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王振丰

 北京市顺义区第十三中学

摘要:自我效能感一般表现为个体的自信程度,它指的是个体对利用已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班杜拉等研究者指出,自我效能感对事情的发展和任务的完成有推动作用.由此笔者以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促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教学中,该如何来发展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

关键词:自我效能;优质课堂

学业自我效能感(academic self-efficacy)是个体对自己是否适应学业任务所持的信念和判断,包含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是否适应学习任务要求的评价。就个体层面而言,学业成绩也就是个体学习行为的结果是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形成和发展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学业自我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个体经历的学业压力、学业上的成就目标也都对个体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明显的作用。就学校层面而言,学校适应情况、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等等都对学生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有重要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受到学校层面和个体层面因素的影响的同时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学业成绩甚至生活满意度、生活幸福感,所以可以作为学校评估中教育活动情感态度效果的有效指标,也可为后续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信息。

我们的学校位于农村,学生来源相对不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这导致了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自信,伴随着焦虑和恐惧,很少有积极的情绪,这阻碍了他们的正常成长。学习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的一个分支,可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应对挑战的态度、学习的持续性,以及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应用等方面,对学业成绩具有预测作用。初中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形成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塑造积极心态,提升学业表现,造福终身。

我校侧重于体验成功策略,鼓励学生透过自我教育,不断积累成功经验,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学业水平和能力。

构建优质课堂,培育学习成就感

在教学中,我们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经历成功的学习过程。

学校师资坚持在课堂中营造民主氛围,促进学生心智成长。为了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思辨能力,课堂被打造成一个充满交流与碰撞的舞台,展示学生生命的精彩。老师们鼓励“三声”(笑声、掌声、辩论声)频频响起,学生则被要求以尊重、学习、质疑、超越老师的态度参与其中,以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教师通过及时、适度、恰当地称赞,加强了学生的积极心态。学生的出色表现反过来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升了教学效果。

制定“十五字”策略。本校坚持贯彻“难点讲解、重点练习、每节测验、日常复习”原则,注重实时反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积累小胜为大胜。通过渗透式教学方法,消除学习障碍,确保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分享个人成功经验与方法;学科教研组则根据学科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对策。例如,英语组针对学生语音技能缺陷导致英文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下降的情况,推行了录音展示等活动。

开展合作学习。在小组学习中,我们鼓励学生进行组内合作、组间展示、竞赛积分,成员间彼此关心,共同提高,使学生在小组交往协作中得到价值认可。

进行心理辅导正向归因。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与学生及时沟通,明确学习任务的难度、解决的策略,及时帮学生排除困难,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拓展胜利体验,唤起学习效果感

学生是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核心。只有不断超越自我评价,才能培养积极品质,促进学业发展。

引导自我评估和调整。利用学生参与制定班规、班训,确定班级特色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承担管理者、志愿者、实践者角色的机会,以增强其责任感。每两周使用指导性自评手册,重点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互相协助,进步同行。同学们总结文明用语,积极运用在“温馨话语共享”活动中,共同成长。

每学期的开学典礼都邀请获奖学生和家长同场领奖,设置“进步之星”等活动,给予学生展示成功的舞台,激励学生,树立典范。

通过主题辩论,相互启发。利用班会时光举办辩论,深化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动力。

我校将校本课程分为基础、拓展和探究三类,提升课程的拓展、选择、实践、综合和开放特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平台。每学期约70%学生参与校本课程。

学校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践研究,旨在培养自尊自信的现代公民,以研究带动学校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收到良好效果。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以培养每位学生、惠及每个家庭为己任,扶持青少年成长,是我们永恒的使命。近年来,我校学生的学习成效不断提升,增强的自信心不断赋予他们克服挑战的勇气,终使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跻身于强者之列。

综上所述,教师要积极研究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并借此来校准我们的教学,让学生能恢复自信,获取继续前进和努力的力量,进而让他们的化学学习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2004,27(5):1218-1222.

[2]李文辉,姜枫.小学生学业成绩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学习压力、自尊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J].心理科学,2023,46(2):347-354.

[3]陈陈.课堂目标结构对小学生学业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成就目标中介作用在横向和纵向研究中的一致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9(3):63-77.

[4] 黄四林,韩明跃,宁彩芳,等 .大学生学校认同对责任感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16,48(6).

[5] 郑剑虹,曾茂林,范兆雄 .大学生学校认同的实证研究及 其 教 育 启 示[J]. 教 育 发 展 研 究 ,2014,(1):119-124.

(本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校本专项课题《提高初中生学习效能感的策略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BA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