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中长距离训练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9
/ 2

自行车中长距离训练方法探析

吴思凡

320724199507121819

摘要:自行车中长距离骑行是一种高负荷、高强度的周期、高速度、高强度的运动。在早期,以有氧酵解为能源,但随著负重延长,其有氧能量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其产生的代谢物——乳酸,可导致肌肉及脑功能下降;尤其在竞赛中,伴随著踏步循环与转速的提高,如果运动员的速度和体力不够好,那么他们的抗疲劳性能就会变得很低,难以进行重复次数的训练。本文探讨其训练方法,希望给相关工作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自行车;中长项目;

引言

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既是人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身体的挑战,又是对人的心灵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人的认知层次的提升。竞技运动要走向更高层次,就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思考能力作支撑。了解自行车长距离运动发展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科学的运动训练原理,是促进其运动技术进步的一个关键环节。

1项目规律特点:

    自行车运动,这一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在这漫长时光里,人们对自行车运动的认识也经历了多次反复,从最初的抽象概念到如今的的具体理解,可以说是对运动本身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在以往的研究中,长距离骑乘单车运动被视为纯耐力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竞技体育是一种对综合体质有很高要求的体育活动,需要有一定的体育基础。而自行车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目的,主要是发展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适应长时间的运动需求。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训练理念的更新,在关于其认识上,也有一种新的突破。当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长时间骑单车运动既有周期耐力运动,也有速度耐力运动。这表明,除常规的力量属性之外,速度和耐力已经是决定竞技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新的角度来看,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不仅仅局限于身体素质的开发,还应包括有氧、无氧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氧与无氧操的比例,与锻炼的强度及时长有关。总体而言,有氧比率随路程的增长而提高,而无氧比率则减小。这一发现对我们理解自行车运动,以及进行科学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它揭示了自行车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发展有氧和无氧能力的平衡,并根据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调整训练策略。同时,它也为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发挥竞技水平,运动员与教练们都在积极地探讨与革新。

单车是一种具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它要求选手在竞赛中与空中产生强大的空气阻力。尤其是在出发和冲刺阶段,运动员需要发挥出极大的力量来应对这些阻力。因此,衡量自行车专项力量这已经是其中一个很大的标准了。动力型最大力量、最大速度都构成了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最大力量指的是运动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爆发出最大的实力,而“快速”就是指运动员从静态到高速之间的转换,而力量耐力就是指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只有当这三个力量得到有效提升,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才能得到明显提高。

在追求优异成绩的过程中,运动员还需要重视速度耐力方面的训练。速度耐力是指运动员在高速运动状态下保持稳定运动性能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力量与速度,灵敏与柔韧,同时还要加强协调能力。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不管是单人项目,还是团队项目,都要结合竞赛目标,有目标地进行战术配合和协同训练。在竞赛中,对选手的专项能力要求较高,主要表现为专项耐力、专项速度和专项耐力;与专业协作与适应力的层次不同有关。除此之外,还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团体合作意识。

2训练方法

从当前的体育运动发展状况来看,高水平的耐力性项目选手多采取的是“高原+平原”的交叉锻炼方式,在冬季的集训中,主要是以有氧耐力为主要内容,强化身体的生理功能和体力储备。在高原地区进行夏训,主要是以速度和密度为主要内容,促进选手的竞技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并且将体能与力量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训练循环之中。

2.1交替训练。

     高原训练是一种有效的体育训练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增强了机体的氧气运输系统,增强了肌肉组织对氧气的吸收与利用,增强了机体的氧吸收与利用,增强了机体的氧代谢功能。在运动比赛中,有氧耐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它可以帮助他们在比赛中保持持久的体力和高效率的运动状态。因此,高原训练已经成为我国运动员备战重大赛事的重要训练手段。

一个完整的高原训练周期应包括两次到三次的高原训练,这样可以充分动员和挖掘运动员的潜能。每次高原训练的时间跨度大约为一周到两周,期间运动员会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种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氧转运能力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效率,从而增强他们的有氧能力。在高原训练之后,选手们将重返平原,以充分发挥他们从高山锻炼中获取的高强度、高层次的氧代谢和抗乳酸的能力。这样的锻炼方法有助于提高选手在竞赛中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此外,高平原交替训练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不仅有助于专项强化训练,还能通过训练环境的改变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在高原和平原之间交替训练,可以让运动员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2长途拉练和定点训练

(1)我国运动员在长距离骑行项目的训练中,主要以长途拉练作为主要训练方式。该方法主要侧重于有氧锻炼,重点是对锻炼的量和强度进行控制。这种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最大摄氧量,对于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效果尤为明显。

(2)定点训练,

    针对陡坡路段,在驾驶技术、心理素质、身体协调性等方面也进行了强化。以速度、最大爆发力为主要目标,有时还会采用摩托牵引的方式进行训练。

这个方法还可以用来改善选手的抗乳酸能力。采用有氧、混合和无氧三种方法,提高机体的抗乳酸水平。这样的锻炼方法可以使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充分发展,使他们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3)运动负荷的控制。

      从训练的角度来看,加强对运动员的整体身体素质的改善尤其重要。目前,中国运动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运动员的高强度的无氧性。所以,要想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加强对其氧代谢的研究。。
  然而,近年来,我国对年负荷量的重视不够,甚至有下降趋势。这对于中长项目的规律认识模糊,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训练策略,以期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总之,通过合理的训练方法和负荷控制,我国运动员在长距离骑行项目上的表现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4)心理训练

心理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平日的生活与练习中,我们常常运用言语、语调及身体动作去感染队友。而心理锻炼的目标是实现从消极的锻炼向积极的锻炼转变,这个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多年正常的训练以发展运动员的兴趣,才能,性情等特点。培养运动员的感觉能力、动作表象能力等。

结束语

    自行车运动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每一次的认识飞跃都推动了运动本身的进步。从抽象到具体,从纯粹的耐力项目到周期性耐力项目和速度耐力项目的认识,都使我们对自行车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自行车运动将继续引领潮流,而对其训练方法的探究,必将壮大其发展,为其书写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郑建国. 低氧训练对中长项目自行车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8 (04): 123-129.

[2]殷谢飞. 对公路自行车训练的体会[J]. 少年体育训练, 2011, (06): 143.

[3]李向东. 对公路自行车项目规律与科学训练问题的几点认识[A] 《西部体育研究》2011年第4期(总第124期)[C]. 甘肃省体育科学学会, 20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