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蔡方鹿教授的《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在中国大陆出版,无疑是一件嘉惠学林的好事。本人才识浅陋,对于被牟宗三称为“中国文化生命”的所谓“道统”问题本来没有多少发言权,这里不揣冒昧,简单谈谈拜读后的一点感受。

  • 标签: 《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 蔡方鹿 儒家思想 民族文化
  • 简介: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而这种创新精神又与易学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二者形成了广泛的互动关系。易学中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精神、包容态度、科学思想及和谐理念等等,都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成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资鉴。

  • 标签: 易学 中华民族 创新精神
  • 简介:逻辑在文化中具有双重身份:对人类文化的总体而言,它属于文化;对各个民族的文化而言,它是超文化的.与逻辑具有超文化身份的观点相反,张荪的文化主义逻辑观的基本主张是文化决定逻辑,不同的文化决定不同的逻辑.它包括三个错误理论:1.“四种不同的逻辑”论:把逻辑泛化为思维方式.2.语言决定逻辑论:把逻辑的载体当作逻辑的本体.3.逻辑“跟着文化走”论:从主观主义走到相对主义.

  • 标签: 逻辑 文化 超文化 文化主义逻辑观 张东荪
  • 简介:美认为西方哲学不重视时间问题,往往将时间空间化,这导致他们没有承续的历史,而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的《周易》则非常注重时间问题。相比于循环的时间观和线性的时间观,他将《周易》的时间观念概括为“回旋变易”,这一时间观集循环的时间观和线性的时间观的优点于一体,不仅使得中国历史呈现出接续性,而且对于儒家精神人格的培养以及中华文化在其演变中价值的保持和发扬光大都至关重要。

  • 标签: 周易 时间 回旋 变易
  • 简介:12月2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夏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仲呈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叶朗,以及来自求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

  • 标签: 专题研讨会 美学精神 文艺评论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文联 北京大学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关于中华文化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首次在孔子家乡对儒学和中华文化作出的空前高度的评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果说1984年中央批准谷牧同志组建中国孔子基金会是高层率先打破反传统的文化激进主义思维模式,还原孔子“杰出思想家、伟大教育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和“世界古代思想文化巨人”的历史地位,认为孔子思想和儒学的精华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加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华文化 文化传承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孔子思想 文化激进主义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刘长允先生所著《大中华赋》,原文初次发表于2009年11月4日的《人民日报》,一经刊发,即引起广泛关注。文章相继被香港《大公报》、《新华文摘》、《中国历史评论》、《华尔街日报》、《中日商报》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广泛转载;知名历史学者和全国语文教学权威专家均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海外版以《盛世作赋乐担当》为题,对作者及其《大中华赋》进行了专门报道;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先生曾全文朗诵该文;一些书法家将该赋写成书法长卷,并有一些中小学将之作为教辅材料,等等。2010年3月,增加

  • 标签: 大中华赋 译成文字 赋译成
  • 简介:12月14—15日在福建福州召开,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福建熹茗茶业有限公司承办。论坛分为“礼乐文明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管理智慧与中国传统文化”讲坛暨高端互动沙龙两部分。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干春松教授主持“礼乐文明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王中江教授与福建熹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陈松先生分别致辞。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钱穆弟子吴展良,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李存山研究员等来自海内外从事儒学、易学、史学研究的近50名学者,围绕“礼乐文明与中国社会”主题作了发言,并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会秘书长 高峰论坛 孔子 中华 《中国哲学史》
  • 简介:《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构架》(王京龙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一书,是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近日翻检品读,颇有味道。

  • 标签: 体育精神 百家争鸣 构架 传统 中华 战国
  • 简介:日本大地震后,中国网络出现两种非理性的舆论,一是源于狭隘民族主义的幸灾乐祸言论,二是轻视中国救灾努力的妄自菲薄看法。本文认为网民的表达权利应该受到尊重,但非理性的网络舆论不利于网民网络媒介素养的形成,也不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设,提出发挥微博和博客的意见领袖作用,引导网络舆论走向理性的建议。

  • 标签: 东日本大地震 非理性 网络舆论 引导
  • 简介:中华文明历史上曾长期领先”命题影响大传播广,但似是而非。该命题受到李约瑟之谜的影响。李约瑟关于中国科学技术曾长期领先的观点失之片面。当前我们应以人民幸福民族繁荣为最高目标和价值,扬弃中化还是西化的两分法,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拿来所用,即融中西文化所长,在现代化基础上重建中华文化本体。

  • 标签: 文明 科技 领先 现代化
  • 简介:美在充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旁通不仅是《周易》的根本原理,还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他在“学易者所以通其象,学易者所以通其辞”的基础上加上一点,即“学易者所以通其理”,而这个“理”就是“旁通”之理。通过对中、西、印不同文明的比较,他认为中国古人所特有的旁通统贯的机体主义思维模式与西方二分思维模式不同.这种思维方式将世界看作是一个旁通的有机整体,从而避免了西方二分模式所带来的分裂。

  • 标签: 方东美 旁通 易传 融贯型 分离型
  • 简介:7月23—24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与会学者围绕“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学科建设与方法论研究”、“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宗教”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针对“少数民族到底有没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哲学”这一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赵智奎研究员认为,中国少数民族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哲学思想非常丰富,并不逊色于古希腊哲学。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宝贵贞教授认为,宗教文化对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影响很大,使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宗教哲学。

  • 标签: 中华民族复兴 哲学发展 学术研讨会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少数民族
  • 简介:发展大公司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它虽然是一种企业行为,市场行为,但在我国现阶段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扶持和促进。本文试就我国如何推行大公司战略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发展大公司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公司在激烈...

  • 标签: 国际大公司 多角化经营 大企业 积极稳妥 企业兼并 东南亚金融危机
  • 简介:3月11日在中国台北举行,由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和(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议题包括近代东西方思想交流、中日思想交流、现象学与中国哲学、诠释学与儒学,以及汤用彤玄学思想等。

  • 标签: 思想交流 学术研讨会 近代 东传 西学 中国台北
  • 简介:现代中国哲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西方文明的冲击。西方的科技物质文明,已经全面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西方的哲学思潮也趁势而入。在20世纪当代中国哲学家中,惟有方美和程石泉二先生,在面临这项挑战之时,以他们的智慧洞见中国哲学优胜之处,是在关于圆融的思维形态。无论是原始儒家、道家,受到《周易》的影响,还是隋唐华严佛学中国化之后,灿然完备,均以圆融为其特色。这圆融的思想,可和当代西方哲学家怀特海所标榜的机体哲学会通,指示了中西哲学交流的通道。

  • 标签: 方东美 程石泉 易经 核心思想 哲学
  • 简介:阳明先生语录,生前由薛侃在虔州曾刻《传习录》,收其四十六岁以前讲学语。阳明死后,钱德洪、王畿讣告同门,并约定三年后将各门人弟子所录语录,统一汇寄于钱德洪处,以便编辑刻行。后来,王门弟子依照约定,陆续将各自所录寄钱德洪。钱德洪收到这些语录后,又增入他自己和王畿平时所录。这样,在阳明死后三、四年,其讲学语录已由钱氏大致收罗完毕。

  • 标签: 王龙溪 王畿 王阳明 弟子 言行 讲学
  • 简介:通过与科学的比较,张荪从普遍性的维度研究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实质、概念特点、价值意义。他区分了“形而上学系统”中核心范畴的两种功能和抽象概念的两层涵义,论证了“形而上学知识”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进而,他依据形而上学的民族性和历史性特点,考察了汉语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提出了中国哲学没有“本体论”。张荪在重建新宇宙论时,遵循了这一理念,表现出了与现代本体论重建运动不同的实践方向,也显示了形而上学观念在中国发展演变的复杂性。

  • 标签: 张东荪 形而上学 知识 科学
  • 简介: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其原因不在于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秦砖汉瓦,也不是能在太空就能辨出的万里长城,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是其所具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史,古之贤人所造就并被历代炎黄子孙躬行践履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二是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真髓,还超越国界,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现在还被视为文明之宝在弘扬,在传承.传统道德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其自身具有两重性,既有引人向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存有一些阻碍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的消极因素,甚至是谬误的成分.但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我们批判性对传统道德进行继承与发扬,其中的积极因素仍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着借鉴与发展意义.

  • 标签: 中华民族 传统 道德 精神文明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