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无废新风,建生态校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树无废新风,建生态校园

胥杰

四川省蓬溪中学

摘 要:生态文明教育既体现教育涵化属性,又彰显公共管理属性,具有公共性、耦合性、全面性、长期性等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的场域下,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础性工程,不仅要在理论内涵上体现中华民族生态复兴的教育愿景、人民中心生态民生的教育立场、民众生态心智形塑的教育目标、本土生态资源整合的教育特色,而且行动方略上要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任务,构建生态文明教育整体性发展格局,建设生态文明教育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夯实生态文明教育主体责任自觉,完善生态文明教育协同治理机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关乎人类发展的大计,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发挥着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生态文明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涵养化育形式,在不同主体的生态文明认知树立、生态文明素养改进、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提升上具有重要的价值。2021年2月,我国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 (2021—2025 年)》(环宣教 〔2021〕 19 号) 明确提出,“要有力推动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坚实社会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 2021)。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既是适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转型、保障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顺利实施的战略需要,又是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厘定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取向和实践向度,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川省蓬溪中学校位于中国书法之乡——蓬溪县城。校园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08个,学生6000余人,教职工464余人。学校绿化面积12万余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70%,是一所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现代山水园林式学校,校园四季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鸟语花香。

一、推进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意蕴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出发点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通过传播和输入生态知识,唤醒人们的生态危机感和责任意识,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并引导人们将生态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针对青年学生开展的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教育活动。通过传授生态文明知识,提升学生的生态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并指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态行为习惯,从而践行生态行为。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论优先,加强认知

学校秉承“强调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学校不断进步”的教育理念,将生态文明教育和“零废物校园”建设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学校努力打造文明、和谐、优美的生态校园,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设立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创新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生态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实践。

为使学生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创建“无废学校”的意义,学校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向全校师生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践行绿色生活,营造良好的“无废学校”创建氛围。

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大局观。教师应立足课程,在学科教学中向学生传递绿色环保理念。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绿色环保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自觉形成生态文明意识,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培养人才,整合课程

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学校打造了一支从校级领导到中层干部,从年级主任到班主任,从学科组长到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师团队。学校将“无废学校”创建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渗透到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及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各部门分工协作,达成共识,助力“无废校园”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将生态文明理念纳入校本课程建设,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生态文明知识;二是将生态文明教育与研究性课程相结合,挖掘当地特色资源,积极开发相关探究课程;三是将生态文明教育与科技创新课程相结合,积极开展环保主题的科技创新大赛;四是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文艺创作课程相结合,组织师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运用生态文明相关知识创作文艺科技作品,这成了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一大亮点。

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需要从教育体系建设入手,包括教育内容、方法、资源等。构建全面且完善的生态教育体系,以支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有效实施。教育内容是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教育内容的设计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和价值观。教育方法是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同时,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优秀教师的重任,为了构建一支具备高素质和高水平的生态文明教师队伍,应从师范教育的培养阶段开始,切实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教育资源。学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以便更好地支持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实施。

关注成果,开展项目

学校积极推进校园绿化,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净化,包括校园保洁、垃圾分类和废品回收,培养学生实践“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另外,进行校园美化活动,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校园绿化、净化、美化活动的开展让蓬溪中学校的校园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充分实现环境育人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学校、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生态环境教育百强学校”“全国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绿化模范学校”“四川省绿色学校”“四川省园林式单位”“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学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理论指导。各级政府和学校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各地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实践基础和支撑,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更加环保、低碳、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岳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