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技术角度对“气象影视节目数字化采编制作系统多媒体数据管理模块”(以下简称管理模块)分析、设计、实现进行广泛、深入地阐述.主要内容有基于SQL数据库数据管理、基于常规检索技术影像和文本检索和基于内容图像检索,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气象影视节目的辅助制作过程.

  • 标签: 数据库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 XML
  • 简介:制作中短期天气预报所应用资料及Micaps资料,数目庞大所占硬盘空间较大,每日容量大约为3-4Gb。逐月备份这些资料,需将逐日检索后备份到指定Pc机大容量移动硬盘。本文介绍如何应用vb编程实现这一工作任务。

  • 标签: 资料检索 传输
  • 简介:1引言目前省市指导预报已通过9210卫星网,每天定时地向基层台站分发。预报产品下行在Pevsat接收机上,指导预报虽然属于文本文件,但文件名随日期和时次更迭而改变,由于新版Micaps系统缺少了这部份传输程序,因此通过Micaps系统直接检索省市指导预报产品。既繁琐又困难。特别是对操作不够熟悉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对Micaps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力求从中找到解决办法,让指导预报产品定时传输,并且能够Micaps系统实现菜单化管理。以利于检索

  • 标签: MICAPS系统 快速检索 指导预报 自动传输 预报产品 定时传输
  • 简介:基于B/S架构建立了一个历史气象资料共享检索平台,后台采用MSSQLServer2005搭建数据库服务器,采用ArcGISServer9.3搭建WebGIS服务器,前台开发了一个多功能资料检索界面,提供自定义条件检索和多种统计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了图表、图像、Excel表格等多种输出方式,为全省气象业务服务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实用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历史资料共享检索系统。

  • 标签: 公共气象服务 WEBGIS B/S架构 历史资料
  • 简介:19417台风过程概况9417热带风暴于8月15日生成,17日发展成台风,一直西行至台湾以东后开始北上,尔后转为西北行直逼我省沿海,于8月21日22时30分我省瑞安市沿海登陆,路经温州、丽水、衢州等地市,于8月22日白天江西省境内减弱为低气压。该台风强度强、范围大,登陆点离本市较近,对本市产生较严重影响。全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个别地方出现特大暴雨,大部分地区过程雨量超过100mm,诸暨南部与新昌、嵊县都在200mm以上,其中最大嵊县金庭镇,达308mm,北部平原及嵊县盆地雨量较小,最大风力普遍8—10级(阵风)。

  • 标签: 台风强度 对比分析 台风过程 技术小结 台风环流 台风中心
  • 简介:利用中国站点日降水资料对1981~2011年我国南方地区区域持续性暴雨(PHREs)进行分类研究。按照区域内至少连续5d5d以上有不小于10个格点[分辨率0.25°(纬度)×0.25°(经度)]出现大于等于50mm降水且相邻两日雨带重合率不小于20%标准,采用客观分析方法分别挑选出我国江淮区域和华南区域PHREs。江淮区域非台风影响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6月旬到7月旬,平均持续8.29d,华南非台风影响PHREs34例,集中发生在6~7月,平均持续6.24d,这两类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均呈年代际增长。江淮区域受台风影响PHREs4例,集中发生在7月下旬到8月初。华南受台风系统影响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7~9月,此类事件发生频次和系统强度2000年以后均明显上升。采用场相关客观分类方法对非台风影响PHREs进行较为细致分类,将江淮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A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南)、B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北)和C型(主雨带在长江沿江地区),将华南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E型(主雨带在云贵高原以东)和F型(主雨带位于云贵高原和广西),该分类将为下一步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持续性暴雨 客观方法 江淮 华南
  • 简介:利用邵武探空资料,尝试将1992~2013年闽北81个雹日归纳为五型:显式位势不稳定型(Ⅰ型)、隐式位势不稳定型(Ⅱ型)、上干下湿型(Ⅲ型)、整层潮湿型(Ⅳ型)和上层不稳定型(V型)。分析它们特征表明:(1)Ⅰ型和Ⅱ型为位势不稳定;其它型为对流性不稳定,无条件性不稳定。(2)Ⅰ型具有明显位势不稳定,垂直风切变达到中等强度既能出现强冰雹;Ⅱ型边界层逆温较突出,位势不稳定表现在925hPa以上,需要有克服逆温动力条件才能发生冰雹;Ⅲ型冰雹发生需要整层垂直风切变大,当低层温度较低时,要在较深厚系统性抬升作用下才能使对流充分发展;Ⅳ型具有类似暴雨特征,当中低层风切变很强时,有利雹暴出现;Ⅴ型能量廓线为弱对流型假对流型,对雹暴有利之处是有明显超低温特征且湿球温度0℃层高度低,需要有明显能量增长机制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

  • 标签: 冰雹 探空曲线 分型
  • 简介:1引言地面植被状况监测和分类农业、林业、牧业等方面是有很大意义,通过卫星遥感手段从宏观上对较大区域进行监测是可行。各种植被遥感信息特征不同,识别这些特征对各种植被分类以及估算其面积是非常重要,进而对森林火灾、草场产量,作物产量判断

  • 标签: 卫星遥感资料 地面植被 遥感信息 植被指数 反照率 绿度值
  • 简介:京卓1大麦栽培技术智广建(卓资县气象局)京卓1大麦是由卓资县哈达图育种站与北京市农科院协作选育成功啤酒大麦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短,卓资县为85天左右,赤峰市种植仅71天。抗逆性强,适宜播期长,从4月15日至6月15日均可播种。可以迎合当地降...

  • 标签: 大麦栽培技术 农业气象指标 轮作 耕作 播种量
  • 简介:利用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V3.2.1对"凡亚比"台风(1011)登陆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三重嵌套,最高分辨率为3km,共积分120h(5d)。利用收集到观测资料对模式模拟结果进行了较细致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凡亚比"台风发展演变以及两次登陆过程,模拟台风路径与观测路径较为一致,模式也较好地把握住了"凡亚比"台风强度演变过程,模拟取得了初步成功。进一步利用高分辨率模拟资料对此次台风登陆过程强降水开展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时段内,散度垂直通量绝对值垂直积分〈|Q|〉与地面降水区有很好对应,两者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上比较一致,降水大区域〈|Q|〉值也大,这表明〈|Q|〉对"凡亚比"台风强降水具有较好诊断和指示意义。

  • 标签: 台风 登陆 强降水 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散度垂直通量
  • 简介:选取2004年8月27-29日发生在辽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个例,应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并结合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进行诊断分析,确立了辽宁区域性暴雨模式,并揭示了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基本径向速度等产品短时强对流性天气预报指导意义。

  • 标签: 雷达回波 暴雨过程 应用分析
  • 简介:一、节目策划背景2005年6月1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旗下一个新频道——福建少儿频道开播了。对于少儿频道而言,如何开办更多符合少儿要求节目是一个急需解决问题。为此,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抓住机遇,及时与福建省少儿频道沟通,提出开办一档少儿天气预报节目,此建议马上获得福建省少儿频道领导赞同。围绕如何办好这档少儿天气预报节目,经过一番调研与讨论后,我们对节目定位、节目风格、

  • 标签: 天气预报节目 节目策划 福建省 少儿 频道 包装设计
  • 简介:绝热无摩擦下,位涡(PV)守恒性、不可渗透性和可反演性使之非常广泛地应用在中高纬度天气学诊断分析,但由于其本身不包含力管项,无法描述强烈天气快速流形等局限性,因此分析了ZdunkowskiandBott(2003)提出斜压Ertrl.Rossby不变量(ERI),结果表明,绝热无摩擦条件下ERI在其表达式中就已经明确地包含了螺旋度和PV表达式,同时也涵盖了斜压大气力管项效应,可以描述快速流形天气系统,具有Pv所不能取代优点,这使得它具有非常广泛潜在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还利用ERI诊断了2003年7月3-6日一次梅雨降水过程,结果表明,ERI完整地刻画了这次降水带南移及降水强度变化特点,随着24h累积降水带移动,ERI低值区也随之移动,二者吻合非常好。和PV相比,ERI对降水落区及强度变化诊断能力更强。

  • 标签: 斜压Ertrl-Rossby不变量 位涡 螺旋度 力管效应 梅雨锋降水
  • 简介:用天气学和统计方法对9806台风路径近海西折进行了分析,并同7708台风等历史个例对比,得出西风带调整、东环副高加强、低层东北气流盛行和其他台风活动是9806台风近海西折主要原因,也是台风西折后持续朝偏西方向移动原因,这些工作为以后预报类似台风拓宽了思路。

  • 标签: 台风路径 海西 天气学 西风带 副高 预报
  • 简介:利用宜春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4年6月19-22日江西省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1-2.5km高度西南急流增强减弱与下游降水增强减弱有较好相关性,其中,较低层1-1.5km高度西南急流增强与下游降水增强关系更为密切;-3.5km高度西南急流增强且风速大于12m/s较强急流向下层传递,与下游降水增强有较好对应关系,且对降水加强指示提前量约为2h.2)1km高度以下水平风垂直方向上风切变(AV)增大为8m/s以上有利于下游降水增强,当AV为12-20m/s时,降水明显增强,且△V增大较降水增强提前1-3h;1km0.7km高度以下△V增大与下游降水增强关系较为密切,而1km0.7km高度以上△V增大与下游降水增强关系并不明显.3)指数M、J大小与下游区域降水量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当指数M、J增大至峰值,且急流指数脉动增强、频率增大时,下游区域降水也将出现峰值,且指数峰值出现较降水峰值提前1-3h.4)0.5-2.5km高度暖平流增强,暖平流厚度越大,且暖平流之上伴有冷平流加强,越有利于下游区域降水增强;km高度以下暖平流逐渐减弱,对应下游区域降水也逐渐减弱;km高度以下由冷平流控制,降水则减弱停止.

  • 标签: 暴雨 风廓线雷达资料 西南急流 风垂直切变 温度平流
  • 简介:2012年7月15日凌晨榆林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卫星水汽图像和大气动力场相结合方法揭示冷涡影响下降水过程干侵入特征及其对短时强降水发生、发展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干侵入特征明显,卫星水汽图像上黑体亮温高值区与干冷区相对应,干冷区伸入使得对流云团边缘亮温梯度增大,同时对流云团发展;干侵入与对流层高层下沉运动、高值位涡以及干冷区相对应,因干冷空气叠加在暖湿气流之上,强降水区上空出现了对流不稳定层结,为短时强降水发生创造了有利环境条件。另外,此次降水过程水汽条件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低层,风场辐合带来短时间水汽辐合为短时强降水集聚了一定水汽条件。地面尺度辐合线触发作用下,将不稳定层结包含水汽气块抬升,从而形成降水。

  • 标签: 干侵入 水汽图像 位涡
  • 简介:结合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过程,对L波段高空观测系统观测过程出现特殊问题及处理办法做汇总,供同行参考。

  • 标签: 高空观测 特殊问题 处理方法
  • 简介:利用改进型PSU/NCAR尺度模式,常规观测资料作为初值,较好地模拟了1993年“5.5”.黑风暴过程重要影响系统尺度飑线主要特征,即近地面风场切变线,与切变线相伴风核、狭窄强对流带、强水平温度、气压梯度带以及上述特征带(线)形成、迅速增强时间和移动方向,并模拟出这是一条基本无降水“干”飑线。飑线垂直结构初步模拟揭示,飑线温度水平剧烈变化及垂直上升速度中心都在对流层低层700hPa(地形高度850hPa),垂直环流随高度向后倾斜。干旱、半干旱地区模拟与沙尘暴相联系尺度系统,大气湿过程也许不十分重要。

  • 标签: 黑风暴 中尺度飑线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