和运用优秀声乐民歌,将民歌中蕴含的文化体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声乐民歌有着类型多样、内容和形式丰富的特点,而且类型不同的民歌体裁和创作形式还能够将当地民间文化观念展现出来,也可以进一步反映优秀声乐文化的精髓。所以在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中,需要积极选择具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民歌作品,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山西民歌《绣荷包》、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等,通过优美的曲调使学生获得沉浸式的音乐体验,通过歌曲了解和感受其中蕴含的优秀声乐文化思想内涵。

4.创建高校音乐教育优秀师资队伍

为实现高校音乐教育对优秀声乐文化的传承,需要创建优秀师资队伍,通过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路径的不断建设发展。首先,构建培养教师队伍传承优秀声乐文化的长效机制。目前一些高校音乐教师自身对优秀声乐文化的理解和教育水平还有待提升,同时,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素养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所以,高校需要构建培养教师队伍的长效机制,可以采用组织民族优秀声乐文化交流分析会,或与其他学校展开交流学习等方式,有效增加教师知识储备,为构建能够传承优秀声乐文化的教师队伍提供确切保障。其次,加强优秀声乐文化传承创新意识的培植。针对不少高校未能重视优秀声乐文化传承创新,创新工作落实不到位、缺少理论创新成果的问题,学校和教师需要改变意识,从本质上了解优秀声乐文化的价值,然后用现代化的方式方法进行传承创新,只有形成这方面的意识,才可以为声乐文化传承以及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5.结语

总之,民族优秀声乐文化是从悠久的历史中来,且又向着不断发展的未来而去。高校音乐教育作为传承民族优秀声乐文化的重要实践载体之一,只有有效地继承和创新优秀声乐文化,凝练优秀声乐文化中的精髓,才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发展成效。

参考文献

[1]周秋光,龚希政.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6):25-31.

[2]彭青.地域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实践探究[J].音乐天地,2022(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