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国画教育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农村小学国画教育的实践研究

董天斌 

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第一小学 472533

摘要:从教育教学本质上看,开展国画教学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切实有效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小学生的中华传统绘画素质、熏陶小学生的造型艺术品性,能够促使小学生具备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就业变化的关键能力与品质,从而助力学生学习成长。但实际教学中,由于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环境差,小学国画教育课程面临着诸多难题与困扰,基于此,本文展开如下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国画教育;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引言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推进,农村小学国画教育也做出了相应整改,意在通过扩展型课程内容贯彻落实小学国画教育的德育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拓展学生美术视野,以期通过这种方式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的弊端与桎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一 农村小学国画教育的困境

实践经验及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小学国画教育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与困扰:首先,现代社会,诸如多媒体、人机交互、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平台等现代信息辅助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电脑绘画已基本取代传统绘画方式,古老的书画艺术也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导致小学生的国画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绘画技法及调色等能力被严重抑制;其次,由于农村学校地处偏远、整体教学质量相对较弱,农村小学国画教师的专业水平也相对较低,这导致国画课堂教学质量不佳,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国画绘画水平;此外,农村小学的国画教学设施也相对落后,部分学校甚至没有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室和专业器材(国画的一应器具相对昂贵,普通农村家庭难以支付),这导致小学生难以得到充分的实际国画绘画经验,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绘画能力;最后,相关数据表明,农村小学生普遍缺少国画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对国画等传统文化的接受能力相对较低,且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学生所接触到的国画阅历相对较少,难以引发其学习兴趣及绘画积极性。这些要素不仅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小学国画教育的良性长足发展,也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阻碍农村小学生美术素养及国画绘制能力的提升,使得专业国画人才更为稀少短缺。

二 农村小学国画教育的路径

1 在游戏里掌握专用工具的简易手法

调查研究表明,受教学资源影响,在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国画教育时,其往往会感受到一定的乏味感和枯燥感。因此,为从根本上引发小学生的国画学习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在白纸上进行随意描画、自主练习,将自己想象中的点、线、面描绘出来,然后再将墨与水进行搭配、引导学生进行国画基础绘画练习,以此让小学生对国画及其绘画产生深切透彻的了解与认知。

相关数据表明,在独立练习环节中,学生普遍会出现飞白、枯笔等问题,假如再搭配水的应用,那么便会出现墨笔画渗透的最终效果。面对这种教学情况,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基本画作进行点评与解读,以便于学生能够充分认知自身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应国画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究,以此来引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让学生在游戏学习过程中透彻掌握国画的拿笔、调墨知识。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画一些简单的爬藤植物,如红提、青瓜等,进而以简单的图形来让学生认知国画的基础绘画知识,在小学生充分掌握简单的国画绘画知识基础上,教师可相应的提高绘画难度,从而让小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其国画水平;除此之外,教师也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法来引发学生的国画学习兴趣,如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拓印法等。

2 在模仿中提升学生的绘画兴趣爱好

为从根本上有效引发学生的国画绘画兴趣爱好、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绘画技巧及更多经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其自身的国画水平及美术素养,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教学成果相对显著的传统式学习方法——摩仿。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参照物,如七星瓢虫(这种昆虫在农村地区较为常见,学生较为熟悉,能够轻易摩仿出以七星瓢虫为主题的国画画作),教师可以在白纸上以国画绘画手法将七星瓢虫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整个绘画过程进行重点观察与探究,让学生讨论国画画法方式与基本美术绘画方式有何不同,以此来有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绘画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为每位学生分发国画绘作所需的水墨纸张用品,并向学生详细讲解国画绘制的基本要素、主体内容、运笔方式、图画构图,鼓励学生尝试着进行摩仿;在摩仿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持以正面鼓励态度,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心去不断尝试如何将国画主题、画作内容更为充分的、更为多元的展示出来,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创新创造力,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国画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绘画水平及美术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切体会国画的风采、引发其强烈的国画绘画兴趣爱好。

3 绘画融进日常生活,提升鉴赏方法

教学经验表明,良好的鉴赏能力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农村小学国画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整合多方教育资源,也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国画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位国画高手的著作,让学生在国画鉴赏过程中不断的探究、分析、学习、内化不同国画大家的绘画技法及构图运笔方式,从而在拓展小学生国画视野的同时,强化其艺术品鉴能力及人文修养,提高其美感能力和思想境界;与此同时,将国画艺术品引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小学生更为深切透彻的了解与认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使小学生深切感悟国画画作背后的精神意义及传承内涵,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及民族自豪感,从而促使小学生形成强烈的国画学习兴趣及欲望;除此之外,引导小学生对国画画作进行品鉴也能够帮助小学生积淀绘画经验,能够让小学生认识到更多的绘画主题。但为从根本上规避小学生国画思维固化的问题发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对绘画风格、运笔方式、晕色程度进行大胆创作,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创造力及国画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国画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农村小学国画教师应充分整合多方教学资源,通过多元方式突破教学困境,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国画教学方案,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国画水平及美术素养,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同时,促使其自觉肩负起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以助推国画艺术的良性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农村小学本土化艺术教学[J].艺术评鉴,2019(10):159-160.

[2]马亮亮.小学美术国画创意教学的实施策略[J].宁夏教育,2021,(05):50-51.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农村小学国画教育的实践研究》(JCJYC232512040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