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长领导力与教师团队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3

浅谈校长领导力与教师团队建设

  陈童辉

揭阳市榕城区梅云街道办事处梅畔小学 522000

摘要:校长领导力是校长统率、带领团队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能力。校长领导力与教师团队建设关系密切,教师团队建设是校长领导力发挥的沃土,而校长领导力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动力。

关键词:校长领导力;团队;教师

“什么是领导力?国内外众说纷纭。我认为,校长领导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不单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学校领导者的价值理念、办学思想、学识、人格、情感、意志等的综合素质,是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一位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由此可见,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管理和领导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成功与失败。有远见卓识的校长,深深懂得教师对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无不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教师看作是学校的第一资源,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一、着力提升教师团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加强党史教育,以“学党史”“颂党恩”“办实事”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用党的百年辉煌和伟大业绩凝聚鼓舞教师。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体教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讲好党的故事,讲好榜样故事,激励教师见贤思齐、争当先进,以更强的信心立足岗位、奋发有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

依托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教育基地、烈士故居、红色主题公园等,立足红色基因的传承,将红色资源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内容,培育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集中展示党的妇女事业光辉历程,激励广大妇女教师立足岗位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巾帼力量,学校组织全体妇女教师到革命教育基地开展“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本次主题教育让全体妇女教师深切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坚定了妇女干部的理想信念,激发了爱党爱国的情怀。

学校还带领师生到紫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清明节缅怀革命烈士活动和公祭烈士活动,参观红色主题公园、烈士故居等,加强了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温鼓劲乐奉献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切实践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自觉提高师德水平、投身教育实践、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学校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方法,利用“师德建设主题月”活动,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会、教师座谈会等,着力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教师,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大力宣传,讲好身边故事,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感染、示范引领作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师德征文比赛,将师德教育内化于心。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的评选,激励教师立足岗位,争取选进。

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高教师团队教书育人的能力

    一个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校长和教师队伍,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校长发挥领导力,培养和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才能推动学校发展,办好学校。

(一)加强班主任能力的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班主任队伍

“班级是学校管理群体中最基础的单位,班级是否稳定、能否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直接影响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3]因此,建设一支素质高、有科学管理方法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班主任培养工作。

1.激发工作动力,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恰当地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引进激励机制,可激发班主任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主动、自愿的动机下,向所期望的目标更加积极地工作,发挥更大的能动性,从而取得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注重营造当班主任光荣的舆论氛围,强调“当不好班主任就不算是一个好教师”“好教师就要当班主任”。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思想

为拓展班主任工作新思路,近年来,学校充分认识到班主任知识更新的重要性,为班主任老师订阅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供其学习,还鼓励班主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和学习前沿理论,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思想。

3.授师以渔

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通过会议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要求和指导。每学期开学后,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要选好班干部,并制作班级《班干部花名册》。要求班主任老师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培养班干部管理班级的能力,落实班干部的分工管理,让班干部成为班主任老师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要求班主任在学期初选好班级值日生,通过召开班级值日生培训会,指导值日生如何做好值日工作,落实值日生工作责任制。为实行班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学校要求各班对卫生区域进行划分,由专人负责,并制作班级《卫生轮值一览表》。学校定期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肯定好的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要求班主任落实好班级管理,力争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管人,人人被管”的班级管理模式。这样不仅班主任轻松,而且调动学生班级管理的主动性。

4.搭建平台,多渠道培养

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树典型、立标兵,使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在政教处的组织下,学校每学期均要举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分别从班级建设与班级管理、学生心理疏导、建立班级核心与培养班干部、做好学困生转化等研讨主题,让班主任畅谈教育、管理工作的心得,总结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教育、管理的规律,找出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和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在班主任工作领域的专家举行讲座,对班主任工作实践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讨论,深入剖析,交流经验和想法。组织班主任外出参加各级培训、实地考察等活动,学习和借鉴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

组织安排研讨活动和学术研究,如研讨会、教育叙事、班会示范课等,深入教学实践,使教育理论得到充实,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5.鼓励班主任进行实践反思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只有班主任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管理班级的能力。学校通过让班主任撰写论文、案例,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方式总结和提高德育工作能力,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

6.建立激励机制

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上,为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学校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流动红旗的评比、先进班集体评选、优秀班主任评选、主题班会评比、班主任演讲比赛等活动,都体现了多付出、多回报这一主导思想。学期末学校对优秀班主任、先进集体、优秀论文作者等进行表彰、奖励和交流。同时对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班主任,在评先、评职、晋级中优先考虑,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它是教师运用特定的教材、采取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4]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学校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重视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要快速成长,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是必不可少的。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好新课标和教材内容,多阅读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学校也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多看书,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

教学教研的专项培训是全面提高教师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支持和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教研的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先进的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二)多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让教师接受良好教研氛围的熏陶

“学校领导班子要为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学校内,可进行专家讲座、学术报告会、新老教师传帮带、研究型教研活动;学校之间可进行公开课、观摩课、校际研究型活动。在这些良好的教育环境内,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教师有各种形式的锻炼机会,在合作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同时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评估,评估结果要与教师的晋级、评优秀等联系起来,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奋发向上,不断提高能力。”[4]

(三)让教师进行反思实践、研究实践

针对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必须着力提高教师整体水平,让教师用反思与研究的眼光审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让反思实践、研究实践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学校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撰写论文、教学反思、随堂笔记等,并开展以课题为抓手的科研活动。教育科研课题要到课堂教学中选,研究要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要到课堂教学中去找。同时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即确立一个课题,开展一项研究,积累一套资料,撰写一篇文章,上一堂好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教师整体素质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三、多关心、鼓励,凝聚教师团队力量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凝聚教师团队力量,是学校工作的关键。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都是有需求的,教师同样如此。如果合理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或是没有人关心他们的需求,就会引起他们情绪上的波动,不安心于本职工作。”

[5]可见,校长关爱教师,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作为校长,如果能在工作、生活上给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就会使教师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而这种热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校长既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又要多关心教师的生活、家庭等情况,抽时间与教师拉家常,深入教师,这样拉近了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工作的开展。若教师有重病或家中发生不幸,校长要抽时间登门慰问,让教师体会到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学校如有教师因回家路途遥远,需在校住宿,应为之创造住宿的条件,让教师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样教师才能安心工作。

    鼓励能给人动力,让其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校长要善于发现老师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鼓励,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恰当肯定教师的成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敢于授权,大胆放手。教师若被重用或安排正确的工作,会在心理上产生自豪感,使整个群体充满朝气。这样教师就会把校长看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沟通与校长间的感情;会从内心深处服从校长、拥护校长,使校长的威望得到提高,如此对学校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反之,校长处处以领导自居,只会发号施令,不注意教师的情绪,不尊重教师,那么教师就会对校长敬而远之,口服心不服,即便接受了任务也不会出色地完成。”[5]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师强则教育强,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想带出一支充满活力,富有创意,能出成绩的教师团队,就要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的领导能力、学识水平、管理策略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让我们努力打破定势思维,优化知识结构,争做推动学校发展的“顶梁柱”。

参考文献

[1]王铁军.校长领导力修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中小学校长工作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212.

[3]马德源.运用激励机制,培养一支有能力的班主任队伍[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5):107.

[4]张晓红.论教师的教育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10(08):56-57.DOI:

10.13980/j.cnki.xdjykx.gjyj.2010.08.020.

[5]陈献.浅谈新时期校长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J].基础教育参考,2017

(1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