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孔子毕生从事教育,是一个“学不厌、教不倦”、“循循然善诱人”的教育家。《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份宝贵遗产。书中概括了他在教育目的、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有许多可供借鉴。

  • 标签: 孔子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 教育作用 君子 中国教育史 教育家
  • 简介:摘要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这是他哲学和伦理学的核心观点,也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源泉,一切美德都来自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存在于一切美德之中。既然美德就是知识,那么美德就是可以教授的,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再通过自己的反思和领悟从而获得美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从而成为合格的治国人才。从这样的观点出发考察高校德育工作,无疑会对当前高校德育起到启示作用。

  • 标签: 美德 知识 高校德育 启示
  • 简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运用苏格拉底法的方式。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师要有效地运用苏格拉底法,就必须坚持平等的对话教育、坚持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坚持与现代的教学理论相结合。按照这些原则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募络拉底法。

  • 标签: 苏格拉底 历史教学 新课程
  • 简介:雅典对苏格拉底的审判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转折和旋涡,标志着雅典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冲突——言行合一传统的颠覆和古典民主思想的式微。罗马共和末期,塞涅卡拒绝法庭审判而由学生尼禄赐死,则意味着一种转折,在他那里,古典政治学终结了。相反,一种对近代影响巨大的政治理论开始出现:国家与政府只是堕落的时代中人类不得不承受的命运安排,善与正义的完全实现意味着国家与政府的消亡。古典时代之后,对耶稣基督的审判,开创了基督教政治思想时代

  • 标签: 西方思想史 法庭审判 古典时代 苏格拉底 民主制 民主思想
  • 简介:雅典民主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卷上。作为现代民主的前身,它曾经大放异彩,但却因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而如昙花一现。过去已经向我们显示如何建设未来,在民主化浪潮日益扩展的今天,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古希腊民主。从历史中,我们得到启示:单纯的民主制度不能治愈社会的痼疾,现代民主应当在宪政的框架下实施。

  • 标签: 雅典 民主 宪政
  • 简介:无疑,法律必须具有权威性,它要求公民必须服从法律并遵守法律判决。但问题是:公民是否因此必须放弃对法律的批判或反思的自由?法律的权威性来自何处?柏拉图在《申辩》和《克里托》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在他看来,法律的权威性来自于其负载的正义,对法律及权威的服从以正义为前提条件;当法律与正义的道德原则相悖的时候,正义实施独一无二的统治权。于是,关于法律及其权威,个人应反思性地敬重,这一反思性的态度拒斥任何形式的顺从主义。在面对法律与权威的时候,我们必须首先自问:它正义吗?理性地追问坚持正义的终极权威性。倘使法律及其判决值得遵从,那么它必定是正义的。柏拉图式的原则遵奉这一认识:只服从正义的权威,不服从不义的法律和命令,尽管它们可能合法。柏拉图主张,一个人应依照自己对正义的理性思考决定自己的行动,去做他的理性告诉他是正确的事情。这样才能在遵从与不服从之间维系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正是法律与社会进步的源泉。一味地服从法律而放弃个体的理性判断乃奴性的表现,而桀骜不驯则会滑向无政府主义而使社会陷入混乱。如何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苏格拉底在临终时刻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 标签: 法律权威 正义 遵从 批判 反思性敬重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9-08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20
  • 简介:<正>辩证法要求人们从事物的整体与系统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孔子研究教育活动,从不拘于一点,眼光开阔,能通观其整体与系统,将教育活动放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去考察.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中就有德教与法制的比较,例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我国教育史学家毛礼锐教授认为:“孔子的这一观点强调了在政治、教育、道德这三者整体化的过程中,教育是道德政治化、政治道德化的中介枢纽.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此外,孔子还提出过“庶-富-教”和

  • 标签: 孔子研究 道德教育 孔子教育思想 系统观 我国古代 教育问题
  • 简介:基于对先秦学者有关"教"的定义或表述以及"教""学""诲"之类关键词的分辨,以《论语》有关孔子"教""诲"言论的记载为依据,把孔子教育思想"归结为植根于仁政的"教化说""先教说"与以"学礼"为要义的授业观念,从而显示儒家"教育"理念的特点,进而讨论活教育思想史中的史料、史实问题。

  • 标签: 孔子 教育思想 教、学、诲
  • 简介:本文旨在借用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寓言为比较修辞学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论。作为一项刚刚兴起的年轻学科,比较修辞学面临一个定位的问题:是把它定为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法?西方多数学者倾向于前者,并提出某些颇有影响的研究方法。本文借鉴流传在西方人类学科里的这个寓言,在批评这些研究方法后,建议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为一整体,并提出“三元法”来重现修辞相辅相成的表演性和方法性,推进比较修辞学的研究。

  • 标签: 修辞 比较修辞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表演性 方法性
  • 简介:分析苏格拉底“产婆式”教学法的主要特征,提出“产婆式”教学法对高校教学的启示:确立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发大学生潜能和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扩展大学生对人类思想及文化价值的理解;强调应用”产婆式”教学法要注意因时、因人制宜等问题。

  • 标签: 苏格拉底 “产婆式”教学法 高校教学 教育方法
  • 简介:孔子教育观中"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一以贯之"、"笃行"、"知人"、"长善救失"等都包含素质教育的因素.孔子教育思想为推进我因素质教育的进程提供了良好借鉴.

  • 标签: 孔子 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 通才教育 人性化 生态性
  • 简介:随着欧洲联盟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统一,欧盟在教育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八十年代中期的ERASMUS项目(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交流项目),TEMPUS项目(东欧和欧盟国家之间的交流)。1995年3月欧盟部长联席会议和欧洲议会批准了欧洲教育的行动计划

  • 标签: 物理教育 欧洲联盟 苏格拉底项目 流动性 课程发展 教育管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8-14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2-02
  • 简介:东西方同时或独立地产生了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和希腊四个轴心文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文化

  • 标签: 中国何来 何来轴心 轴心时代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0-13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6-11
  • 简介:<正>中国正在迅速崛起。由此引起的地壳运动势必重塑世界格局并在国内革新思想范式、修改制度设计。但是,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对此似乎还准备不足。尤其是关于二十一世纪改革和发展的前景,国人依然没有达成必要的基本共识。这种状况势必进一步加大全球化时代的不确定性和转

  • 标签: 轴心时代 中国法学界 正义理念 二十一世纪 现代法治国家 程序问题
  • 简介: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以下只注篇名)不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诸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等教学原则,分别反映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通过教育实践,不断纠正了他自己的教育思想中存在着的一些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例如:他曾经以为有'生而知之者'(《季氏》)的'圣人',但是在《论语》中提到的一百六十多个人物

  • 标签: 孔子思想 无神论教育 教学原则 生而知之 学而不思则罔 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