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陈仕洲  王许达  向明峰  曾心怡

湖北文理学院  441053

【摘要】校内托管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行业在全国各地开始盛行,其存在填补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空缺。一定程度上,校内托管服务为学生、家长和老师带来相当的便利和辅助,但与此同时校内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对学生、家长及老师的调查发现,一方面服务办学质量存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服务教育会增加学生负担,不利于学校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此需要理性看待校内托管服务作用,家长和老师仍是学生教育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者。

  【关键词】课后服务服务;实践;小学;教育启示

1


前言

在“双减”政策的推行下,农村小学的课后服务问题日益凸显。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教育负担,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来说。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无疑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旨在从实践出发,探讨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根源,寻找可行的解决之道,以期为改善农村小学课后服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优点

(一)缓解女性照看孩子与就业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为了养育孩子,大多数职业女性几乎必须是全职母亲。与此同时,公司也追求效率和结果,不希望员工因为孩子耽误工作。有媒体报道,女性求职者面临各种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家庭与企业冲突,女性求职者面临照顾孩子,照顾家庭和工作艰难的选择。而课后服务服务无疑是缓解妇女工作与育儿之间尖锐矛盾的好办法。

(二)适应优质教育的市场需求量

关于生育意愿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中国人想要两个孩子,超过90%的人非常支持全面二胎政策。随着教育改革的加快,学校“减负”的负面影响以及个性化教学的缺失,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大多数家长认为学校只提供最低限度的教育,而高质量的教育需要花钱去课后辅导机构寻找,这无疑增加了市场对课后服务服务的需求。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后服务面临的问题

当前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不仅损害了校内课后服务作为惠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也给学校教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摆脱目前小学课后服务发展困境,解决校内课后服务所面临的问题,使“办人民满意教育”落到实处。

(一)规模的急剧扩大与发展性、规范性的差距

课后服务服务是一种兼具“服务”与“教育”双重责任的创新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应重视自身的发展和规范化。教育主持应注意缩小“主持”与“教育”的差距,实现“主持”与“教育”的和谐共存与互动。课后服务服务需要意识到任意扩张的规模和各种泡沫的虚假效应,应该与政府的有效规制和规制相结合,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政府的教育创新应该宽容和弹性,吸收课后服务服务。可以执行属地管理和教育部门共同,有关职能部门应坚持分工负责的原则。

(二)利益驱动与服务取向之间的差距

统计数据表明:在一个中等规模、经济发展一般的城市中,3-6岁学前儿童有近3万人,6-12岁小学生约5万人,年人均业余教育支出约为3000元,其中90%以上家庭需要课后培训,因此,这是个潜力极其巨大的市场。课后服务服务应该创造美丽优雅的精致环境,为学生提供课业辅导、生活照顾、习惯培养、兴趣培训、素养提升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鲜明的服务、精准高效的培训效果,多多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慰藉和温暖的鼓励。课后服务服务应该建立专业化训练的课后托育师资队伍,踏踏实实地开展教育辅导,充实利用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资源,提供“精致、专业、开心、适性”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动态、创新的优质教育服务。

(三)服务主体专业发展路径的狭隘性与全能型要求之间的差距

在服务机构中,服务教师承担了更多的监管、教育和心理辅导的责任,需要拓宽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以便在服务教育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问题,成长为专业的服务教师。在师生“教学共同体”中,唯有作为“首席”的教师首先以其强大的“主体性”来促发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尊重和激发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服务主体要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动态性和反省性,及时学习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构建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以更加人本、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后服务问题改善策略

开展小学生课后在校服务服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多方努力,但本次研究的重点是学校,所以从学校的角度提出改进对策。

(一)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学习方法

目前小学生的课后服务主要有三种形式:私人机构服务、学校课后服务和社区服务。私立服务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其所有事务,包括为学生举办的教育活动,都旨在使机构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学校服务班是我校面向小学生开设的,旨在延长小学生在校时间,方便家长亲自接送孩子。社区托管对社区内的小学生开放。它的目的是为社区中负担不起私人信托费用的小学生提供免费的护理、学习和特殊技能指导。

(二)严格服务教师准入,改善师资和人文环境

为提高课后服务服务质量,学校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改善师资和人文环境。首先,严格选拔和培训服务教师是重中之重。通过组织师资培训,教师可以提升教育理念、管理技能和心理支持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创造出更加温馨和关怀的学习环境。学校可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亲子互动等方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关爱和尊重的教育氛围。

(三)制定服务开设标准,完善设施和物理环境

为改善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学校应当制定服务开设标准并完善设施和物理环境。首先,学校需要制定课后服务服务标准,以确保服务的规范性和质量。其次,学校应提供符合卫生标准、舒适安全的服务场所,确保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适当的照顾和保护。同时,学校应该配备必要的教育资源和设施,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娱乐所需。

结语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双职工家庭逐渐增多,父母们往往都没有时间接孩子放学、陪伴孩子,更谈不上辅导孩子学习,小学生放学后的这两三个小时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无法顾及到的“监护真空”时段。对小学生课后服务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些许改进建议,以保证小学生课后服务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保证基础教育细节上的公平。

参考文献

[1]孙丽君,翟璇. 南阳课后服务服务市场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 现代商业,2018,(20):148-149.

[2]张彦春,龙述君. 教育“服务实习”的成效与问题——基于M市D中学实践的调查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2):126-130.

[3]吴会会,胡劲松. 服务何以成为义务教育学校难以承受之重——基于广州市的现实考察[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05):27-34.

[4]刘潜润,刘智涵,吴逸寒,张惊鸿,于昊辰,詹亦奇,方世轩. 中国儿童服务教育行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校内教育,2017,(16):8-11.

[5]尉迟学军. 小学生课后服务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