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德育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德育实效

李桂英

吉林省永吉县第三十五中学132100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个从师者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初中教育以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较强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要任务。“教书”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而“育人”则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育人”这一视角出发,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德育实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德育实效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存在于德育课堂上,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因此,以学科内容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教育性,应把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坚持办学方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无论是在哪些学科的教学中,其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我们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一、慢下来,拥有静待花开的胸怀

众所周知,一棵小树在它还不知道自己未来会长成参天大树之前,它就已经被连根拔起,移植到一个它并不了解的环境里,经历风雨,在成长的过程中它有过恐惧、有过伤心、有过迷茫、也有过骄傲,但它从未放弃,它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生长环境。

一棵小树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教师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育对象的发展和变化也是不确定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对新鲜事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学习新知识,渴望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又经常表现出种种不协调,于是教师要面对大量不一致、不协调甚至是矛盾冲突的个体。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因为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会使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教师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多一些等待与耐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师常常要做一些调查研究,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感情、有想法的活生生的人,他们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当教师面对问题学生时,首先不要急于去处理这些问题,而是要冷静下来观察这些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变化。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学生身上出现了哪些变化:学生开始喜欢上了学习;学生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学生变得自信起来;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有了更多礼貌用语;学生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学生敢于和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是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此时教师再去处理这些问题就会得心应手很多。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成长所需要拥有的条件和环境,每一个孩子都会在不同的花期绽放最精彩的自己。

二、利长远,少些“急功”和“近利”

要让德育工作真正达到实效,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从教育的角度看,德育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德育效果也是逐渐显现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教师急于求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简单地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有这样一个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不文明’现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突出对这一内容的重要性,将学生所搜集到的不文明现象以“不文明现象”为标题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做虽然突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却牺牲了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进行德育工作也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要注重德育与智育相结合。道德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起来的过程。在德育工作中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才能取得实效。最后,要善于用好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在班级建设中要注意发挥集体力量、利用集体教育优势来达到德育效果,将德育工作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之一。

总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德育工作,这样才能达到德育实效的目的。

三、守住学生的长处,回归爱的本心。既不为难他,又不放纵他

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不会为难任何一个学生,也不会放纵任何一个学生。”所谓“不放纵”,其实就是“严”,不放纵应该贯穿于孩子的成长历程,贯穿于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学习,他们的为人。

教师要时刻注意指导、改正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对于一些小毛病、小错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容易纵容,让坏习惯养成,很难纠正,从老师对学生的不纵容,提升到了学生自己不纵容。

“不为难”是指老师对学生犯了错的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处理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以包容之心,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学生的错误。

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是每一个老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对孩子进行无端的指责和辱骂,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理解和宽容,才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无论是成绩优异还是成绩一般的孩子都应该得到同等对待。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成绩不好,只要他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而不是讽刺、挖苦或者一口回绝。教师要守住爱的本心。教师应该怀着一颗爱孩子、爱教育事业的心,以满腔真情去关爱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老师充满爱心的课堂上获得更多成长进步的机会。

结束语

德育应该是在生活中不着痕迹地进行的。我们要以新的观念去审视,以新的方式去育人,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德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立足现实,关注长远,创新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施叶萍.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探究[J].人生十六七,2020,(11),35.

[2]付瑜君.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2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