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  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马克思断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往是人们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

  • 标签: 交往 净化 季羡林 胡乔木 社会关系 君子
  • 简介:  人们生活、工作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同他人的交往.但是怎样'交往'?坚持什么样的'交往'原则?当前在社会'交往'中有哪些不良倾向?它的害处又是什么?人民日报2006年12月29日第四版'人民论坛'登载的王晓河写的思想评论《净化'交往'》一文,对此作了全面而真诚的回答.……

  • 标签: 交往 净化 论坛 钱钟书 论述 评析
  • 简介: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先父严怪愚到了徐州。同旅社住的一位《武汉日报》的记者告诉父亲,说:“名记者范长江明天便要到徐州来了!”语意中似挟讽诮。父亲说:“本是名记者嘛!我们欢迎!”他愤愤地说:“什么名记者?!我就不信那一套!未来之前,先创气氛,要别人为他准备住处,安排生活;既来之后,又大宴宾客,到处拉扯,简直像个大官僚!老实说,没有《大公报》这块牌子,凭他的本事,他‘红’得起来吗?”(长江当时是汉口《大公报》战地特派员)父亲说:“我佩服的倒是他的本事,而不是《大公报》这块牌子。

  • 标签: 严怪愚 范长江 记者 友谊
  • 简介:准社会交往是受众对大众媒介人物十分常见的心理活动,是大众媒介传媒效果的重要心理机制。本文编制了测量受众准社会交往的李克特量表和顾特曼量表,并以杭州市老年人和外来务工者为对象,进行了准社会交往测量,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 标签: 准社会交往 量表 外来务工者 老年人
  • 简介:隐性采访,又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对新闻事实进行的采访。由于隐性采访具有真实可信、方便易行、收视率高等优点,成了各大媒体的“香饽饽”,广受青睐。但是,隐性采访的广泛运用在为传媒行业带来种种效益和利益的同时,也给传媒业本身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了许多潜在的不利影响。

  • 标签: 隐性采访 新闻事实 人文关怀 秘密采访 采访目的 采访对象
  • 简介:在人际交往中,个人摄影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个人摄影的变化是人际交往演变的映像和投射。本文通过对比20世纪80年代以来,个人摄影在"家庭相册时代"和"社交网络时代"的一系列转变,探讨社交网络时代人际交往的特征及其发生机制。

  • 标签: 个人摄影 社交网络 人际交往 新媒体
  • 简介:<正>这是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与复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6月21日,市记协主席、兼职教授王维(右四)、解放日报总编辑、兼职教授丁锡满(右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贾树枚、复旦党委书记钱冬生(右三)出席并发言。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桂兰(右二)致开幕词。

  • 标签: 新闻职业道德 人才培养 研讨会 新闻工作者协会 新闻学院 解放日报
  • 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1级研究生课程班新闻学方向和传播学方向春、秋季共四个班近200人.计划出版一本同学研究论文的集子,以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为方向.关键词为“新媒体”,论文围绕新媒体及其衍生产品如微博、博客、网络杂志、TAG、SNS、RSS、Wiki等来提炼论点。这件事情在学术上对于同学们提升理论思维能力,是有好处的,故我支持这样一项计划。对于新媒体的具体研究,自然同学们各有具体的研究对象,我这里谈谈最近十年来新媒体形态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结构的影响,以便我们对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 标签: 社会影响力 互联网时代 新闻传播 新媒体 交往结构 序言
  • 简介:“受众商品论”在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了“受众”这一特殊商品,具有积极的批判和启发意义;但同时,其定义的“受众”商品本身属性上有着诸多的消极特点,又忽视了人的主体性。本文试着从“受众”这一关键概念出发来解读“受众商品论”,并以此管窥传播政治经济学历史价值和局限。

  • 标签: 受众 商品 发现 忽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更好地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可以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激发群众的向心力,增强党的凝聚力。为此,我们的新闻媒体要正确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群众呼声的关系、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宣传群众与服务群众的关系、整体利益与局部诉求的关系。

  • 标签: 新闻宣传 党性 人民性
  • 简介:1929年9月9日,陈铭德、邓季惺夫妇在南京创办的《新民报》,于1937年11月战火逼近时迁往重庆。1938年1月15日,《新民报》重庆版正式发刊。《新民报》初到重庆时,其定位是一份民间报刊。这张民间报先后吸引了一批文化界的进步人士加盟。

  • 标签: 《新民报》 《新华日报》 统一战线策略 重庆 抗战时期 合作
  • 简介:时代是无情的,在我们今天这个信息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一位摄影家再敢以"人像专家"自居了!电子高科技把从前那些专家们用尽了摆拍、抓拍、偷拍、诱拍……种种手段而百不得一的"机遇镜头",现在变得来累试累中了。往往一幅不经意的"人像"——在电视荧屏上,在摄影记者们的高速镜头里,甚至在"电子全自动的简易相机"(即一般所谓"傻瓜相机")的扩印片里……,那种完全"听其自然"的光线里的人物形象本身,由于贴近生活原样而活灵活现,再也无须"专家们"用什么"形神兼备"去规范

  • 标签: 邹家华 人像摄影 电视荧屏 人物肖像 三峡工程 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