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3

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

裴嵘军1  周雅娟1  张舒玮2

太原学院教育系 太原杏花岭区童话幼儿园

【摘要】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出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以启迪幼儿心智;促进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并提升生命体验。幼儿园应该发掘节气的文化底蕴,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二十四节气的游戏表达方式,提升学前儿童对节气文化的具体感知;重视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教育意义,扩大学前儿童的人文体验的经验与认知深度。在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具体实践中,需要坚持适宜性与可行性,教师的支持与开放性的原则。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文化   幼儿园课程    文化启蒙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站稳脚跟的坚实依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阔领域中,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犹如其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在幼儿阶段进行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深入,具有开启幼儿心智,促进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与生活经验提高的价值。[1]与此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以及人类的交流日益全球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所处的环境一直受到外部文化的冲击,导致幼儿的本土文化意识、信仰、知识的发展越来越少,这不但限制了幼儿个人发展的历史与文化特征,也给国家与民族带来了更大的文化发展危机。[2]通过在幼儿教育阶段对孩子开展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启蒙,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种下去,让孩子可以带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信仰,开始终生的文化成长之路。把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中,能够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文化和心理启蒙的针对性。

一、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内涵

文化指的是人们在社会进步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3]文化一般包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它对人的作用也是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的:第一,它对人类可见的外部事物产生的作用,比如各个地域或民族的服饰、风俗、语言等。二是对民众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即在各个社会阶层中,其价值观念也各不相同。三是由于其对人的潜在的作用,虽然不自觉,但其作用是最深层的,对人的感知、思维、过程、情绪和行动的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以日为观测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计时系统和一套实用的计时方法,是中国文明发展的杰出成就,也是我国人民的计时系统,一直以来都在为人类的日常生活提供着重要的帮助。我们不仅要了解节气产生的过程、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一种人文的灵魂,古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精神,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还有在这个节气生成的过程中体现出人类顽强拼搏的精神。[2]这是在全球化趋势与多元价值观猛烈冲击的今天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独立性与自信的重要途径。

二、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教育功用

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中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行为技能,在其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滋润。经过文化滋润的人就可以发展文化理性与文化认同,并为其日后对世界的认知、个人的兴趣与需要以及世界观等方面的发展奠定文化的基础。在文化传统运行的过程中,会逐浙形成与此系统相契合的价值判断体系,它对个人的发展轨迹起着制约的作用。学前期儿童的个性正在形成中,利用二十四节气文化对学前儿童进行文化启蒙,帮助学前儿童逐渐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认知与情感,并形成具有文化自信的个性。具体来说包括:

(一)启迪心智,增加对世界文化性的认知

通过文化的启迪,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就不会被限制在生物的驱使下,而可以对这个世界的多元化和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将自己扩展到自然、社会和更加抽象的思想和概念上。二十四节气,其实就是在研究天地人三个方面的联系,它的改变对于人和动物的作用,都和人类的生命有着紧密的联系。节气教育可以开发儿童对自然的美学思维,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尤其是在与自然接触,了解自然,欣赏自然,懂得如何与自然建立起良好的联系,从而培养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因为它主要用于农业方面的引导,所以对二十四节气的研究,不但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到各个节气时的作物的成长特征,也可以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收获与劳动的艰辛,这些都会对幼儿的情感和态度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二十四节气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亲自参加的实际操作,使儿童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找到问题、探究问题、寻找解答。早期的孩子,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他们喜欢问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一些学者将学龄前阶段专门称之为“好问期”。在这个阶段,如果给予适当的指导,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获取知识,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养成他们的科学态度。并在此基础生形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精神,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人类顽强拼搏的精神。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学龄前幼儿进行文化启蒙,启迪他们的心智,既是对文化自身的继承与传播,也是对文化实践主体的全方位发展,使优秀传统文化既能滋润个人发展,又能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二)促进儿童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与建立,养成具有文化自信的个性

每一种文化都包含着某种观念和价值观念,例如善与恶,美与丑,道德;规则等,都是人们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而文化对儿童的滋润,除了将知识传授给他们之外,还会将各种各样的理念和价值观进行传播,这些都是儿童价值观的主要源泉。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二十四节气包含了大量的劳动教育材料和资源,把这些资源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开展适宜的劳动教育,让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劳动的习惯,增强他们珍惜劳动果实的意识。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一年中各种天象和农事活动的特点,用来引导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比如,“立春”就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天已经结束,一切都开始苏醒,这就是“春耕”的时候了。劳动意识的养成,劳动成果的珍惜,对劳动的情感,逐渐成为儿童价值观的一部分,这些价值观又成为儿童积极乐观,充满文化自信的个性的一部分。

(三)促进儿童生命经验的提升,提升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

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面,在身体上的需求被满足以后,就会出现他们的精神需求,而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与灵性,能够让儿童的意义空间持续地丰富和扩展。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人生的多元与深邃。陈鹤琴老师说:“大自然是孩子们的‘活教科书’,孩子愈多接触大自然,就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提出了“对孩子的求知欲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其进行保护”,让他们成为一个“接近大自然、乐于探索”的孩子。二十四节气涵盖了自然界中的各个季节和季节的变迁,是儿童认识自然界的最好材料和材料。比如从《节气歌》入手,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五九六九河边观杨柳”的情景和意义。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积极的探索和老师的指导,可以使儿童认识到自然的奇妙和生活的秘密。二十四节气所包含的农耕文化、生活节律、气候物候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对儿童形成一个良好的自然理念,对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给予一定的重视,让孩子们认识到,他们与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同样的,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以此来加强他们对生命的尊敬,爱护爱护大自然环境的意识。

三、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维度

中国的文化非常丰富深远,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人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以及与之相伴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文化孕育了课程,也为之传承,文化是课程的基础,决定了其文化性质,并规定了其逻辑规则和内容范围。儿童的成长,与其所处的文化价值的灌输密不可分。当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时,它体现了经验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结合,使幼儿能够从小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感性认知,并培养起一定的文化情感和文化信念,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并引导他们的发展方向。

(一)发掘节气的文化底蕴,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鲜明的中华传统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我国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跟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内容。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对文化的一种表达与继承。节气文化通过将其融入到人的生命之中,从而实现了其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它为人营造并创造了一种文化的生命领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文化的观念和意识。儿童具有感性的思想与情绪,他们天生就对亲手操作的行为感兴趣,。所以,要想让孩子更多地关心和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来,就要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文化氛围,让他们有足够的热情去参加他们的文化活动。在创造文化气氛的前提下,老师要根据节气的文化内涵、文化结构和文化表现的形态对传统节日进行解构,用一种儿童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教学。老师们可以适时地进行节气文化活动,也可以通过图画书等合适的教学媒介,来进行节气文化教育,使儿童在对传统节日的具身认识中,建立初步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例如,在冬至这天,可以让小朋友们来包饺子,并且认识到“冬至到,吃饺子”这句话,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家长可以带着小朋友来绘制“九九消寒图”,营造一个节气的文化气氛。

(二)结合二十四节气的游戏表达方式,提升学前儿童对节气文化的具体感知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包含了大量适合儿童游玩的游戏资源,老师们首先从教学目的和合适的游戏角度对民间二十四节气游戏进行发掘与梳理,将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儿童的游戏中进行继承与创新。其次,要充分考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学习特点来进行游戏,不能把自己对游戏的认识强行灌输到孩子们的身上。第三,要给幼儿创造各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比如,开春时插花,谷雨时捉虫,立夏时斗鸡蛋,霜冻时拾树叶等等。

(三)重视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教育意义,扩大学前儿童的认知深度

二十四节气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学前儿童通过二十四节气歌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更能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体现出符合大众需求的行动。在幼儿园里,进行二十四节气文化教育不仅仅是对文本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把二十四节气文化有机地与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相融合,要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挖掘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四季变化,植物生长是儿童可以感受到的;风俗习惯、节气游戏是儿童可以体验的,起居、保健方面的内容又是儿童可以践行的。在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课程时,首先要对二十四节气文化进行梳理与重组,让它更加适合儿童的学习特征和发展需求。二是要营造适宜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环境,使儿童能充分地参与到二十四节气文化活动之中。三是在实施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安排,除对二十四节气文化进行特殊教育以外,还可以利用早读和活动前广播等时段来进行。四是要在实施方法上进行科学的设定,既要把古典文化教育放在老师的身上,又要把它适当地融入到自己的语言活动和相关的区角中,给孩子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学习系统。

四、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原则

二十四节气文化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一个主要源泉,它是启蒙儿童的人文智慧,培育他们对自然的喜爱,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在幼儿园课程中引入二十四节气文化,首先要面对幼儿文化学习的启蒙性、经验性和整体性,要把二十四文化的知识性、价值性、思想性与幼儿的发展目的和发展需求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化表层上。

首先,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整合到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中,必须具备适宜性与可行性。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教育并非简单地死记硬背,也不是一种忽视幼儿主体经验的道德灌输和理论传递,它是以二十四节气元素为依据,以相应的文化的理解为基础,对幼儿进行文化启蒙,在启蒙的过程中将幼儿难理解的抽象的文化的理念逐渐转化为幼儿的文化经验,从而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劳动观念和提升生命经验。

其次,在二十四节气文化建设与实施过程中,要强化教师的支撑角色。幼儿园老师必须熟知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把二十四节气文化转换为儿童所能理解和了解的知识,向他们传递其核心精神。

再次,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必须保持开放性的态度。在当今社会,人们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文化整合。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待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非对它的忽视与拒绝。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要将其它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并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耿书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课程资源的幼儿园感恩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9(05):85-88.

[2]李晓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数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05)16:25.

[3]陈向荣.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1(06):89-92.

[4]杨海娜.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个案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20.

[5]向怡泓王云庆.谈中国传统村落的内在价值[J].华夏文化,2017(02):28-30.

[6]尚超周红.浅谈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传承[J].大众文艺,2015(07):269.

[7]崔玉霞.二十四节气中的文化底蕴[J].农业考古,2009(03):163-166.

[8]刁培萼.教育文化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54.

[9]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关于人与文化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57-63.

[10]林虹.地方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9(10):93-96.

[11]曾莉,王燕.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J].学前教育研究,201809):64-66.

[12]康晓光,王瑾.学校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对小学生价值观及行为影响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06):30-35.

[13]姜勇.幼儿园科学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刍议——以幼儿戏曲启蒙教育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2306):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