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情境创设中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成为许多教师的自觉行为,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 标签: 问题情境 认知结构 问题意识 学习任务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
  • 简介:〔摘要〕现代新课程理念认为,优质的知识呈现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要合作。

  • 标签: 〔〕高中语文情境创设
  • 作者: 刘庆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1-2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载体,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不同的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同一个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不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要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服务。下面我就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方家。
  • 简介: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同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个论断一方面揭示了人类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给我们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发现、研究、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充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学生允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呢?

  • 标签: 教学情境 课堂学习 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 问题情境 教学工作
  • 作者: 王桂荣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1-1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
  • 机构:〔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考虑到小学品德课的特殊性,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道德认识,那么思想品德课将会失去活力,将无法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要营造一个多变的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创设小学品德课情境的具体策略。
  • 简介:〔摘要〕针对新世纪语文课共有现象,本文旨于论述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创设情境要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学辅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对比创设情境。但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目标、把握时机和双向性。

  • 标签: 〔〕语文课堂问题情境提出 问题
  • 简介:〔摘要〕情境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有相应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

  • 标签: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创设
  • 简介:〔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成为一大亮点。最佳课堂教学情境,是运用情感与创设环境的和谐统一、互相映衬的最佳组合的情境整体。其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重主体的感受与体验以及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对历史学科而言就是教师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图片、实物、模型及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脑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悟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

  • 标签: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
  • 作者: 李世宣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锻炼,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 简介:〕针对新世纪语文课共有现象,本文旨于论述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创设情境要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学辅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对比创设情境。但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目标、把握时机和双向性。

  • 标签: 〔〕语文课堂问题情境提出 问题
  • 作者: 袁婷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摘要〕教学的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情境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随着音乐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已经越来越多的深入到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之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在本文中就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课堂上的应用方式展开了讨论研究。
  • 作者: 刘海霞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音乐认知具有启蒙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合理的音乐课堂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及音乐素养,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奚煊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1-1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
  • 机构:〔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考虑到小学品德课的特殊性,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道德认识,那么思想品德课将会失去活力,将无法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要营造一个多变的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创设小学品德课情境的具体策略。
  • 简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情境创设,这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新的亮点。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这样的“情境设计”,我们都为之叫好。然而,有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架子”,甚至成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它忽视了情境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实效性,这实际上是对新课程标准中“情境创设”理念理解的偏差,这些形似而神离的“情境设计”,不但不能为教学锦上添花,反而多了些累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倡有效情境的创设,摒弃无效情境的“虚张声势”。

  • 标签: 教学情境创设 课堂教学 “冷”思考 “热” 情境设计 学习愿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形象,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下面是笔者在新教材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的探索。

  • 标签: 〔〕高中地理情境创设
  • 作者: 张彦东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1-2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而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已不容质疑。建构主义认为: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