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齐建民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1-11
  •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3年第1期
  • 机构:[摘要]民办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抓好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领域,也是当前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薄弱领域。党建工作力求取得实效的关键是要抓住围绕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中心抓党建,党组织要增强党建服务中心的意识,寻找服务载体,健全服务机制,拓宽服务渠道,为完成学校的中心任务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 简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美国传统的教育史学,被克雷明称为“克伯莱的完美世界”。1960年成立的美国史学会,标志着新纪元的到来,其首任会长为劳伦斯·克雷明。美国史学经历了由传统教育叙事史向新教育史学,以及新教育史学向多元理论为基础的大教育史学的三次转向。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种族批判、酷儿理论、社会建构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后一”方法在历史解释中的运用,昭显着教育史学研究的理论远景的大有可为。

  • 标签: 克伯莱 克雷明 美国教育史学会 《教育史季刊》 教育史理论
  • 简介:周采在《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第5期撰文指出,建国后美国人主要关注和引进西方教育史研究成果,后来才逐渐发展起美国本土的教育史学。从美国传统教育史学家卡伯莱将公立学校放在优先地位的传统做法,到美国当代温和修正派克雷明把“教育结构”视为教育史研究的新重点,反映了一个从讲简单的国史故事到解答人类经历的诸多繁复疑问的历程。综观当代美国史学,有两条基本的路径:

  • 标签: 美国教育史学 发展趋势 战后 传统教育 2009年 西方教育史
  • 简介:“组党结社”不仅是美国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重要传统,也是影响美国变迁的重要力量。由于地方分权、主权在州的教育管理体制,在联邦层面不存在协调和组织解决全国性教育问题的政府机构,这便为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教育社团发挥作用留下了空间。而各种社团也很好地利用了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有效地发挥了各自的影响力。

  • 标签: 教育管理体制 美国 早期 协会 专题 社会生活
  • 简介:克雷明是当代美国最杰出的教育史学家之一,他提出“相互作用论”的教育史学观,为美国史研究同时也为各国教史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他以“相互作用论”教育史学观为指导,对美国二十世纪前半叶盛行一时的进步教育运动给予了全面而理性的评价。他本人也因其在美国史研究中的卓越贡献,而成为美国史学界一位受到高度评价和赞扬的人物。

  • 标签: 克雷明 美国教育史 相互作用论 教育史学观
  • 简介:美国进展评价(NatjonalAssessmentofEducationalProgresS,简称NAEP)是目前美国国内最权威的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NAEP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该评价体系的全方位支持系统、专业化评价系统、公开透明的报告系统等特点的分析,可为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宝贵经验。

  • 标签: 美国教育进展评价 运行机制 借鉴
  • 简介:美国国教协会是美国存在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全国性教育组织。与目前全国教协会施行的“会员代表大会制”不同,20世纪20年代以前,全国教协会按照以理事会为核心的“会员大会—理事会—部门”三层组织管理结构运行。通过分析全国教协会章程及会议记录,发现这一组织结构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1857年成立至1886年获得哥伦比亚特区法人地位,为维持稳定,全国教协会齐力推动建立制度化组织结构的时期;1907年获得国会特许状,全国教协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教育组织,以教育行政管理者为代表的教育管理者们拓展理事会职权,并最终成为协会组织管理结构核心理事会集权时期;1907年至1920年全国教协会改行代表大会制度,伴随协会内部矛盾冲突加剧,协会组织结构经历了民主化改革的预备时期。在全国教协会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争斗及社会对教育需求的推动下,协会为求自身生存与发展激发出生命力——对协会组织结构的自觉调整。

  • 标签: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 制度化组织结构 科层化组织结构 民主化变革
  • 简介:教师教育对于提高教师的质量和学校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掀起了大规模的教师教育改革运动,美国上自联邦政府,下至州和地方各级学校都在为探求教师教育改革的方法和模式而努力,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这场改革运动的重要成果。本文旨在对美国近20年来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行探讨,以它国历史为鉴,促进我国教教育改革。

  • 标签: 教师教育改革 历史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高教 教师专业化 学校教育
  • 简介:美国国教协会作为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教师组织,自1857年诞生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非官方的教育组织,其为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关于美国国教协会的研究尚未受到重视,已有的少量研究或以百年叙事的形式进行线性研究、或以该协会的组织性质进行宏观的对比和案例研究,而真正从组织发展角度来剖析协会诞生的历史原因、合并更名的社会动因、以及通过下属分部做出了哪些教育努力的研究较少。在对全国教协会的会议论文集、发布的报告以及相关学者关于该主题的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对协会诞生的历史原因、合并更名的社会动因、以及下属分部变化情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协会在早期通过成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对美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农村教育、师范教育和印第安人教育作出的教育努力与贡献。

  • 标签: 美国教师组织 全国教育协会 教育努力
  • 简介:文章在简要介绍“美国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缘起的基础上,提出要深入研究和述评美国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系统考察美国技术学发展与研究的现状与最新进展,以增进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的相互了解、交流与沟通。通过问卷调查,作者确定了美国十位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并提出了研究学者学术思想的思路与方法。

  • 标签: 教育技术学 领军人物 学术思想
  • 简介:美国部2012-2016国际战略》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国际教育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战略》详细描绘了美国2012—2016年国际教育的愿景,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层次清晰的战略目标体系,反映出今后一段时间美国国际教育政策的基本走向:一是教育先行,凸显教育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基本理念;二是标准引领,强调以优质标准培养公民的全球素养;三是兼取众长,倡导以积极的教育外交加强国际合作;四是系统谋划,主张以整体协调的方式推进国际教育

  • 标签: 美国 国际教育 战略
  • 简介:课程问题是教师专业化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也是教师教育学科化与专业化的分水岭。以美国陶森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为例,探讨美国教育课程的新变化、新进展、新特点,并对我国教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 标签: 美国 陶森大学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课程
  • 简介:常道直是中国近代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他终身把促进中国教制度的完善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核心价值。在其代表作《各国教制度》中,常道直系统论述了比较教育研究的体例、内容体系及研究方法,使之成为中国近代比较教育学科的标志性成果。该书对当下比较教育研究有三点重要借鉴价值:研究应着眼于本国教制度的改进与完善,坚持编写体例的多元化,不断追求研究方法的科学化。

  • 标签: 常道直 比较教育 《各国教育制度》 移植 创生
  • 简介:缩减班额计划作为美国学校改进的一项重要举措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计划的提出既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背景,同时也与美国政府的大力推动有关。缩减班额计划在各州具体实践中有多种类型。本文通过对这一计划提出的背景、实践推进过程的介绍,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分析,试图对我国教改革提供一些启示性的资料。

  • 标签: 美国 “缩减班额计划” 教育改革 教育质量 基础教育
  • 简介:世纪之交的美国界和学术界兴起了一股强劲的强调理解性学习的思潮。本文挖掘了这股思潮兴起背后的根源以及理解性学习的内涵,并通过对该思潮兴起过程的回顾,呈现了当前美国学界对理解性学习的主要观点,最后探讨了这股思潮对我国教所蕴含的启示。

  • 标签: 理解 理解性学习 美国教育 启示
  • 简介:技术引入教育、提高教育效益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应对现代社会变革趋势的教育战略核心手段。技术在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效率、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和通过评价促进教育理念得以实施等方面正在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本文试图分析美国部技术办公室颁布的《变革美国:技术推动学习》,归纳总结出美国技术研究和应用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教育技术发展战略提出一些建议,以期通过教育技术现代化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化。

  • 标签: 技术 教育生产力 教与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