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感觉统合,让幼儿教育提质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3

融合感觉统合,让幼儿教育提质增效

喻湘

武进区戴溪幼儿园   

摘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家长与教师更加注重学前教育的有效开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幼儿的发展需求,需要教师向育人教育方向推进,促使幼儿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许多幼儿会存在感统失调的现象。教师应当注重融合感觉统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刺激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潜能,帮助幼儿实现大脑与身体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使其各个器官可以正确的接收到感觉信息,实现幼儿教育的提质增效。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融合感觉统合;提质增效;教学策略

    所谓的感觉统合是指幼儿大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大脑在接收外界信息后,会将各方面的感觉信息传递给身体的各个器官,从而做出正确的身体反应动作。在幼儿教育中,融合感觉统合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当针对幼儿眼球动作、两侧整合、感觉区辨、动作计划以及情绪行为等感统失调的行为表现进行深入的探索分析。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纠正与引导,帮助幼儿解决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障碍,逐渐获得感觉统合,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中幼儿感统失调的行为表现

(一)眼球动作

感统失调的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眼球动作,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左顾右盼的情况,有些时候还会由于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从而出现跌倒摔跤的现象。姿势眼球动作难以控制还表现在阅读文本时出现跳字、跳行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对其健康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

(二)两侧整合

两侧整合发展不佳的幼儿无法很好地完成较为精密的动作,存在一定的学习与生活障碍。两侧整合失调会使得幼儿出现平衡能力较差、手眼难以协调、动作反应迟钝等问题,导致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无法很好的解决,从而出现情绪低迷、生气愤怒的现象。

(三)感觉区辨

受到感统失调的影响,幼儿会出现难以控制自身动作幅度以及力度的现象。在进行幼儿与活动时常常会出现用力过猛、控制不当等情况,导致自身受伤。由于这部分幼儿的前庭觉区辨存在问题,无法很好地完成平衡类游戏,从而导致幼儿在进行转圈、平衡木等游戏活动时,会出现抵触心理。

(四)动作计划

通常情况下,大脑在接收外界信息后,会向各个器官进行传递,身体做出反应,按照计划进行先后做作的完成。但是存在感统失调的幼儿在执行动作时,无法很好地完成大脑给的指令,出现动作不协调的现象。

(五)情绪行为

感统失调会导致幼儿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进而影响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建立。由于幼儿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游戏互动时,常常会出现退缩、抵触、焦躁、易怒等现象,从而破坏友好关系的建立。

二、幼儿教育中融合感觉统合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解决幼儿心理障碍

导致幼儿出现感统失调的原因有很多,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分析幼儿出现问题的原因,帮助其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就目前情况来说,大部分的幼儿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长辈对其及其疼爱,导致幼儿出现独立性较差,过于依赖家长的现象。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愿意自己进行阅读与思考。长此以往会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呈现出动作缓慢、思维迟钝的现象。将感觉统合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克服心理障碍,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阶段的儿童正处于思维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形成的初步阶段。教师应当带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实验探索,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获得知识储备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将感觉统合融合到幼儿教育中,可以帮助幼儿更加正确的完成大脑给出的指令,做出正确的动作反应。长期进行感统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提升,为日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融合感觉统合,让幼儿教育提质增效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设计趣味感统游戏,增强幼儿生活技能

将游戏教学与感觉统合进行有效融合,符合幼儿阶段儿童的发展需求。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自主参与感统训练的积极性,使其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再针对感统失调的幼儿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每一位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使其可以在实际感统游戏中,获得真实的参与体验感。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感统游戏氛围中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并掌握丰富的生活技能,对其自身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地影响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以及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开展感觉统合教学,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使其可以整合感觉统合,获得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感受。在感统游戏中,幼儿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幼儿在了解游戏规则后,会主动观察“发号指令”幼儿的一举一动,进而根据相应的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掌握游戏技巧,获得自身反应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显著提升[1]。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根据幼儿实时的变化进行感统游戏节奏以及内容的调整,使其可以时刻保持专注力进行游戏探索,提高整体教学的质量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设计艺术训练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艺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当将感觉统合融入到艺术教学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相较于一般文化课程的讲述,幼儿在进行艺术学习时,可以获得审美情趣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当将感觉统合与艺术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使得幼儿可以在学习中获得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实现美育教育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要利用音乐教学的方式,激起幼儿的听觉器官。让幼儿结合音乐进行相应情境的深入感受,使其获得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提升。

例如,在开展“美丽的梦境”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其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作品。并让幼儿闭上眼睛去感受音乐中的场景,从而获得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提升。教师需要伴随着音乐的播放,引导幼儿进入美好的想象空间,使其获得身心的放松,从而达到更加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2]。在完成音乐作品的欣赏后,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回答:“小朋友们,你们在梦里看到了什么?”幼儿纷纷回答道:“有美丽的大草原,上面有好多只小羊在晒太阳、吃青草。”“我看到啦广阔的海洋,海里面是五颜六色的小鱼,可漂亮啦!”还有的幼儿会说:“我看到自己在和一群小伙伴在玩耍,我们非常的开心。”等等。在幼儿描述完自己在“美丽的梦境”中看到的情境后,教师应当引导其将内容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强化幼儿的动手实践以及创新思维意识的形成,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三)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有效刺激幼儿感统

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刺激幼儿的感觉统合,从而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身体素质进行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以保障体育训练的强度与幼儿学习需求之间协调性。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每一次肢体动都会对其感觉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应当注重体育教学与感觉统合之间的有效融合,使得幼儿可以更好地掌握体育内容,并获得感觉统合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前庭运动觉锻炼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神经系统的协调发展,使其可以更加有节奏的完成体育运动,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在原有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进行难度的升级,保障幼儿可以时刻保持专注力在体育训练中,强化前庭觉训练的效果。此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幼儿触觉的锻炼,使其可以在遇到危险时,及时做出反应,保护自己。可以利用沙地跳等游戏内容,刺激幼儿的大脑神经,使其中枢神经活跃起来,进而获得触觉敏感度的提升。体育运动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乒乓球、足球、跳绳训练的方式,强化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使其获得健康的体魄,获得感觉统合的持续发展。

(四)利用多样教学器材,创新优化教学课堂

在开展感觉统合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器材进行趣味融入,带给幼儿新奇的学习体验感。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应当创设自由开放的探究空间,让幼儿自主运用教学器材进行探索分析。在创新使用教学器材时,幼儿的感觉器官得以刺激,从而调动身体各项技能的运转,使其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例如,在开展大笼球运动时,幼儿可以自主参与运动探索,通过俯卧在大笼球上进行运动玩耍。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项技能,实现身体平衡以及健康成长。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趣味使用大笼球进行多项运动,锻炼其创新思维意识以及自主创造能力的提升[3]。由于大笼球需要对其进行“巧劲儿”的控制,才可以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因此,教师应当组织幼儿之间相互帮助,从而实现身体的平衡发展,获得自身自主锻炼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幼儿的感觉统合可以得到高效发展,实现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五)组建感统学习小组,强化幼儿合作意识

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年龄较小,还不具备独立思维意识以及自主探究能力。通过组建感统学习小组的方式,可以使得幼儿逐渐获得集体意识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幼儿感统失调的原因以及需求,将其进行科学分组,保障幼儿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更好地进入到感觉统合训练状态中,实现“提质增效”得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根据幼儿不同的感统发展需求设置相对应的训练任务,保障幼儿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开展体能训练时,教师应当根据幼儿身体协调性发展需求以及身体敏捷度发展需求设置大幅度动作训练,使得幼儿可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运动动作,获得身体的协调发展以及自身反应速度的提升[4]。再比如,教师应当将精细化动作训练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效融入。帮助幼儿在融合环境中更好地进行训练探究,从而获得感觉统合的持续发展。

(六)设置多样教学内容,带给幼儿丰富体验

儿童的感官正处于不断学习以及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应当注重感觉统合训练的有效开展。使得幼儿可以在经过本体觉、触觉等训练后,逐渐解决自身感觉失调的问题,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激发幼儿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多样教学内容的方式,活跃教学课堂,带给幼儿丰富的参与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积极参与到玩粘土、翻花绳的活动中,锻炼幼儿的手部动作。使自己的手指更加灵活,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组织幼儿积极参与到实践劳动中,自主完成桌椅的摆放。在推、拉、挪的动作完成中,锻炼自身的力量,获得身体的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工具以及教学材料使得幼儿可以获得触觉的提升,使其获得辨别物体的能力,实现自身感觉统合的发展。

(七)进行多元教学辅助,提高感统教学效果

为了帮助感统失调的幼儿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感应活动中,与其他小朋友进行开心快乐的互动交流。教师应当根据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发展需求进行相应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得幼儿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保障教学课堂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应当应用多种辅助教学法,知道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获得良好的活动参与感受。

例如,对于学习积极性以及自身综合性较高的感统失调类的儿童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提示的方式辅助其进行自主探索,强化幼儿的感统能力。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对其进行言语鼓励:“加油!坚持住!马上就要成功啦!”“注意双手保持平衡”等等。对于学习积极性以及自身综合性较差的感统失调类的儿童来说,教师可以采用直接协助的方式,使得幼儿可以观看教师的操作方法,积累经验。教师需要在帮助儿童完成任务后,让幼儿进行活动总结,避免下次还是无法完成现象的出现[5]。进行多元教学辅助,可以提高整体的感统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将感觉统合融入到幼儿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感统失调幼儿更多的关系与照顾。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构建起良好的活动氛围,实现感统训练与教学实践的有效融合,促使幼儿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保障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应当将感觉统合融入到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得幼儿可以获得持续训练,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意识,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春燕,邵玉婵.“生活·经验·行动”:张雪门的儿童观与教育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3,37(06):16-24.

[2]董慧.提升幼儿教师教育反思力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4(01):19-21.

[3]顾子祎.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13-15.

[4]季美玲.区角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和开展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16-18.

[5]屈文爱.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