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联,在两者之间展开广泛而深入的互文对话,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后现代主义,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质疑,更有助于我们在当代语境中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以激活其阐释当代问题的理论活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复杂关联,关涉到马克思主义当代命运及其未来走向,是当代文化思想界所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接合
  • 简介:在本文中,詹姆逊系统地回答了各类批评意见,进一步简明扼要地对一系列后现代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例如历史分期法、总体性、生产方式、文化、认知绘图等,作了分析和厘清,也进一步说明了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可以说,这是詹姆逊给自己所列的最近的一份理论纲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生产方式 总体性 认知绘图 文化
  • 简介:作者首先指出了现代性的两个主要特征,即经济增长万能论和现代完全自主的个人概念,接着探讨了生态后现代主义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 标签: 现代性 生态后现代主义 生态社会
  • 简介:2016年9月阿列西·艾尔雅维奇教授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举行了为期两周的'批判美学:从现代主义当代艺术'的高级研修班。研修班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阿列西教授首先从古希腊开始探寻什么是'先锋派艺术',而后详细梳理20世纪先锋派运动的发展与脉络。在现代性—现代主义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当代性的框架内,考察了艺术与美学的诞生,并对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艺术批评作了评述。第二部分,阿列西教授讨论了20世纪先锋运动和美学革命的关系。他认为20世纪存在着一种'审美先锋派'(aestheticavant-garde),其范围由欧洲和美国逐步扩展到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南非等地区。20世纪的先锋运动包括第一代先锋派(或经典先锋派)、第二代先锋派(新先锋派)和第三代先锋派(后社会主义先锋派)。先锋运动引发美学革命,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我们体验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并且以必要的手段调整我们认知和体验现实的方式。从传统先锋派到新先锋派再到后社会主义先锋派,如意大利未来主义、俄国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墨西哥和尼加拉瓜壁画运动、情境主义国际以及NSK'未来国',不仅加强了先锋艺术家与先锋运动的沟通,而且也激活了艺术家与政治团体的互动。

  • 标签: 批判美学 先锋艺术 现代主义 当代艺术 美学革命
  • 简介:在这篇文章中,吉莲.豪伊分析了在最近的女权主义教规化潮流中,有哪些内容被包含进来,有哪些内容被删节,有哪些内容被抹掉,以此表明,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对唯物主义的排斥已经导致了一种"文化"女权主义形式,但"文化"女权主义的反现实主义主线使女权主义无力阐明它所处的环境,也无力对它所处的环境进行调研和分析,真正能够对现状作出合理解释和分析的将是一种注入了新活力的历史唯物主义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
  • 简介:作为20世纪中叶产生于西方社会并有着全球影响的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一种反映,它体现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的观念表现。尽管后现代主义提出了不同于现代主义的多种观念并内含着对抗资本主义的政治力量,但从总体上看它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并最终达成与全球资本主义的共谋关系。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晚期资本主义 中产阶级 全球资本主义
  • 简介:克里福德·柯布先生是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社会公共政策专家、中国问题专家、邵肯巴赫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最近克里福德·柯布先生接受了留美中国学者王治河先生的专访。双方就后现代主义的意义,特别是后现代思想对中国未来的潜在影响和贡献进行了对谈。下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周霞研究员根据录音整理的访谈录。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访谈录 柯布 克里 实践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自从现代美学诞生后,审美与自由的关系就成为美学与文论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文章将现代主义美学主张的审美自由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所理解的审美自由作一番比较,指出,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审美自由与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审美自由,二者的哲学基础不同,前者建立在现代主体性哲学话语基础上,后者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二者的理论指向和目的不同,前者企图以精神和感性的超然来对抗现代主义的秩序化和同质化,带有浓厚的审美乌托邦幻想色彩,后者主张通过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来反对资本主义异化和物化现实对人的奴役;二者对待现代性的态度不同,前者简单地批判反对社会现代性,后者从历史进步的高度于批判中赞成肯定社会现代性。

  • 标签: 审美自由 马克思主义 现代主义 非功利 实践
  • 简介:<正>在上一章(事实上贯穿全书)我所持的观点是。持续的艺术创造力与去祖存精或创立新意这项特殊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此项工作涉及传统。崇高的体验亦复如此。艺术创造力靠题目的转换

  • 标签: 艺术创造力 当代艺术 相互关系 作品 具体化 折中主义
  • 简介:本文旨在对'批判美学'这个概念进行新的阐述。文章追溯了半个世纪以来对'批判美学'的界定,认为这些界定存在着对艺术抽离的缺陷。结构主义的兴起使得这种作为概念美学的美学延伸到艺术领域,要求与艺术重新建立关系。而碎片式的美学成了当今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理论的主要形式。在此背景下,始于一战期间的经典的欧洲先锋派重新引发人们的兴趣,并体现出批判美学的未来任务。

  • 标签: 批判美学 当代艺术批评 结构主义 先锋派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特质与近代以来中国遭遇现代性的现实图景,使得德里克研究毛泽东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具备了基本的理论合法性与可操作性。矛盾概念成为德里克分析毛泽东现代性思想的基本范式,并且这种分析是基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而进行的。中国在殖民主义现代性扩张下以被动姿态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生存境况,从根基上决定了毛泽东现代性思想发展的内在纹路,即现代主义与反现代主义矛盾的综合体。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改造及其理想主义社会试验就是对这一矛盾的反映,其理论思索与实践布展过程也深刻彰显了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矛盾性,并最终走向了豪情与悲壮的矛盾体。

  • 标签: 德里克 毛泽东 现代性
  • 简介:<正>一众所周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是建立在写实主义之上的,但他们在这方面的洞见主要是零散地表现于一些信件中,并未形成一完整的理论,更没有机会与后起的文学理论交锋。在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既能继承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洞见来完成一完整的写实

  • 标签: 现代主义文学 卢卡奇 写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存有论 文学批评
  • 简介:2018年6月30日,'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艺术批评'学术研讨会暨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基金捐赠仪式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举行。学者们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创新、当代中国的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心象艺术的阐释与批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同时,会议还举行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基金捐赠仪式。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当代艺术批评 心象艺术
  • 简介:<正>可以说,坚持艺术审美的自律性是现代以来的形式主义美学的一大重要特征,但艺术审美自律性问题并不是形式主义美学的专利。在20世纪的美学和艺术哲学中,坚持艺术审美自律性的理论至少也体现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美学家的思想中。但与单纯的形式主义美学和艺术哲学不同,这些审美理论并不把形式的自律性作为惟一的合法性的东西,而是把艺术审美自律性作为一种通向真理的中介。尤其是阿多诺的审美真理理论不仅在现代主义美学中有着独具一格的风格,而且也成为了后现代美学语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话语资源。

  • 标签: 阿多诺 审美理论 美学传统 艺术哲学 艺术作品 法兰克福学派
  • 简介:毛泽东在其诗词中创造性地提出其军事审美理想是建立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造就千百万具有敢打必胜献身精神的新型革命军人,以武力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实现崇高壮丽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毛泽东诗词以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引导军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以生动壮美的革命实践坚定军人忠于人民的价值取向,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军人敢打必胜的献身精神,对构造当代军人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 标签: 毛泽东诗词 军事审美理想 军人人格
  • 简介: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今,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已有360多年的历史。资本主义由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当代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可是,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并没有象人们预期的那样腐朽、垂死、直至灭亡。相反,二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反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50多年里,发达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超过了资本主义以往几百年历史中发展的总和。

  • 标签: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当代资本主义 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 坚定 科学认识
  • 简介:文章探究后现代女性主义如何在后马克思主义语境下,接受、借鉴和一定程度上超越阿伦特政治美学。文章运用性政治、美学、伦理等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以阿伦特政治美学的核心概念(判断、公共领域、行动、创生等)为主要分析对象,从'他者'哲学及'性别正义'视角切入,在政治与美学的互动阐释中探究后现代女性主义对阿伦特政治美学的接受。此外,以克里斯蒂瓦的'新女性主义'为例,从哲学、符号学视角探究后现代女性主义对阿伦特政治美学的继承与创新。文章旨在揭示阿伦特政治美学对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积极影响,帮助后现代女性主义者重新思考妇女解放、公民身份和革命之间的关系,最终展示作为新世纪女性的独特自我。这无疑对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艺理论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阿伦特 政治美学 后现代女性主义 克里斯蒂瓦
  • 简介:长期以来,受德国古典美学和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学界一直强调审美的自律性、超越性和无功利性。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救赎之路,展开了对资本主义审美与文化批判,期望通过建构审美乌托邦来寄托人类自由解放的希望。但是,这种审美和文化批判的理论路径过分倚重主体心理体验和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忽视了现实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改造,片面夸大感性、情感、想象力的作用。今天,从全球范围来看,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依然锐不可当,并且继续以'资本主义'的实在形式遵循着其固有的逻辑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资本'的魔力和逻辑依旧支配和塑造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审美资本主义正是西方经济社会新近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追溯了审美与资本关系的历史嬗变,就审美资本主义中出现的资本对审美的绑架,展开了对资本的辩证批判与反思,就审美资本主义时代'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回答。

  • 标签: 审美资本主义 审美自律 现代性 人的自由
  • 简介:列斐伏尔美学研究自始至终遵循人道主义原则。他把审美理想贯注在日常生活中,把消除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异化的希望寄托在审美上,提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他还把审美作为现代性批判的武器、作为抵制现代性消极作用的解毒良药,力图借助于审美、感性回归、节日和狂欢来超越现代性带来的种种弊端。

  • 标签: 审美 人道主义 日常生活 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