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大学物理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大学物理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

郭刚发新  周政  谭晓超

(湖南工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何将移动设备(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有效地融入教学活动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高校教师教学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将基于信息化学习通平台,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通过分析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探索信息化平台的线上线下的模式,分析课后反馈情况,在提高学生实验成绩的的同时,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技能和创新意识,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大学物理实验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课堂的普及也越来越多对于00后的大学生群体,传统的课堂形式似乎比较沉闷,少了一些趣味。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特征,结合信息化平台,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是极具教研意义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尤为重要[1]

  1.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就教师而言,大学物理实验老师大多遵循传统的授课模式,即老师先讲解实验相关原理,方法,数据处理,注意事项等内容,接着老师演示实验操作,最后学生做实验,回去处理实验数据,然后上交实验报告,最后教师批改报告,给出分数成绩。这一传统模式基本上问题不大,但是对于新时代00后的大学生而言,课堂比较乏味,导致部分学生上课分心,开小差等。因此,缺乏趣味性,学生积极性难以调动,与此同时,课后反馈基本没有。就学生而言,学生被动的听从老师灌输,很少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没有起到激发创新思维的作用。

另一方面,就信息化的利用而言,目前信息化平台在理论教学中实践较多,但在实验教学利用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关于大学物理实验的线上资源较少,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最后就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没有落实到位,即便有不少老师利用如微信、QQ、雨课堂等信息化平台进行了线上教学,但是由于流于形式,监管不到位,教学反馈和互动不足,教与学互动较少,一般只是上传电子资料给学生,而学生疲于应付,并没有带来很好的效果。

  1. 探索信息化平台的线上线下模式

2.1 平台的选取和教学资源的完善

当下,信息化平台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可操作性等实际情况选取相关信息化平台。以学习通平台为例,教师先要熟悉平台的相关操作。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花少许时间对平台进行介绍,使用方法等进行简单的培训,为了学生后续更好的线下反馈互动。再一个就是平台资源的建设,首先,教学PPT的制作及上传平台。教学PPT应该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应该在PPT上强调重难点等内容。其次是教学视频的制作和上传,由于大学物理实验找到完全对应的视频资源是比较难,教师应该事先录制好相关视频资源上传,一般5到10分钟为宜。最后是思考题,讨论问题的设置以及线上其他资源的选取上传。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的学生,设置一些与他们专业相关的讨论话题,这样可以提供学生的积极性。选取网上一些相关物料类创新、创意类实验视频上传与平台。更重要的是,根据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设置相关视频实用性,操作性比较强的一些专业如机械、土木、电气、自动化、材料科学等,可以上传与他们相关的工程实践类的仪器操作视频,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2.2 信息化平台融入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探索

首先,教师上课前发布预习内容的通知,预习的内容比如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等都在完善教学资源时已经上传平台。在这一步,学生可根据预习情况,就自己的疑问在平台互动模板进行反馈,老师上课可以重点关注这些问题,更好的实施线下教学。其次,课堂环节。传统的讲解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学生已经提前在线上进行预习,此时,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学生操作部分只能是线下当场进行,此时老师可以随时在实验室关注学生的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实验之后,利用信息化平台,让学生观看已经上传好的相关实验视频,提出思考题,学生可以在平台进行留言回答。我们以偏振光实验为例,在学生完成实验之后,提出如:为什么实验数据得到的图不过原点。基于这个问题,在平台的留言区,可以看到90%以上的同学都进行了回答,这比往常直接询问同学回答的参与率高太多。可见信息化工具在实验课堂也是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最后布置观看相关视频任务,设置开放式讨论问题。视频也是教师在完善教学资源环节上传好的,主要利用网络上一些创新、创意类的工程、物理类操作视频以及一些优秀的慕课资源,设置的讨论话题比如为如何改进实验的方案,如何改进实验器件装置,如何解释相关实验现象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3 课后评价和反馈

课后评价和反馈是体现

混合式教学的效果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线下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可以对学生的实验课效果进行评价,但是内容单一,并不能完全的体现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在平台上的线上评价更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在平台上各个模块的参与度,完成度,正确率等,可以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对预习报告的完成度,对相关视频的观看率,对思考题的回答率和正确率,对开放式话题的参与度等。这些能全方位的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更加公正化,合理化,人性化。与此同时,由于实验安排的缘故,学生在做完一个实验之后,再次与实验老师线下交流的机会很少,线上反馈就变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不解,意见,自己对课堂的看法,对老师的看法等在线上进行反馈。教师则可以在线上进行回复,这样促进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有益于教学相长,提高混合式教学效果。

  1. 结束语

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重复一个经典的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新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文基于信息化学习通平台,对大学物理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方案的实施不仅营造了更有趣的课堂氛围,丰富了课堂形式,增进了师生互动,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课堂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硕, 何越, 王志军, 等. 大学物理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大学物理, 2020, 39(8): 39-42.

基金项目湖南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混合式教学研究,编号(JY202336

作者简介:郭刚(198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物理教学肖发新(1979-),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物理教学周政(1983-),博士教授,大学物理教学;谭晓超(1981-),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