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随生活感悟确定画作题材,在笔墨中抒发表达个人情感,是新文人画派对传统小品画的继承和发扬。《咖啡鸟的故事》系列创作作品,立足现代都市生活,聚焦普通白领的自我感受,以创造方头方脑、形似咖啡壶的笨小鸟形象的方式,阐释青年画者对生活的认知,力图表现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大进程中,平凡普通的都市青年对自身梦想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生活如意与失意的感恩心态。

  • 标签: 中国画 咖啡鸟 新文人画派 自我感受
  • 简介:澳大利亚女作家盖尔·琼斯的《抱歉》一出版便以其显著的主题与风格引发了争议。有些批评家认为,它是一部反映澳大利亚民族寓言的宏大叙事小说。本文认为《抱歉》中虽确有政治话语因素,但它呈现的更是一种后现代"小叙事",因为它首先立足于白人视角,讲述一个白人女童的家庭恐惧故事;其次,该作品基于澳大利亚本土知识,呈现一种柔弱和妥协的反殖民话语;第三,它以一种"诗意迂回"的方式,书写他者的伤痛。作为"小叙事",《抱歉》具有后现代小说的对抗性特征,它从个体经验出发,努力探求在理解"他者"的基础上与人交流的可能性。

  • 标签: 盖尔·琼斯 《抱歉》 后现代 小叙事 个性化叙事 对抗性写作
  • 简介:"圣灵从我眼前走过,我的心动了,我的生命受到鼓舞。"——2006年,冯秋子在她的散文集《圣山下》的扉页,写下了这句题记。那时,她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六年后会用文学之外另一种她相对陌生的艺术语言——水墨绘画,来铺陈心迹,捕捉意念,拓展力量,发出纯粹的艺术之声。面对她新近创作的现代水墨作品,观者不仅受到了鼓舞,还能感受到自在生命之建构和时空意象之生成——看着那蕴含其中的审美能量,如此生动地从我们眼前走过.

  • 标签: 现代水墨 冯秋子 实验 艺术语言 水墨作品 时空意象
  • 简介:对《赎罪》归类不同,对其元小说结尾评论也依之不同:将其归入后现代小说者,多认为结尾是点睛之笔;而将其归入现实主义小说者,则认为结尾只是画蛇添足之举。《赎罪》在表层情节上符合哈钦的后现代编史元小说定义,但与编史元小说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深层结构相比,《赎罪》却有本质区别。首先,两部作品可能因世界结构不同,从而编史元小说元素所依存的世界层次也不同;其次,二者可能因世界各层次间的互动方式不同,从而编史元小说元素的呈现方式也不同。究其动因,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代表的典型编史元小说意欲暴露历史书写的语言建构本质,而《赎罪》则在后现代风潮回落的世纪之交,以编史元小说的创作元素反思后现代创作本身,集中探讨了文学创作的伦理价值这一命题。

  • 标签: 编史元小说 《赎罪》 可能世界 文学伦理
  • 简介:本文尝试以刘师培的《南北文学不同论》为中心,考察清末民初的南北文学想象,力图在近代文学观念的生成与传统空间地理意识转型的双重视阈之下,勾勒南北文学论述脱去其传统政治意涵而转型为一种近代知识的历程与轨迹。刘师培的南北论述集中于其服膺民族主义思想的“光汉”时期,核心在于追问为何北方古代文教昌盛,而至近代却文化夷陵、不如南方。认为这一论述承接文质、夷夏、正闰相结合的前现代民族主义的话语资源,同时也在传统天下观消隐、现代民族国家竞存的新世界格局中发生着形变。刘师培南北论述虽然承接了传统的地域风俗论,但其论述的基底却是明确的现代科学世界观,其间体现着古今空间地理观念的转型。

  • 标签: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南北话语 地理环境决定论
  • 简介:德国德语文学研究专家沃尔夫冈·布劳恩加特教授的最新力作探讨文学与宗教从1765年至今的关联与流变,旨在为研究文学中的宗教美学开辟新路。全书主体的三部分分别题为“人类学转向:为人的艺术——同样为人的宗教”“艺术-宗教与宗教-艺术”“审美的合群性”。本文依次做一梳理评析,并指出这部德语文学专著的独创性及其为跨学科研究模式带来的启发。

  • 标签: 现代 文学 宗教 主体性 超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