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戏曲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但大多数欣赏者并不是仅仅注重故事情节,更主要的是欣赏演员的演技。对演员来说,如何提高艺术功底,将演技与角色的个性合二为一,做到从形似到神似,确是我们戏剧演员所面临的问题。那么作为一个演员就必须按照规范化的表演程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 标签: 表演程式 戏剧演员 乾隆 故事情节 合二为一 人物形象
  • 简介:我们常说戏曲身段是程式的,那为何程式呢?我认为“程式”它是一种定型化、规范身段动作的舞蹈套路,这些动作和舞蹈套路是演员创造角色的基本手段和技法。在戏曲表演中,有着一套程式化动作,性格则千变万化的,它是说一个演员要从具体人物形象为出发点,去掌握程式动作,根据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等不同,赋予程式一定的内容。比如像“上膀、云手、提甲、上楼下楼、进门出门、上马下马……”等,许许多多的程式化动作都是戏曲身段舞蹈动作的技术术语,而不是语言,要想成为剧中人物所表达的语言,还需要根据人物来进行不同程式身段组合运作处理,所以说,在戏曲表演中什么样人物要走什么样脚步、什么样身段;人物处在什么样环境下,还需要什么样锣经配合。程式身段在不同人物的情况下又是各异的,舞台上的各种人物表演也是多种多样的,就以舞台人物上下场来讲,它是程式的特点之一,根据人物需要的不同,人物上下场亮相是各有千秋的。戏曲论家阿甲先生说过,这种上下场的形体动作,是戏曲舞台上十分讲究的东西,它渲染着气氛,表现人物行动的向往趋向,这种趋向体现了角色行为意志、情感和风度的光彩。我们就《穆柯寨》一剧中穆桂英上场亮相来说,阿甲先生以精辟语言、精深的艺术素养作了完美的概括。

  • 标签: 戏曲表演 程式化 身段 人物形象 程式动作 舞蹈动作
  • 简介:京剧是程式化的舞台艺术,即使是戏中的“喊叫”,也有一定之规。经笔者多年摸索,试归纳成此文,如有不当,特请戏友、专家指正。“叫板”是演员在开唱前将念白尾声上扬的一种“喊叫”程式。在唱念做打四功中,“唱”多需用“板”来伴奏,“叫板”就成为“喊叫”要开唱了。但“叫板”还有使念白自然过渡到唱的衔接作用,也有使观众准备欣赏唱的含意,这是它兼有的效果吧。

  • 标签: 程式化 京剧 “叫板” 舞台艺术 唱念做打 自然过渡
  • 作者: 张乐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3期
  • 机构:中国戏曲的程式性,表现为演员的角色分行、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锣鼓等方面,都具有某些基本固定的格式规则。具体地讲,戏曲的程式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行当(角色分行)的程式性、动作的程式性、音乐唱腔锣鼓的程式性。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雷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9-19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9期
  • 机构:戏曲程式是表现生活所采取的一种艺术处理的手段,它源于客观生活。在一定的美学思想指导下,对生活动作、生活印象进行剖析、选择,抽出其中独特的美化加工,使之有一定的规范性、统一性,既是生活真实的再现,又比自然的状态中的生活更准确、更鲜明、更美。总之,一句话,立一定的准式以为法,这就是戏曲程式的形成。中国戏曲走过了漫长而坎坷不平的道路,经过八百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传承到现在,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体现在戏曲的程式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同时又不乏时代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所有论述中国戏剧的文字都不能不触及“程式”二字。的确,程式早已成为中国戏剧的个性标志之一。所谓戏剧程式,在我看来,就是一定的舞台语言(广义的)在获得观演双方的默认后的“部件性定型”,具有概括性、通用性、规范性和恒长性等特点,在一定时空内成为特定情感内容的讯息代码。这与中国民俗

  • 标签: 戏剧程式 程式化 中国戏剧 婚嫁 哭嫁歌 通用性
  • 简介:一个演员如果不讲究角色个性,不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只知套用现成模式,结果只能是千人一面毫无魅力可言.一旦能从情感体验出发,那么即使套用现成模式,在表演力度,分寸上稍作调整,这些程式就会成为某种情感的外化,成为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段.

  • 标签: 情感体验 演员 情感 人物塑造 《杜十娘》 表演程式
  • 作者: 田莉莉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写意性和虚拟性作为戏曲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戏剧观念,明代戏剧家王骥德在《曲律》中说:“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以实而用实也易,以虚而用实也难。”虚拟性,正是“以虚而用实”的完美诠释。虚拟性也使中国戏曲与其他戏剧形式相比,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弹性,首先是时空变换的自由,完全不受场景的制约,可以很自然地从一种情境进入另一种情境。其次是虚拟性使戏曲不受物质条件的束缚,不需要为舞台布景和道具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第三,虚拟的手法解放了戏曲的舞台,给创作者带来了艺术表现的自由,大大地开拓了表现生活的领域,同时培养了观众的想像力。演员通过表演,在有限的舞台上,表现出无限的生活情境,让观众产生多种多样的联想。因此,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联想就共同参与并完成了戏曲的艺术创造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斯坦尼体系传到中国,成为话剧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演剧指南。建国后,斯坦尼体系也开始在戏曲界流播,要求演员运用它来演戏。从那时(50年代)起戏曲界对斯氏的接受,就发生了一些矛盾,但由于当时政治气氛较紧,演员们有不同意见和抵触情绪不敢直说。

  • 标签: 戏曲程式 戏曲演员 演员们 行当 戏曲界 拼出
  • 简介:对于戏曲程式化,戏曲评论界一直是褒贬不一,更有甚者将目前戏曲的发展危机归罪于戏曲程式化,本文试图从我国艺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戏曲程式化所面临的困境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希望有助于戏曲艺术在现阶段的传承与发展。

  • 标签: 戏曲程式化 保护 传承 创新
  • 简介:我们知道,京剧是以唱、念、做、打、舞为主的综合性艺术,艺道很深,技巧性很强.二百多年来,历代的京剧艺术家们不断地创造、丰富,逐步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表演程式.前辈京剧艺术家们,运用这种程式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由于灵活多变地运用这种程式,于是形成了各种艺术流派。

  • 标签: 京剧艺术家 表演程式 艺术形象 艺术流派 技巧性
  • 作者: 张军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戏曲上下场,唱、做、念、打和音乐伴奏,都有一定规格,大家叫它程式。这种形式,角色的上场下场,或以音乐将他们送出来,送进去;或以舞蹈将他们耍出来,耍进去;或以歌、白将他们唱出来,唱进去,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声色之娱,而是表现环境的转换、人物的性格和事件的发展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四川薅草锣鼓是巴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在劳动人民的创作、实践与传承过程中,薅草锣鼓的艺术形式形成了多方面的程式化属性,特别是在文学范式、戏剧性展开、创作与演出等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征。四川薅草锣鼓的程式性满足了“人”的精神与情感需求,这是它得以存在的理由,也是它能够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环境下继续发展的动力。

  • 标签: 巴文化 薅草锣鼓 程式性
  • 简介:本期所载《运用艺术的魔棍》,虽不能算锦绣篇什,却也不乏精到的思虑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它们或探寻戏剧艺术的发展脉络;或予测戏剧之未来,或抒独到的一孔之见;焦思忧虑,溢予言表;从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看得出来是挚着于戏剧的现实的,是为社会主义戏剧的繁荣而忧思、寻觅、操劳着的。

  • 标签: 舞蹈身段 纱帽翅 内在心理 林冲 白虎堂 疾步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