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总结逆行神经修复跟腱断裂修补术后跟腱外露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采用逆行神经修复跟腱断裂术后跟腱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硬膜外麻醉下,对坏死的皮肤及软组织彻底清除,对跟腱不选择彻底清创,仅清除液化坏死的跟腱表面,且保留之前跟腱手术缝线,清创后采用逆行神经覆盖创面。术后随访观察血运及外形情况、足部感觉及踝关节功能。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4~69岁,平均45.7岁。跟腱外露处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约2.0 cm×5.0 cm~5.0 cm×7.0 cm,面积约4.0 cm×7.0 cm~6.5 cm×9.0 cm。7例患者供区伤口均能一期闭合。除1例术后10 d发现远端约1 cm血运欠佳,后期经换药愈合外,其余患者转移的均血运良好,全部供区及缺损区伤口均愈合良好。全部患者随访10~14个月,色泽及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术区瘢痕较轻,足跟活动良好,除4例患者足外侧仍有轻度麻木感,其余患者无感觉异常。Kofoed踝关节评分为78~97分,平均88.3分,优6例,良1例。结论神经邻近跟腱外露缺损区,虽然跟腱断裂开放性修补术后对跟腱区域周围的皮肤软组织及其血运有一定的影响,但仍可以形成蒂部稍高的逆行带蒂转移修复跟腱外露。供区能直接缝合,具有切取简单、创伤小、效果良好等优点。

  • 标签: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外科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跟腱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逆行神经修复跟腱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7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跟腱断裂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21例,其中13例为跟腱开放性损伤清创修复术后创面感染,皮肤坏死伴跟腱外露,8例为跟腱闭合性损伤修复术后皮肤坏死。创面面积为2.5 cm×3.0 cm~7.0 cm×9.0 cm。应用逆行神经修复创面,切取面积为3.5 cm×4.0 cm~9.0 cm×11.0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21例,2例糖尿病远端部分表皮出现坏死,经换药后安放VSD装置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余19例成活良好。术后平均随访30(24~36)个月,受区及蒂部质地、色泽与周围组织接近,厚度略高出正常皮肤,外观满意,所有患者对受区及供区的美观均满意,踝关节功能良好。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出现神经支配区域短暂的感觉麻木,在3~6个月都痊愈。所有患者没有出现疼痛的神经瘤。结论逆行神经解剖层次清楚,切取简单,是修复跟腱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跟腱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神经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促进成活、外形美观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采用神经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1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54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坏死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6.0 cm~16.0 cm×10.0 cm,应用神经进行修复,并优化方法:①把部内小隐静脉分离出来保留于肢体内,优化静脉回流;②游离进入蒂部的动脉穿支血管,入蒂处为旋转点,蒂部内仅包含神经血管链、小隐静脉主干及筋膜组织,宽度2.0 cm左右,既增加血供又美化蒂部;③蒂部扭转处设计成弧形覆盖并采用明道转移,预防卡压;④供区采用接力覆盖,根据供区位置选用动脉近端穿支内、外侧动脉穿支;⑤部分病例神经与创周感觉神经缝接。术后随访观察成活情况,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对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供、受区完全成活,小腿外形美观,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3例缝接神经感觉按照BMRC进行评定,达到S3级以上,患者满意度高;末次随访时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85~98分,平均91.6分,获优8例,良2例。结论神经供血充足,静脉回流合理,成活率高;供区接力覆盖获得了良好的外形,缝接了感觉神经使具有感觉;修复后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 标签: 足踝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隐静脉 腓肠外侧动脉 接力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小腿神经筋膜蒂穿支在修复足跟、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共收集了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1~51岁,平均32.5岁;修复足跟部创面10例,足踝及足背创面6例。采用改良的"Z"形皮肤切口显露蒂部,蒂部包含1条来自动脉的穿支血管神经及其周围血管链,及1条或多条小隐静脉的属支静脉,剩余筋膜组织尽量剔除;最后采用内侧或外侧动脉穿支为蒂的接力修复供区,避免供区植皮。术后通过门诊和电话随访、微信传送照片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全部成活,无静脉回流障碍所致的肿胀及坏死,创面均I期愈合。面积大小12 cm×5 cm~30 cm×15 cm,蒂部宽度1~2 cm。未再次行修薄整形手术,供区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其中10例小腿后方供区采用接力覆盖,6例直接闭合。所有患者对术后下肢功能和外观满意。结论采用改良皮肤切口,蒂部穿支加强的小腿神经筋膜蒂可以安全可靠的修复足跟、足踝部创面,不易出现供血不足或者静脉危象,同时可以通过接力修复供区,避免供区植皮。

  • 标签: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 穿支皮瓣 手术改良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带神经股前外侧神经在足踝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显微外科修复重建中心收治的以修复的足踝部软组织损伤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带神经股前外侧组(A组)和神经组(B组)。统计2组的一期存活率;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将按评分设为优、良、可3个等级,计算优良率;统计2组供区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2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A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42.1岁,缺损面积4 cm× 6 cm~11 cm×16 cm,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B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45.3岁,缺损面积5 cm×5 cm~10 cm×14 cm,术后平均随访11.3个月。2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切取面积分别为(53.0±12.2) cm2和(46.4±9.62) cm2,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4,P=0.076)。2组均成活,其中A组术后2例远端部分坏死,后期处理后愈合;B组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探查减压后存活。A组一期存活率90.5%(19/21),B组一期存活率94.1%(1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组优10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1.0%(17/21);B组优3例,良3例,可11例,优良率35.3%(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A组供区愈合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出现,B组2例(11.8%)供区术后出现瘢痕挛缩畸形,影响小腿功能,二期瘢痕松解后功能恢复,2组供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结论带神经的股前外侧神经均能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成活率高,但带神经股前外侧神经优良率高,对供区影响更小。

  • 标签: 外科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行神经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8年12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9例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纳入此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16~65岁。本组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5 cm~18 cm×10 cm,均应用顺行神经修复创面,切取面积9 cm×6 cm~20 cm×12 cm。2例患者供区直接拉拢缝合,7例患者供区取同侧大腿中厚片移植修复。记录术后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结果术后8例患者全部成活,血运良好,创面封闭;1例患者出现皮肤缺血坏死,经3周换药痊愈。7例患者供区移植皮片均全部成活。术后6个月~5年随访,质地、色泽、外形良好,感觉正常;除1例患者患膝恢复欠佳外,其余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顺行神经具有成活率高、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较佳等优点,是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

  • 标签: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负压治疗技术(NPWT)辅助逆行神经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足踝部创面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逆行神经修复,观察组采用NPWT辅助逆行神经修复,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存活情况、创面愈合率、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P=0.014);观察组存活率为100.00%(44/44),高于对照组的86.36%(3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34);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P=0.007)。术后半年,观察组疼痛评分(1.81±0.45)分、步态评分(1.40±0.41)分、足踝部肿胀评分(1.98±0.38)分、距下关节活动范围评分(0.41±0.35)分、踝活动范围评分(0.84±0.51)分,均优于对照组(t=2.63、2.62、2.15、2.09、2.02,均P < 0.05)。结论NPWT辅助逆行神经修复足踝部创面,存活率、创面愈合率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足损伤 踝关节 负压伤口疗法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修复外科手术 活动范围,关节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及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连续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神经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在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转移覆盖其供区。术后观察受区及供区早期成活情况,并对后期形态、感觉、足踝部活动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对1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这种皮连续转移的方式进行修复。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1±3)岁,创面面积3.0 cm×5.0 cm~7.0 cm×10.0 cm,神经面积4.0 cm×10.0 cm~9.0 cm×17.0 cm,小腿近端穿支面积4.5 cm×6.5 cm~5.5 cm×10.5 cm。术后所有均一期成活,未发生感染、血管危象、坏死等情况。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0.2个月,形态和感觉恢复良好,未见瘢痕挛缩,足踝部两点辨距觉为13~18 mm,踝关节背伸30°~45°、跖屈35°~45°,内、外翻角度均为30°~40°,未影响踝关节活动。结论神经可以安全而有效地修复足踝部创面,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可以较好地修复供区,而且不牺牲主干血管。两种皮连续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既可获得良好的外观,同时又减少了功能损害。

  • 标签: 穿支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集160例(男115例、女45例;年龄20~66岁,平均44岁)成活的四肢神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色素沉着将其分为色素沉着组和无色素沉着组。观测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缺损面积、清创是否彻底、静脉血管是否吻合、是否有防晒措施以及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对观测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神经发生色素沉着的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7.9个月,29例(18.1%)患者出现色素沉着。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缺损面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清创不彻底、静脉血管未吻合、未做防晒措施及术后发生感染是神经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OR=0.310、0.335、0.355、5.878;95%CI=0.112~0.863、0.115~0.975、0.133~0.949、2.069~16.697,均P<0.05)。结论清创不彻底、静脉血管未吻合、未做防晒措施及术后发生感染是影响神经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皮肤色素沉着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脉后穿支及内、外侧神经嵌合组织修复跟腱区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1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创伤显微骨科共收治伴有跟腱缺损的感染性创面12例,跟腱区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 cm×4.5 cm~8.0 cm×12.5 cm,跟腱缺损长度3.0~7.0 cm,均采用以动脉后穿支为供血血管内、外侧神经嵌合跟腱(ATF)修复。切取面积3.0 cm×5.0 cm~9.0 cm×13.0 cm,切取ATF大小3.0 cm×4.0 cm~3.0 cm×8.0 cm。供区8例直接缝合,4例行植皮修复。术后常规外固定6周,其后去除外固定并开始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定期行门诊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Thermann跟腱功能评定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嵌合ATF切取顺利且各血运好,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均顺利成活,伤口甲级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10~24个月,外观饱满,稍显臃肿,色泽与受区相似,质地柔软,小腿及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Thermann跟腱功能评定系统进行评估,结果优8例,良4例。结论基于动脉后穿支及内、外侧神经的嵌合组织,可精准修复跟腱区复合组织缺损,是临床修复伴有跟腱缺损的踝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腓动脉 嵌合组织瓣 跟腱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损伤常常需要进行覆盖修复,但是游离修复手术时间长,显微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容易造成臃肿。局部带蒂穿支常只包含单穿支血管供血,一旦切取过长将出现远端供血不足,甚至坏死。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 2017年7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足踝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采用顺行外踝上神经的手术方法及疗效,为足踝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治疗提供一种途径。

  • 标签: 足损伤 踝损伤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简易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在足踝部移植神经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足踝部皮肤缺损及骨外露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对其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采用的术区包扎方法,将患者分为简易负压组18例(男12例、女6例)和抗菌敷料组18例(男14例、女4例),其年龄分别为(41.6±2.8)、(42.3±2.6)岁。2组患者均行神经移植术,术后抗菌敷料组患者采用纳米银抗菌敷料常规包扎术区及换药,每3天换药1次;简易负压组患者用由纱布、剪孔硅胶吸痰管和生物透性薄膜等材料自制而成的简易VSD装置封闭术区,接墙壁中心负压吸引系统行-40.0~-16.6 kPa持续VSD治疗,每5天更换1次负压材料。统计换药次数,每次换药时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的患者疼痛评分,换药费用,术后3、5 d评估的肿胀程度;观察成活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以及χ2检验。结果简易负压组患者换药次数为(3.4±0.5)次,明显少于抗菌敷料组的(7.0±0.8)次(t=15.338, P<0.01)。简易负压组患者换药期间疼痛评分为(4.3±0.8)分,明显低于抗菌敷料组的(6.8±0.7)分(t=10.168, P<0.01)。2组患者换药费用相近。术后3、5 d,简易负压组患者肿胀程度明显优于抗菌敷料组(Z=4.448、2.395,P<0.05或P<0.01)。简易负压组患者成活情况明显优于抗菌敷料组(χ2=4.500, P<0.05)。结论与传统敷料包扎比较,足踝部移植神经术后应用自制简易VSD装置能够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换药疼痛和肿胀,促进成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设备设计 伤口愈合 皮肤移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形第一掌背神经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永康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5例拇指末节脱套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4~61岁,损伤平面在指间关节以远7例,甲根部以远8例,脱套指末节长度1.8~2.3 cm,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8 cm×4.6 cm~2.3 cm×5.6 cm。采用B形第一掌背神经修复拇指末节创面,同时将第一掌骨桡侧掌背神经与创面尺侧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取上臂全厚片移植修复。术后对拇指外形及功能进行随访,以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定标准测定皮肤感觉功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评价拇指功能。结果皮切取面积为2.0 cm×5.0 cm~2.5 cm×6.0 cm,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10个月,拇指修复处质地柔软、耐磨、不臃肿、无明显色素沉着,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距觉达8~11 mm,平均9.3 mm,基本恢复了拇指原有的外形及功能。感觉功能达S3+13例,S3 2例。拇指功能评定为优9例,良6例。供区无瘢痕挛缩及感觉过敏等并发症。结论B形第一掌背神经治疗拇指末节脱套伤,能同时完成皮肤覆盖和感觉重建,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皮肤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吻合血管神经穿支修复手、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手、足创面患者共112例,其中手指78例,虎口11例,手掌5例,手背6例,足部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21.0 cm×12.0 cm;均采用吻合血管神经穿支修复。应用种类:桡侧副动脉穿支(带前臂后侧神经)30例,面积5.0 cm×2.0 cm~13.0 cm×6.0 cm;吻合血管浅动脉穿支(未带神经)15例,面积2.5 cm×2.0 cm~9.0 cm×6.0 cm,修复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外侧浅动脉穿支(带外侧神经上段)26例,面积2.5 cm×1.8 cm~7.0 cm×5.0 cm,修复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动脉穿支(带神经中下段)41例,面积2.5 cm×1.8 cm~23.0 cm×14.0 cm,修复足部、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其中40例做CTA的观察,分别测量桡侧副动脉、浅动脉、外侧浅动脉、动脉的出现率和起始处血管口径。缝接神经97例,未缝接神经15例(均为浅动脉穿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切取动脉穿支(41例)、桡侧副动脉穿支(30例),两种皮穿支出现率是100%;外侧浅动脉出现率为80.0%,穿支利用率为80.8%(21/26),有19.2%(5/26)因血管太细改为内侧浅动脉;浅动脉穿支出现率为90.0%,可利用率为60.0%(9/15),其中40.0%(6/15)改为动脉穿支。除1例外侧浅动脉穿支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全部成活。有101例获得随访,其中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90例,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1例,随访时间12~120个月,平均36.6个月。修复手部者功能优40例,良45例,可5例。缝接手部神经者78例,感觉功能均达到S3级以上;未缝接手部神经者12例,感觉功能达到S3级3例、S2级9例;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1例均缝接了神经,感觉功能均达到S3级以上。桡侧副动脉穿支比较臃肿,需要去脂、修薄处理,其他3种不臃肿。结论动脉穿支和桡侧副动脉穿支血管口径较粗,容易切取成活;浅动脉和外侧浅动脉因血管口径比较细,且浅动脉变异很大。4种神经中,桡侧副动脉穿支较臃肿。外侧神经上段、前臂后侧神经神经中下段均有感觉神经支配浅动脉穿支的伴行神经没有发出支到内,神经上段仅仅是过路神经,可以修复神经缺损,本身没有感觉。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 腓浅动脉穿支 桡侧副动脉穿支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 腓动脉穿支 血管吻合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胫后动脉穿支联合隐神经筋膜蒂二期修复足底内侧创面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联合隐神经筋膜蒂修复足部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共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3~69岁,平均36.9岁。损伤缺损位置均位于足底内侧跖跗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5 cm×5.0 cm~8.0 cm×14.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同侧大腿全厚片游离植皮部分修复。所有患者术后采用门诊及电话定期随访。定期随访,观察患肢功能、供区及受区愈合情况。结果13例顺利成活;1例远端出现小面积坏死,部分拆线减压,经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瘀紫及张力性水泡,手术探查、去除局部血肿、蒂部拆线减压后成活;1例患者术后8个月予以削薄整形。本组患者术后均获6~12个月随访,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正常,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患足行走无明显受限,功能恢复基本满意。结论胫后动脉穿支携带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可使成活更可靠,血运更理想,将所携带的隐神经与受区神经缝接,可以重建的保护性感觉,是临床修复足底内侧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 足底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辅助设计足内侧隐神经,逆行修复足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1月至2018年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19例足远端缺损患者,男12例,女7例,年龄16~45岁,平均29.6岁。术前行同侧足3D-CTA检查,了解供区血管情况,明确FDA2趾底内侧动脉浅支的位置、走行、长度、与周围邻近组织关系,设计足内侧隐神经逆行修复足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随访时根据Sanders等的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足、踝部功能,根据Swanson等的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效果评价标准对感觉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前采用3D-CTA均能检测到FDA2趾底内侧动脉浅支,术中所见穿支血管情况与检查图像结果显示基本一致。术后全部成活,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外观较好,血运可靠,足、踝部功能基本正常,穿鞋及负重无明显影响。足、踝部功能恢复达优者8例,良10例,中1例。足远端皮肤感觉恢复达S4 5例,S3 10例,S2 4例;感觉恢复范围达R4 3例,R3 9例,R2 7例。结论术前行3D-CTA检查,可以明确供区FDA2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解剖情况,指导设计足内侧隐神经逆行修复足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创伤小,效果满意。

  • 标签: 三维重建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外科皮瓣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外侧神经终末支营养修复拇指指端、指腹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2月—2019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21例(21指)拇指指端、指腹创面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65岁,缺损部位:指端14例、指腹7例,均存在骨骼和/或肌腱外露。本组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4.0 cm×2.7 cm,均采用前臂外侧神经终末支营养修复,切取面积为2.3 cm×1.8 cm~4.3 cm×3.0 cm。术中将携带的前臂外侧神经终末支与创面内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供区直接缝合。观察术后成活、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及随访时和供区外观。末次随访时,测量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参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估患者对患手外观满意度,测量患指与健侧拇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患手与健手虎口角。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21例患者全部成活,血运良好、无感染;供区伤口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2个月,外形良好,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指端及指腹无疼痛,无异位感,拇指桡侧供区仅残留轻微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6~11 mm。18例患者对患手外观表示非常满意,3例患者对患手外观表示满意。本组患者患指TAM为(140±5)º、患手虎口角为(94±9)°,分别与健侧拇指的(141±5)°、健手的(95±9)°相近(t=-2.024、-1.142,P>0.05)。结论前臂外侧神经终末支营养解剖恒定、操作简便,修复拇指指端、指腹创面后,拇指外形美观、功能恢复好,为拇指指端、指腹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急诊开展。

  • 标签: 外科皮瓣 拇指 指损伤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前臂外侧皮神经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治疗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7月—2015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6~45岁,平均35.3岁;左侧7例,右侧8例;交通伤9例,砸伤4例,挤压伤2例。5例急诊行创面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其中2例踝关节粉碎性骨折患者予外固定架固定;10例患者踝关节粉碎性骨折行骨折内固定治疗,术后10~16 d皮肤软组织坏死引起缺损,行创面彻底清创+VSD治疗。15例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5 cm~10 cm×7 cm,均于VSD治疗后择期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修复皮肤、软组织腔隙性创面。术后观察成活情况;术后3个月,通过对愈合情况、感觉、形态、温、供区瘢痕情况的评分,评价修复效果;末次随访时采用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15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1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期间感染无复发,局部无窦道形成。术后3个月修复效果评分为7~10分,外观不臃肿、质地柔软,疗效均满意。末次随访时按照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血管蒂恒定,携带筋膜可填塞空腔,血运好、抗感染力强、易于切取,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伤口感染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重建感觉功能的新方法的疗效,并分享经验。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应用修复手、足创面12例。12例24侧小腿,术前均行血管CDFI检查,穿支部位距外踝尖6.8~20.5 cm,均值为12.5 cm;根部内径1.0~1.8 mm,均值为1.35 mm;术前血管根部血流速度为28.7~51.6 m/s,平均38.8 m/s。为重建感觉,8例逆行设计的游离,将穿支远侧的神经内、外侧神经与受区神经进行缝接;2例螺旋桨,将小桨侧的神经断端与供区近侧缘神经进行直接缝接或桥接;2例远端筋膜蒂,行外踝以远纵行切口,分离神经及伴行血管,远端切断旋转后与受区神经或足背中间神经进行缝接。将这种通过缝接原远侧神经重建感觉功能的方法定义为逆行缝接神经法。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门诊随访,时间6个月~1.5年,检测感觉功能恢复时,均排除了通过创基神经长入恢复感觉的部分。根据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制定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感觉恢复S4 1例,S3+ 8例,S3 2例,S2 1例。结论逆行缝接神经法重建感觉功能疗效确切,并可显著增加该类感觉功能重建机会。

  • 标签: 腓肠皮瓣 感觉功能重建 逆行缝接神经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在小腿Gustilo III B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对小腿Gustilo III B型骨折后软组织坏死缺损伴骨外露18例,采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带蒂转移修复。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58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机器碾压伤4例,重物压砸伤4例。创面面积3.0 cm×5.5 cm~6.0 cm×8.0 cm,平均4.0 cm×6.5 cm。面积3.5 cm×6.0 cm~6.5 cm×9.0 cm,平均4.5 cm×7.0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18例中16例全部成活,2例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移植皮色泽及质地良好,无破溃,修复肢体仅遗留线形瘢痕及部分色素沉着,局部无明显臃肿畸形,基本恢复原有外观。18例均可完全负重且恢复正常行走功能。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具有血供可靠、切取方便、成活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小腿Gustilo III B型骨折后软组织坏死缺损的一种可靠方法。

  • 标签: 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 移植 小腿 Gustilo III型骨折 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