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11年,《大清新刑律》颁布,标志着中国刑法典诞生。百年来,我国刑法的曲折发展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2010年4月17日至18日,华中科技大学近代法研究所举办了'中国刑法典诞生1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对于清末修律以来中国的刑法体系、罪名、刑事司法等方面的转变进行了集中交流。本期热点笔谈的三篇文章皆是提交于该研讨会的佳作,在此一并刊载,希翼借此及时展现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于百年中国刑法史的反思。对于学界名家黄源盛教授,及孙家红、孔庆平两位博士的赐稿,及俞江教授的协助组稿,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 标签: 国事罪 刑法体系 大清新刑律 内乱罪 中国刑法史 大清现行刑律
  • 简介: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的法律制度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数以万计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委规章和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而与这一宏大立法过程相伴随的是司法制度的各种符号与实质性改革。然而,这一仍在进行中的司法改革在解决乡土社会农民的日常纠纷的诸多方面都遭遇了阻力。虽然当代中国农民的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近年来有了明显增强,但当他们真正接触法院的时候,得到的却往往是令人失望的结果。中国的法律变革和司法改革创造出了一个庞大而具有自我维系性的国家正式法律系统,一个迅速专业和职业的法官群体,以及一种冷漠而刻板的日常法律工作方式。当这个法律系统生长得更为庞大和成熟后,处于其中的法官却常常变成完全脱离日常社会生活的冷冰冰的“自动售货机”。

  • 标签: 乡土社会 基层法庭 当代中国农民 突围 困境 农村
  • 简介:我国1997年的新《刑法》对正当防卫进行了修改并新设立了特殊防卫制度。但新《刑法》在加强对受害人保护力度的同时,无形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构成了威胁。为实现均衡保障双方的权利,许多学者提出应对措施,试图通过限制防卫人防卫权的方式,来释放因新《刑法》的修改而形成的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威胁。但这种做法又势必会打击广大人民群众同不法行为作斗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本文分析了应对措施存在的弊端,提出通过法律构建一座平衡不法侵害人和防卫人权益的桥梁-防卫制度,以期达到两者权益保障的动态平衡,构建双方权益的和谐保护。

  • 标签: 特殊防卫 人权保护 暴力犯罪 逆防卫 合法权益
  • 简介:本文认为构建中国民法的社会基础不仅仅在于对政治国家权力的制约,在私域社会张扬权利更是不能忽视的课题.本文在阐明市民社会和民法的特性及二者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私域社会--乡土社会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私域社会之于市民社会的差距,进而得出本文的结论:实现从乡土社会到市民社会的彻底转变,是构建中国民法社会基础的重大理论问题.

  • 标签: 乡土社会 市民社会 民法
  • 简介:自面世以来,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叙事艺术研究,精神分析学批评,存在主义的解读.前两者笔者已专文详述,至于第三方面的解读则比比皆是,遗憾的是感悟式评价居多,把作品特别是其中的萨拉形象简单地读作萨特存在主义的传声筒,忽略了作者福尔斯对存在主义的消化和修正.本文认为,在自由面前,蒂娜犹豫回避、非本真地存在,萨拉则决断前行、本真地存在着,其根本原因在于,二者面对"某"时,分别采取了顺从或反抗的生活姿态,查尔斯则游移于顺从与反抗之间.某思想正是福尔斯对存在哲学升华的结果,小说的成功得益于某思想的艺术性表达.

  • 标签: 《法国中尉的女人》 存在主义 逆某思想
  • 简介:面对全球证券交易所纷纷向公司制转变的世界潮流,我国证券交易所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何去何从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与会员制相比较,其实公司制更能保证交易公正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并能更有效率地对资本市场进行监管,也更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更重要的是,选择公司制有助于改变我国证券交易所准政府职能部门的地位,增强证券交易所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我们应当注重平衡公司制证券交易所中股东利益与公众利益、商业职能与公共职能的冲突,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上市地位的应用和选择恰当的自律监管模式来解决利益冲突。

  • 标签: 证券交易所 公司制 会员制
  • 简介:近年来,民间法研究成为学界的热点课题,深刻影响着法学理论的建构和司法实践。但也应看到,我国民间法研究主要侧重对传统民间法和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考察,忽略了当前乡土社会转型背景下产生的新民间法,在研究视角上也主要以横向的静态考察为主,纵贯式的过程性分析不多见。本研究以村庄共同体解体和农民个体原子趋势下的黔东南农村山林管护规约为个案,对转型乡土社会新型民间法的产生演变过程、新型民间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冲突及其形成的秩序结果进行剖析,认为在乡土社会转型期间应充分重视民间法的秩序建构功能,遵循民间法的内生路径和变迁规律,建立以国家法为主导和民间法为基础的、协调互补的乡村良性法治秩序。

  • 标签: 转型乡土社会 新型民间法 生成 实践
  • 简介:<正>一、调研情况概述在2007年的两会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和谐与稳定问题越来越成理论界的焦点。然而,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的:矛盾纠纷的数量逐年上涨;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也屡见报端;上访大军

  • 标签: 民事纠纷解决 解纷 调查研究报告 纠纷主体 行政裁决 乡土社会
  • 简介:在传统理论中,犯罪控制是典型的国家正式力量主导的社会机制,但是这种理论构建下的犯罪控制设置并不一定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乡土社区中。通过对云南宁蒗跑马坪乡彝族社区民间禁毒个案为样本进行法律人类学解读,说明国家法外的民间法资源能够并且应当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犯罪控制的重要力量。

  • 标签: 民间法 少数民族地区 犯罪控制 法律人类学
  • 简介:中国法的本土与现代、国际田成有本土与西方化的问题,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论争经久不衰的主题,是深藏于中国人内心的无意识情结。本世纪以来,围绕着这一问题,就曾展开了“中体西用”、“中本西末”或“器”与“道”的激烈论战,尽管概念和表述方式不断更换,解...

  • 标签: 本土化与现代化 本土化与国际化 中国法 法文化 法治现代化 中国本土
  • 简介:考察世界各国法制现代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不管各国法律文化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其实现法制现代的模式均不外乎以下两种:一种是自觉地渐进模式,以西欧国家现代的历程为典型代表.

  • 标签: 中国刑法 刑法现代化 国际化中国
  • 简介:中国学界和社会迄今难以摆脱人治时代政策等于红头文件治国的心理阴影,仍普遍将政策与法对立,将对人治的恐惧迁怒于政策,把政策视为人治或人治的手段。然而,政策不是人治,在当代法治条件下,政策已然成为法治的有机、内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

  • 标签: 化政策 政策化 政策法治化
  • 简介:有矛盾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增加涉嫌犯罪的污点。和谐社会,应该多一些和谐。坐落在濉溪县检察院东南角的两间小屋,是濉溪县检察院专门设立的轻微刑事案件调解室。该调解室自2017年2月落成以来共调解了14件案件,调成11件案件,调解率为79%。每当从调解室门前经过,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群,你就知道.

  • 标签: 轻微刑事案件 和谐社会 涉嫌犯罪 检察院 濉溪县 调解
  • 简介:目前学界主要在三种意义上使用"法律制度"一词,"legalinstitution"意义上的"法律制度"构成本文的探究对象。以对制度理论的考察为参照,目前存在"法律制度"的规则论、组织论、行为模式论、实体论等理论模式,它们各有其特征以及缺陷。相较于其他法律构成要素,法律制度具有明显的构成性、稳定性、规范性、自主性、操作性特征。法律制度的意涵及其特质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学范畴,围绕这一概念开放出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使得法律制度的研究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法律制度 三种用法 多重释义 特征 法治意义
  • 简介:我国现行量刑规范改革的重点,不论是量刑理论还是量刑买践,郡倾向于有期徒刑的规范,侧重对徒刑的量化规范,对刑种裁量的规范却鲜有涉猎。我国刑罚种类的多样性、刑罚结构的阶梯性以及法定刑的配置模式、刑罚轻缓的国际趋势决定了“刑”之规范既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也有现实上的必要性。量刑规范化作为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不应当仅着眼于“量”之规范,更应当着眼于“刑”之规范。主刑和附加刑、监禁刑和非监禁刑之间的合理选择、搭配乃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法官对刑罚种类的正当选择乃是量刑均衡的第一步,“刑”之规范是我国今后量刑规范改革的一大努力方向。

  • 标签: 量之规范化 刑之规范化 刑罚 法定刑 量刑轻缓化
  • 简介:市场经济能够成为近代人类社会最有价值的软件系统,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价值规律的要求。据统计。现在世界上大约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市场经济,但是,并非所有搞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取得了成功。而取得成功的国家,有一

  • 标签: 律师 专业化 市场主体 职业 顾问 市场经济
  • 简介:目前,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举报平台已形成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四风”监督举报曝光专区、手机客户端“反‘四风’一键通”和微信“四风举报”组成的“一网一端一微”格局。此外,中纪委还给举报“四风”支招:最好附上图片等证据材料。

  • 标签: 举报 中央纪委监察部 法治化 多元化 反腐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