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老子及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支,它与儒家文化并行,是中国文化的主潮。在道家发展之初,它的源头是什么呢?它与儒家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研究者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由于今本《老子》成书较晚,以此了解道家早期思想是不恰当的,所有凭借今本《老子》所得出的老子思想肯定不是真正的老子思想,而是有相当多后期道学及其他学派所发挥的思想存乎其间,因为今本《老子》的成书在老子去世后的数百年以后。这样,我们必须求助更早的版本以探讨老子思想之源。近年,考古发掘发现了一些《老子》的早期版本,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老子早期思想的重要资料。1973年,马王堆发现了帛书《老子》甲本、乙本,1993年,郭店楚简出土,有简书甲、乙、丙三篇。这两种《老子》的早期版本的面市,为我们认识《老子》一书及道家思想的发展再现了新的前景。
简介:关于道教斋醮,学术界和道教界已在思想和仪轨方面研究得较为深入。如柳存仁的论文《五代到南宋时的道教斋醮》考察了斋醮的历史和特点。陈耀庭的研究论文:《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论“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思想内容》、《论道教仪式的结构--要素及其组合》,系统地提出了在仪式研究中的结构分析和层次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学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卿希泰教授曾发表《关于道教斋醮及其形成问题初探》一文。张泽洪专攻道教科仪,《步罡踏斗———道教祭礼仪式》、《道教斋醮符咒仪式》二书分别叙述了“斋醮源流”、“宫观仪范”、“醮坛仪范”、“斋醮仪式”和“当代斋醮巡礼”等内容。闵智亭编写了《道教仪范》的教材,陈耀庭编写了《道教科仪概述》的讲义。以上成果全面考察了道教斋醮、斋仪。近年来中生代的教内人士任宗权道长也出版了一系列著作研究道教斋醮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研究早期天师道斋醮的审美特性,重点旨在挖掘“指教斋”、“涂炭斋”等斋法的宗教美学内容与审美活动方式。一、早期天师道斋法之源与斋法之美陆修静认为道教立德之基为“斋”,道教寻真之门户亦为“斋”。正因为此陆修静在《太上玄皇等四十九章经》中说:“...
简介: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基本方法,以文本解读为依据,从人物形象、主题和情节的角度,讨论了早期神仙传记《列仙传》、《神仙传》中"升仙故事"与古代信仰、巫术和仪式的关系。作者认为,这类"升仙故事"中主人公的身份、形象、精神气质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皆来自于古代巫师作为人-神中介的特殊职业及其在巫术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同时,"升仙故事"在表达人-仙交流和演变的主题时,以系统性的天象、物质和动物作为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的运用也可以直接上溯到中国古代的信仰和巫术并表现在古代神话的原型之中;另外,早期神仙传记的"升仙情节"中的具体场景、死亡-成仙观念、特性化的情感和气氛等因素也受到了中国古代信仰和相关的巫术-仪式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