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7
/ 2

“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策略

何中华

江油市世纪奥桥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多数学校已经配备了较为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例如电子屏、投影仪等,部分学校甚至配有VR设备,使教师的教学工具变得更加多样,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小学科学作为学生接触自然科学的第一扇门,近年来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在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神奇的大自然,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方式较为古板枯燥,难以激起小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课程的传授,生动形象地为小学生展现大自然的美妙,为学生打造出一个趣味性、内容多样的课堂。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教授知识,并且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当今,教育信息化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日渐成熟,“互联网+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然而,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缺乏多样性,缺乏有效的教法和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因此,当教学小学科学课时,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并通过自主实践、实践探索等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1数字化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1以优势互补为原则

数字化技术是一种教辅工具,并不能直接代替传统教学手段。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在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并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弥补。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直接利用视频代替实践操作,而是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操作视频,然后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进行实验。这样,既保留了传统的动手操作实验的环节,又增添了新的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实验步骤,可保证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1.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在教学设计中,要始终坚持学生发展理念,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既要易于学生接受,又要符合学生兴趣。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经验逐渐成熟,但由于起步较晚,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形式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基于学生视角开展教学活动十分必要。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等进行全面认识,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其次,注重学生的发展情况,通过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发展趋势和动态,随时对数字化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2数字化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融入教学导入和教学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教师要确保将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程融合,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促进课堂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环境中来,从而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有效,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此外,课堂教学环节教师的方式和技巧能够显著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新授课是学生第一次体验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准备,以便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和融入这门课程,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课程,从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观察”一课时,教师应该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参与到有趣的分享活动中,并且鼓励他们利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而且也能够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将信息传输到云端。教师还可以使用希沃白板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小学生拥有极高的参与度和好奇心,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索信息,探索如何利用在线教学工具,从而激发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热情。

2.2利用现代技术鼓励学生展示成果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并且都各有所长,但仅通过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很难给每个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无法让学生优秀的一面表达出来。小学时期的学生内心渴望被关注,更渴望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科学课的内容较为具体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在科学课上为学生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享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科学现象,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展示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实现课本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拍照、录视频等方式记录下学生的精彩表现,满足学生的分享欲和表现欲,以此让学生积极表现自己。

2.3设置多元课后服务项目,拓宽知识学习积累路径

为了充分发挥科学课后服务的价值,在课后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全程参与,运用信息技术平台的丰富资源结合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设置多元化的课后服务项目,能够有效地拓宽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学习积累路径。课后服务是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获取和积累路径并不唯一,多元化课后服务项目的设置就是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获取提供更多的选择,以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为基础,引入趣味化、实践性的特长课后服务项目,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能够有效地调节学生的身心,提升学习兴趣,进一步拓宽科学知识的学习积累路径。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展现出了信息技术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兴趣的吸引方面、自主学习的引导方面、学生自我展示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应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择适当的方式,合理运用现代科技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曹燕婕.数字化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8(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