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卫天霖是中国近现油画的探索者之一。他1920年赴日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向藤岛武二学习印象主义绘画。其作品早年多以人物肖像为主,晚年则以静物和风景画题材居多,意境深邃。他毕生都在探求一条印象主义技法和中国气派的民族风格油画之路。

  • 标签: 卫天霖 印象派 民族风格
  • 简介:本文介绍了A·W·伊顿对于艺术的女性主义哲学的观点,指出了艺术的女性主义哲学核心问题,阐述了性(sex)与性别(gender)的不同之处,以及两者在艺术创造和艺术接受中的影响作用,对于今天的艺术的女性主义哲学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 标签: 艺术的女性主义哲学 性别 差异
  • 简介:对于中国当代以杨飞云、王忻东、郭润文、夏星、翁伟和李贵君等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油画,或许也不能仅仅从一种迎合艺术市场的、表现都市精致生活的唯美主义潮流来定义。他们的贡献当然首先是在当下图像泛滥的时代对欧洲古典主义艺术精神的致敬,并由此推动中国油画重新回到欧洲油画艺术传统来改进与完善在造型理解与语言驾驭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其次则是他们以古典主义的造型法则与理性精神来丰富中国当代人文形象的艺术意蕴,塑造出高贵、诗性、时尚而富有寓意的东方艺术形象。

  • 标签: 油画艺术 中国油画 当代人文 杨飞云 艺术精神 王忻
  • 简介:至上主义是20世纪出现在俄国的一种现代艺术流派,它强调纯粹感情或感觉的至高无上,认为“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重要的是感情,是与唤起这种感情的环境无关的感情本身。”纯粹的感情和极致的单纯,是至上主义追求的核心。

  • 标签: 设计理念 主义 实践 艺术流派 20世纪 客观世界
  • 简介:这个命题似乎是中国油画一个老旧话题了。1929年在上海举办第一届全国美展时,就有徐悲鸿、徐志摩有关中国油画引进写实主义还是印象派之后现代主义油画的"二徐论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面引进苏俄现实主义与八九十年代急剧涌入现代主义而对现实主义开始的反拨,似乎再次陷入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的文化冲突与道路选择:21世纪以来中国新古典写实的兴盛与油画现当代性的探索并行不悖,论争疲倦了,

  • 标签: 中国油画 油画家 徐志摩 九十年代 油画艺术 文化冲突
  • 简介:“或许,在我们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言谈中,能够说的最清楚、最明确的一点是:它就是一个非常不清楚的、争议性非常大的概念。”这是哲学家理查得·舒斯特曼在撰写“美学和后现代主义”一章时使用的开场白,但他却在为这一章节作结时,提出后现代主义“坚持的信条是:艺术和美学,在我们的社会、伦理和政治领域是如此的强大而无处不在,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创作方法 舒斯特曼 政治领域 争议性 开场白
  • 简介: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观念,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起,就牢牢地生根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之中,并伴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变化而发生内涵的变化。本文从农民工绘画题材的角度谈中国当代现实主义艺术的精神品格及其强大的生命力。

  • 标签: 现实主义 农民工题材 油画
  • 简介:张宏(1577—1652后),字君度,号鹤涧,别号鹤涧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晚明吴门大家。徐瀓《吴门画史》中记载张宏是沈周、文徵明的后传弟子,他宗法沈周、文徵明,并上追元四家和董源、巨然、米芾,又兼学北宋李成、郭熙和南宋李唐、夏圭,并融合而成自身风格。他极其重视写生,以自然造化为师,绘画作品极富真切的自然韵致及现实生活气息,相比同时期文人画中被反复描绘的清疏冷寂、远离尘世的幽山静水,多了一分平实质朴的入世精神。

  • 标签: 文徵明 元四家 夏圭 吴门画史 董源 视觉革命
  • 简介:如果说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存在着某种区别,那么这区别产生的首要背景在于“设计”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在20世纪发生了转变。传统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之为“制作”:在中世纪,工匠们常为贵族制作特定的、专属的物品。那时“最优秀的艺术家依然是工匠,而最卑微的工匠也是一名艺术家”。此时艺术与技术工艺犹处于浑然未分的状态,设计与制作总是互相包含。而在20世纪以降的现代设计中,

  • 标签: 设计教学 设计理念 现代主义 应用 传统设计 现代设计
  • 简介:本文探讨了现代主义艺术与低俗文化或大众文化的材料之间持续不断的纠缠对现代艺术的影响。通过对印象派、集合艺术、偶发艺术等流派艺术家作品的研究,阐述了低俗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复杂关系。

  • 标签: 视觉艺术 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 简介:本文探讨了现代主义艺术与低俗文化或大众文化的材料之间持续不断的纠缠对现代艺术的影响。通过对印象派、集合艺术、偶发艺术等流派艺术家作品的研究.阐述了低俗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复杂关系。

  • 标签: 视觉艺术 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 简介:芙丽达·卡罗短暂的人生适逢墨西哥新政权的建立以及文化发展的时代交替。芙丽达与她的丈夫狄艾哥·里维拉在当时积极投身到民族独立运动以及墨西哥主义艺术创作之中。芙丽达的绘画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质.其坎坷离奇的身世经历、平权思想和革命意识,都在作品中得以直接和间接体现。而墨西哥文化民族主义,也是她借助作品向世人传达的重要内容之一。画家对民族元素的运用向世人展现了古墨西哥生动丰富的历史文化。

  • 标签: 墨西哥 芙丽达 文化民族主义 自画像 创作风格
  • 简介:本文主要针对艺术史家阿尔弗雷德·巴尔的艺术理论观念,即在现代主义语境中如何阐释现代艺术的发展。巴尔通过他著名的现代艺术关系图《1890~1935年风格衍变图》,采用形式分析的方法构建现代艺术叙事模式。本文重点讨论该图表背后的艺术史观念,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其现代主义谱系的理论条件和艺术史价值。

  • 标签: 现代艺术 抽象艺术 形式分析 叙事模式 主义
  • 简介:1854年,库尔贝[GustaveCourbet]创作了一幅名为“偶遇”(TheMeeting,又名“你好,库尔贝先生”)的作品,作为库尔贝“七年创作生活”中的写实主义佳作,这幅作品一直被误认为不过是户外写生而已,为数不多的国内外研究大都关注于作品的图式运用与引发的舆论纷争,未能真实还原事件背景,也未能将其纳入到库尔贝写实主义艺术体系的发展脉络中加以考量,从而使这幅作品长期为人忽视。

  • 标签: 写实主义 艺术体系 《偶遇》 理想诉求 转型 户外写生
  • 简介:朱迪·芝加哥的装置作品《晚宴》不仅对传统艺术史的书写模式和艺术创作方式提出质疑,并凭借此作品使得重释神话学和重读历史的创作行动得以在其后的女性主义艺术中展开。本文通过回顾《晚宴》诞生的背景和分析该作品的创作样式,重新审视《晚宴》及朱迪·芝加哥对当时和后来女性主义艺术的影响,客观、中肯地评价作品及艺术家在女性主义艺术研究中的地位.

  • 标签: 晚宴 女性主义艺术 朱迪·芝加哥
  • 简介:现代主义的生成机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一问题,美国著名批评家格林伯格和当代学者德·迪弗给出了不同阐释:前者认为,现代主义的发展动力来自对艺术品质和传统的维护,媒介自律是其突出表征;后者则提出,现代主义以媒介自律的方式推动艺术“协定”的生成,在此前提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两人的不同结论,在艺术家杜尚的现成品那里形成激烈交锋。但两人的理论体现出同一指向:艺术始终是一股引领人们思索、进步的力量。

  • 标签: 格林伯格 德·迪弗 现代主义 杜尚
  • 简介:自然主义绘画风格强调追求真实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写照。自十五世纪以来,尼德兰就倡导自然主义绘画风格,以扬·凡·爱克为代表的画家沿袭尼德兰北方传统,高水准地表现空间的有效性。绘画创作达到客观性并且做到忠于真实的表象必然离不开科学的创作手段,这种必然性与尼德兰整体社会情况紧密相联。随着尼德兰北部联合七省于1604年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出来后,

  • 标签: 自然主义 绘画风格 数学理性 十七世纪 技法 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