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CT模拟是以CT图像为基础的放疗模拟技术,可以建立三维坐标系,精确显示肿瘤大小、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精确显示周边重要器官轮廓、肿瘤和重要器官之间相互位置关系,为放疗计划设计提供电子密度,是精确放疗的基础条件之一。为规范CT模拟临床操作技术、精确肿瘤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提供放疗定位质量保证,特制定本专家共识。本共识内容包括CT模拟应用概述、常见肿瘤CT模拟规范共识、CT模拟技术常用后处理、呼吸运动管理技术、CT模拟不良反应及处理和CT模拟展望等,以期指导放射治疗师、放射肿瘤医师临床实践,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 标签: CT模拟定位 临床操作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放疗CT模拟的远程培训系统,探索一种医学培训的新方法。方法使用3DMax与Maya进行3D建模,Unity3D引擎开发3D虚拟操作及交互系统;Java的SpringMvc架构作为系统后台服务,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并将用户分为教师和学员两种角色,模式分为教学与考核模式。结果系统功能涵盖CT模拟全过程,主要包括患者信息管理、CT模拟机认知、体位固定技术、CT定位扫描、处理突发事件等模块。自2018年投入使用以来,运行稳定,系统浏览量达14 920人次,培训通过率为86.66%。与传统培训相比,培训效率明显提升,并获得一致好评。结论远程培训系统能有效提升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性、共享性、创新性。目前系统已上线且推广性较强,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远程培训 虚拟现实 CT模拟定位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飞利浦孔径CT六年运行故障原因,找出共性问题,制定相应保养方案并对未来几年故障发生率进行模拟预测。方法收集2012-2018年间孔径CT故障数据,使用SPASS 19.0软件中曲线估计功能分析故障发生次数与时间的关系,并做出预测;使用帕累托图分析功能分析故障类型。结果6年共发生故障28次,其中刚使用半年内,故障发生率最高(5次),随后趋于平稳。经曲线估计得到线性函数模型为y=-0.033x+2.099(R2=0.003),未来3年内每半年发生故障次数约2次。帕累托图显示发生数据采集故障16次,其中治疗床和供电电源系统故障分别为3次,占比达71%,是主要故障来源。结论孔径CT故障统计分析有助于科室维修人员更好了解CT,制定有效保养方案,减少故障发生,并对未来故障发生率有个预判。

  • 标签: 大孔径CT 故障分析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4DCT扫描在肺内孤立性肿瘤模拟和靶区构建中的可行性。方法23例肺内孤立性肿瘤序贯完成常规条件(CON)、低管电压(LV)、低管电流(LA)、低管电压+低管电流(LVA)条件下4DCT扫描模拟,基于各序列图像分别进行靶区构建与配准,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肿瘤内运动靶区(IGTV)体积、位置、肿瘤位移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靶区IGTVCON、IGTVV、IGTVA分别为(12.26±12.30)、(12.21±12.16)、(11.87±11.70) cm3(P=0.337),IGTVVA为(11.34±11.07) cm3小于IGTVCON (P=0.005)。IGTVCON、IGTVV、IGTVA、IGTVVA中心位置均相近(3D方向P=0.491、0.360、0.136)。戴斯相似系数DSCVA小于DSCV、DSCA (P=0.004、0.030)。4种扫描条件下测量的肿瘤位移在左右、前后方向上均相近(P=0.470、0.108),在头脚方向上,LVA条件下测量的肿瘤位移小于CON条件(P=0.015)。4种扫描条件下的辐射剂量分别为(397.0±140.3)、(175.0±61.8)、(264.8±95.3))、(116.8±41.2) mGy·cm (P<0.001)。结论肺内孤立性肿瘤4DCT模拟时LV或LA对IGTV体积和位置、肿瘤位移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因此其在模拟和靶区构建中具有可行性。

  • 标签: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四维 大体肿瘤体积 肺肿瘤/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CT模拟机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提供患者的解剖学信息,是进行三维计划设计、剂量计算和计划评估的基础。CT模拟机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模拟过程的安全与放射治疗靶区及其周围重要器官的精确勾画,以及提供放疗计划剂量计算所需的准确数据。本指南内容主要涵盖了CT模拟机的机械性能、图像质量、定位流程和辐射防护4个方面的质量控制。

  • 标签: CT模拟机 放射疗法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在硬岩中采用小孔径小间距来保证光面爆破的效果,为了提高光面爆破技术在硬岩施工效率,对大直径轴向不耦合装药光面爆破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硬岩边坡中采用大直径炮孔小药卷装药结构可以在高效完成爆破作业,提高保护岩体平整美观性。

  • 标签: 路堑 硬岩边坡 大孔径 光面爆破
  • 简介:摘要64岁男性患者,体检发现左下肺结节1年余入院,术前使用Hookwire行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定位结束后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咯血、四肢感觉和运动障碍,CT扫描证实气体栓塞。1年后,患者仍存在截瘫,排除禁忌后经手术取出Hookwire定位针,并行胸腔镜左下肺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肺腺癌ⅢA(T1b,N2,cM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GE 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动态增强及多模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2例结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GE 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机多模式图像后处理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GE 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诊断结肠癌T分期及N分期的准确率及诊断一致性,分析CT扫描征象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GE 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扫描结肠癌病变位置、组织学分型及病变形态均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以术后病理检查T分期为金标准,GE 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扫描诊断结肠癌准确率为90.18%(101/112),Kappa=0.805,P<0.001,一致性好。以术后病理检查N分期为金标准,GE 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扫描诊断结肠癌准确率为88.39%(99/112),Kappa=0.772,P<0.001,一致性好;GE 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扫描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在肿块边缘不规则、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病灶累及浆膜层、病灶累及邻近组织器官、肠梗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肠系膜血管受累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522、0.739、0.944、0.820、0.834、0.772、0.602、0.875,P均<0.001)。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前采用GE 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动态增强及多模式后处理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及术前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诊断准确率高,是术前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结肠癌 GE 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 TNM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膝关节CT图像模拟后交叉韧带(PCL)低位胫骨隧道并测量相应解剖参数,为临床上准确定位该隧道的位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集的201例健康膝关节CT图像,基于CT矢状图像模拟PCL低位胫骨隧道,并利用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测量该隧道的相关解剖参数。测量主要指标包括:胫骨平台与胫骨隧道所成角度(ATPT)、胫骨隧道入口点与出口点到胫骨平台的垂直距离L1、L2;次要指标包括:胫骨平台后倾角(PSA)、胫骨解剖轴与胫骨隧道中心线所成角度(ATAA)、胫骨后斜坡线与胫骨隧道中心线所成角度(APST)、胫骨平台的前后径(APD)、胫骨后斜坡长度(LPTS)、胫骨隧道长度(LTT),并对测量结果根据身高(将身高分为1.00~1.60 m组、1.61~1.70 m组、≥1.71 m组)和性别分组进行分析。结果主要测量指标:ATPT为37.0°±4.5°,L1、L2分别为(57.8±7.4)、(34.5±3.3)mm。次要测量指标:PSA为128.1°±5.4°,ATAA为52.7°±4.1°,APST为89.1°±5.9°,APD为(32.9±2.6)mm,LPTS为(20.5±2.4)mm,LTT为(40.9±5.7)mm,将以上结果按性别分组后分析显示:PSA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在男、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结果按身高分组后分析显示:ATPT、PSA、ATAA、APST在1.00~1.60 m组、1.61~1.70 m组、≥1.71 m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1、L2、APD、LPTS、LTT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膝关节CT图像测量PCL低位胫骨隧道的主要测量指标:ATPT为37.0°±4.5°,L1、L2分别为(57.8±7.4)、(34.5±3.3)mm。性别与身高是以上测量指标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 性别因素 身高 CT图像 胫骨隧道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日照市中医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内科胸腔镜巨型肺疱减容术前人工气胸条件下CT定位(CTLAP)的32例患者资料。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方法评价 CTLAP和胸腔镜诊断胸膜粘连的一致性。CTLAP对胸膜粘连的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80.0%,敏感度96.2%,特异度66.7%,准确度90.6%。根据CTLAP优化手术入路,使所有胸膜粘连患者避免了常规入路可能导致的进镜困难、进镜相关肺及疱损伤等并发症,为内科胸腔镜巨型肺疱减容术前适宜病例选择、手术入路优化及减少损伤等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人工智能(AI)定位技术在胸部CT平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接受胸部平扫CT检查的患者100例,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分为人工定位组和三维AI定位组,每组50例。2组患者使用相同的胸部扫描协议。测量2组患者的定位偏离距离、CT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记录患者的检查用时。同时由2名放射医师对患者纵隔窗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并对肺窗图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的定位偏离距离、CTDI、DLP、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和检查用时进行比较。采用χ²检验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患者分布进行比较。结果三维AI定位组的总体定位偏移距离较人工定位组减少了42.86%[分别为(8.8±7.2)、(15.4±9.7)mm,t=3.65,P<0.01],CTDI降低了10.67%[分别为(6.7±2.6)、(7.5±2.5)mGy,t=0.59,P=0.04],DLP降低了13.33%[分别为(234±86)、(270±95)mGy·cm,t=1.98,P=0.02]。三维AI定位组的检查用时较人工定位组减少了29.91%[分别为(150±14)、(214±26)s,t=15.79,P<0.01]。2组图像的背景噪声以及降主动脉、竖脊肌的信号噪声比及图像主观评分患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维AI定位技术进行胸部CT扫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定位准确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人工智能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胸部
  • 简介:摘要目的实现CT定位影像和轮廓自动导入Eclipse和Monaco两套治疗计划系统(TPS)。方法基于Eclipse和Monaco的TPS,利用流程自动化可编程程序UiBot,根据Eclipse和Monaco各自CT定位影像和轮廓导入流程,使用UiBot提供的窗口元素等功能开发出CT定位影像和轮廓自动导入的自动化脚本程序。结果通过比较手动导入和自动导入的导入时间,自动化脚本程序不仅实现了从CT定位影像和轮廓到Eclipse和Monaco的TPS准确自动导入,而且也具有与手动导入相同的效率。大部分患者影像层数在130~180之间,且手动导入时间与自动导入时间在此区间的平均时间为76 s和75 s。结论通过利用脚本开发程序UiBot的自动化功能,结合放疗工作的实际问题和重复的工作流程可以开发出自动化的脚本,极大提高了放疗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为放疗流程自动化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新方法。

  • 标签: 治疗计划系统 自动导入脚本 CT定位影像 UiBot软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血在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间肺内小结节采用自体血CT引导下经皮穿刺辅助定位的患者共30例,定位结节36枚,术前24 h内完成定位后进行手术,统计分析定位效果、并发症、病理资料及手术方案等相关资料。结果CT显示结节直径4~17 mm,平均(9.22±3.51)mm。病灶与胸膜垂直距离0~20 mm,平均(6.97±5.73)mm。穿刺胸膜进针点与病灶间距离1~36 mm,平均(10.97±7.70)mm。定位成功率93.3%。从确定穿刺路径至定位完成平均操作时间为(13.38±6.09)min。穿刺后出现中等量气胸1例、少量气胸1例、少量血气胸1例、少量血胸1例,肺内血肿形成2例,均未予以特殊处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0%。36枚结节中手术方式采用楔形切除26例(72.2%),肺段切除5例(13.9%),肺叶切除5例(13.9%)。病理结果诊断为恶性结节28例,良性结节8例。结论自体血用于外周胸膜下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定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是一种理想的定位材料。

  • 标签: 肺小结节 自体血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DLBCL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共入组14例患者。分析病灶的CT表现,包括病灶分布、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与强化、支气管及病灶周围表现、胸腔内肺外表现及远处转移情况,并测量结节或肿块病灶的最大径线值及所有病灶平扫、增强动脉期和实质期的CT值。结果14例原发性肺DLBCL患者中,10例多发,4例单发。12例表现为肿块和/或结节,最大径线值为0.8~8.2 cm,中位数为5.3(2.9,7.8)cm,2例表现为单纯实变影。12例病灶边界清晰、光整,2例边界模糊。14例患者病灶CT平扫密度较均匀,CT值(35.1±1.0)HU,增强实质期轻中度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4例,CT值(61.8±1.5)HU,动脉期CT值(50.9±1.3)HU,动脉期可见血管造影征9例。14例患者中,5例支气管通畅,4例见支气管轻度受压或狭窄,5例病灶内支气管受侵、闭塞。8例病灶周围间质轻度增厚,8例胸膜不均匀增厚、受侵。10例合并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其中3例包绕或侵犯纵隔内血管,7例呈钻缝样生长。4例合并少中量胸腔积液。8例患者经治疗后CT复查均无远处转移(7例经放疗、化疗或手术切除后病灶大部分消失,预后良好;1例化疗后瘤灶增大,病情进展),6例放弃治疗,要求出院。结论原发性肺DLBCL侵袭性强,恶性程度较高,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女性盆腔非生殖源性肿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女性盆腔非生殖源性肿瘤患者的术前MSCT资料。重点观察肿瘤与周围邻近器官的关系(看病变细节)、供血来源(看血供)及病变侧卵巢显示情况(看病侧卵巢),评估上述征象在非生殖源性肿瘤中的定位诊断价值。结果本组26例盆腔肿瘤,根据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判断病灶起源的准确性为80.8%(21/26),根据供血来源判断病灶起源的准确性为76.9%(20/26),病变侧卵巢显示情况判断病灶起源的准确性为53.8%(14/26)。结论MSCT能清楚判断肿瘤与周围邻近器官的关系,能清楚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及病变侧卵巢显示情况,综合运用三个指标(病变细节、血供、病侧卵巢)对肿瘤起源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盆腔肿瘤 非生殖源性肿瘤 女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CT血管造影技术(CT angiography,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在术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体表定位的准确性差异。方法我科自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对54例拟切取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部创面的患者,术前均行CTA和CDU检查,根据穿支血管的口径、位置以及走行方向选择合适的穿支血管,标记出不同检测技术所确定的穿支血管体表定位点,术中以定位点为中心探查穿支血管的实际位置,并与术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CTA与CDU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术后随访54例皮瓣均存活,1例皮瓣术后边缘暗紫,皮瓣表面出现水泡,经及时蒂部拆线、清除皮瓣下方血凝块后存活。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均Ⅰ期愈合,经术中验证分析,CDU和CTA对于腓肠内侧动脉皮穿支的识别率分别为96.0%和92.0%,对于穿支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4.5%和92.0%,CDU对于穿支血管定位的准确性更高。结论术前穿支血管的定位能够大大提高手术的效率。CDU展现出较CTA更优越的准确性,是一种可靠的术前定位手段。

  • 标签: 外科皮瓣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 CT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锥光束乳腺CT(CBBCT)引导乳腺病变定位活体组织检查作为一项崭新的技术,迄今国内外应用较少。为规范CBBCT引导定位活体组织检查技术,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CBBCT专家组及业内专家基于临床实践和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针对CBBCT成像原理、CBBCT引导乳腺定位活体组织检查的临床应用指征、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达成专家共识,以期推动CBBCT引导乳腺定位活体组织检查技术的规范化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锥光束 活组织检查 导丝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定位像扫描参数(X射线管投照角度和管电压)的选择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规律,为临床实践中成像参数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不同扫描参数对成人胸部拟人模体进行定位像采集,X射线管投照角度(0°、90°和180°)、管电压(70、80、100、120和140 kV)和管电流(25 mA)共15种组合。根据所得定位像进行胸部螺旋扫描,扫描条件为Assist kV、Smart mA(设备允许最大范围)、探测器宽度80 mm,螺距0.992∶1,旋转时间0.5 s,扫描长度330 mm, 层厚5 mm,噪声指数(NI)10,迭代指数(ASiR-V)前置为30%,后置50%。记录螺旋扫描管电压、4个层面(肺尖、气管分叉、乳腺水平和横膈顶部)管电流量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每次扫描时乳腺器官剂量。所得图像在气管分叉和横膈顶部层面选取感兴趣区(ROI),计算对比噪声比(CNR)。结果X射线管投照角度0°时,螺旋扫描管电压自动选择80 kV,定位像管电压改变对4个层面管电流量影响较小,变化范围0~2%(5/230)。X射线管投照角度90°和180°时,螺旋扫描管电压自动选择100 kV,定位像管电压改变对气管分叉层面管电流量影响较大,变化范围14%(29/210)~44%(93/210)。X射线管投照不同角度其CTDIv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乳腺器官剂量、气管分叉层面CNR和横膈顶部层面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27、24.727和10.630,P<0.05)。根据定位像管电压分组,CTDIvol、乳腺器官剂量和两个层面的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扫描中,定位像参数中X射线管投照角度较管电压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影响更显著。

  • 标签: 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定位像 器官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足部简易固定装置在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断层骨显像辅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30例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SPECT/CT足部断层骨显像发现足部骨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2~83(65.9±9.8)岁。采用抽签法分组:观察组15例,使用足部固定装置;对照组15例,不使用足部固定装置,采用常规体位摆放肢体。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变侧别等基线资料。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足部扫描长度、扫描时间、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融合时X、Y、Z轴三个方向的偏差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病变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的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95.6°±4.1°)小于对照组(12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7,P<0.001);观察组足部扫描长度较对照组减少27.6%、扫描时间缩短27.8%、CT辐射剂量减少24.1%,分别为(15.2±1.4)和(21.0±1.8)cm、(6.89±0.63)和(9.54±0.79)s、(28.6±2.0)和(37.7±2.9)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10.08、-10.16,P值均<0.001);两组间图像融合的偏差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3、-0.57、-0.13,P值均>0.05)。结论该足部简易固定装置能够在不影响图像融合质量的情况下得到足的标准解剖位图像,并能降低患者所受CT辐射剂量。

  • 标签: 诊断显像 固定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