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蜀山图哥矢》拓本为我国元代赵孟频书迹,其尾页还附有明代陈继儒、李流芳,清代陈奕禧三人跋文。全本刻工精良,拓印清晰,不失为一件书法、刻工、拓印三绝之艺术作品。

  • 标签: 拓本 考述 艺术作品 陈继儒 李流芳 刻工
  • 简介:学术界一直认为敦煌写本不是以"五言长城"闻名的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而事实上,恰是这位中唐著名诗人在任江州刺史期间写的.只不过在流传过程中又经敦煌文人修改润色而已.

  • 标签: 刘长卿 江州刺史 敦煌写本 《高兴歌》
  • 简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一位名叫路易斯·当德莱尔的音乐家来到侗乡采风,在黔东南的一个寨子听了侗族大的演唱后,他赞不绝口,认为是人间仙乐,于是在1986年10月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他邀请了9位侗寨姑娘到巴黎演唱侗族大。据说那9位姑娘整整演唱了1个小时,歌声倾倒了整个巴黎。艺术节执行主席听了侗族大演唱之后激动地说:“在亚洲的东方一个仅几十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保存这样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这在世界上实为少见。”

  • 标签: 侗族大歌 少数民族 合唱艺术 艺术节 演唱 音乐家
  • 简介:<正>《白雀》是历史上西汉金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王重民先生在发表于1935年12月出版的《北平图书馆馆刊》九卷六期上的《金山国坠事零拾》一文中,据本为一卷而被撕裂为二的P·2594和P·2864卷背,首次校录了这篇名作。王重民先生的这篇文章,在他含冤去世之后,又被收入他的由中华书局于1984年4月出版的《敦煌遗书论文集》。然而,王重民先生的录文,一方面,刊于《北平图书馆馆刊》者与收于《敦煌遗书论文集》者,互有出入;另一方面,前后两次刊发的录文,与所据原卷相较,校勘均有未妥之处。特别突出的是,所据原卷上《白雀》尾部的“乙丑年二月”等几行杂写。如同李正宇《谈<白雀>尾部杂写与金山国建国年月》(《敦煌研究》1987年第3

  • 标签: 敦煌遗书 敦煌研究 归义军 中华书局 文字引用 校录
  • 简介:新疆建省后,南疆各地红钱短缺。自1886年起,库车和阿克苏两局因规模较大,附近产铜较丰,承担起其他钱局铸造红钱的任务。此种委托铸红钱(彩图见封面),背面都有两个不同的局名:满文或满、维文为铸造局名,汉文穿上字为发行局名,穿下“十”字为官铸好钱的例行标志。

  • 标签: 红钱 中国 新疆 铸造规模 图案文字
  • 简介:<正>巴黎藏伯2555号唐写卷中,有岑参《冀国夫人辞七首》,自罗福苌陆翔以下诸家卷子目录,皆未能详。唐宋著录《岑参集》十卷,犹有散佚,陆游在嘉州时,“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余篇,刻之以传”,其《夜读岑嘉州诗集》所云,“零落才百篇,崔嵬多杰句”是也。陆辑佚诗,是否收此七首,无从得知。今传正德庚辰济南七卷本诗及嘉州四卷本集,则未收入。敦煌写卷可为本集增补重要篇什,并有助唐史之阙闻。《辞》始见于李嘉言《岑诗系年》,然多缺讹,且定为乾元广德间,两京收复后,裴冕封冀国公,岑参居长安时作,却与诗之内容不符。任半塘先生《敦煌辞总编》确考参之行年,与诗之本事地望,改订为大历三年羁滞成都时,为崔宁妻作,于冀

  • 标签: 补释 唐史 节度使 唐宋 御史大夫 地望
  • 简介:萨满作为人神中介,其学成后,在古代都有各具特色的神验仪式。至近世,大部分民族专门的萨满神验仪式融合在某些综合性祭礼中,但某些民族仍保留了某种萨满神验仪式,如满族的抬神仪式。在锡伯族中,保留了完整的神验仪式。据贺灵、佟克力《锡伯族历史与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一书记载:新疆查布察尔地区锡伯族保留了清代后期的《萨满》,原文为锡伯文,萨满尔喜抄录,奇车山译,并有三幅相关的神图。萨满是锡伯族新萨满学成仪式上所唱的神,表达了新萨满从普通人成为萨满的心灵旅程,较典型地展现萨满的神灵世界,反映了萨满教的某些重要观念,简析如下:

  • 标签: 萨满教 锡伯族 心灵 新疆人民出版社 清代后期 仪式
  • 简介:儒家的思想文化观念很早就已在敦煌地区扎根传播,形成了忠君孝亲的道德人伦观念.特别是作为儒家基本道德伦理观的"孝亲"观念,在古代敦煌得到了特别的提倡和发扬.佛教传入之后,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发生密切交融.从敦煌佛教辞可以看出,佛教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努力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契合之处,对共同的伦理内容给予强调和突出,并注意积极吸收儒家的思想观念,从而缩短了两种文化的差距,使佛教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其结果一方面是佛教经义中融进不少儒家思想,出现了佛教的中国化、儒学化,另一方面是佛教思想观念大量融入中土文化,大大丰富发展了中土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固有内容,并最终成为中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 标签: 敦煌 佛教歌辞 儒家思想 孝亲 调合
  • 简介:(五)、内志撰写时间小识今按墓志和内志,明德夫人死后第二年,即“乾德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安厝于成都府成都县文学乡成均里之南原”;王宗侃则是“其年(乾德五年)十一月六日……葬于国门之东亢灵池县强宗乡花严里龙辏原”,也就是现今发掘的这座魏王夫妻合葬墓所在地——成都市东近郊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五组。“安厝”与“葬”固不相同。盖明德夫人之棂柩,

  • 标签: 五代 前蜀 魏王墓 考古学
  • 简介:1997年9月下旬,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五组,因当地砖厂取土,发现一座大型砖室墓。本区文物工作者闻讯.即刻前往察勘。探知这是五时期前蜀开国元勋、魏王王宗侃及妻明德夫人张氏合葬墓。入葬时间是公元923年,农历十一月六日。该墓因已严重毁坏,报经市、区主管部门同意作为残墓,由成都市考古队指导龙泉驿区文物工作者按章进行清理。现场清理工作,于当年10月2日至11月10日完成。兹予择要介绍于后。

  • 标签: 砖室墓 考古 文物工作 五代时期 明德 成都市
  • 简介:2004年4月,山东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在搞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了2座五时期的墓葬。两墓东西排列,基室已被破坏,仪存韩悦以、韩传以两盒墓志铭。基志铭的出土,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

  • 标签: 莘县 五代 韩氏兄弟 墓志 考释
  • 简介:时期的前后蜀铸币刘敏五时期,地处西南之域的古蜀四川,曾先后建立了前蜀政权和后蜀政权。关于前后两蜀的铸币问题,因受史料和传世品的局限,研究成果甚微,且历史遗下的争论性问题亦多。据我所知,专门研究这方面的文章不多。本文拟就考古发掘和窖藏出土实物与文...

  • 标签: 五代时期 前后蜀 《十国春秋》 元宝 铁钱 五代十国时期
  • 简介:唐代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唐人具有容山涵海的气魄,不仅对传统文化继承发扬,而且对外来文明兼收并蓄、汲取精华,从而形成了气象万千、璀璨夺目的大唐文明。这种开明气象表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其盛装丽服亦是一个方面。唐代妇女之服饰一改汉晋深衣旧习,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开放态势,以华美的服装、靡丽的妆饰、精美的饰品等,将中国古代妇女的服饰形象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五延续唐朝凤,在我国古代服饰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 标签: 妇女服饰 唐五代 中国封建时代 外来文明 唐代妇女 古代妇女
  • 简介:瓶口呈漏斗状,口部较深。细长颈,圆腹曲收,圈足略外张。瓶口外侧、颈部均饰弦纹。两侧肩部与腹底有对称桥形穿带,之间为带槽。肩部饰有放射状叶纹、弦纹,腹部垂饰联珠灯笼纹。通体饰褐釉,圈足内底无釉。

  • 标签: 瓷瓶 肩部 颈部
  • 简介:公元907年,在中国黄河流域先后更替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在长江流域则有前后蜀、南唐、吴越等国,史称“五十国”。这些新建立的割据政权,出于自身的需要,纷纷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宋人刘道醇《五名画补遗》、黄休复《益州名画录》、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等画史的记载,当时的文化中心主要集中在今西安、洛阳、开封、成都、南京等城市及其邻近地区。其中,尤以较少受战争破坏的成都最为繁荣兴盛,成为五时期重要的绘画中心之一。五西蜀绘画在宗教壁画创作,人物变形和花鸟写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上承唐韵,下开宋风,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理政治、画院管理、寺庙壁画,书画收藏等方面对五西蜀绘画发展和繁荣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求教于专家、学者。

  • 标签: 五代 割据政权 益州 南唐 洛阳 后蜀
  • 简介:晚唐,藩镇割踞,出现了五十国的局面,福建属闽国。闽太祖王审知,字信通,唐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唐昭宗李晔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以福州为威武军,拜审知节度使,封琅琊王。唐亡,梁太祖朱温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又加拜中书令,封闽王。审知殁于后唐庄宗李存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在位二十九年。嗣后由其长子延翰、次子延钧、孙继鹏(延钧之子)、三子延羲、四子延政相

  • 标签: 永隆通宝 铁钱 子延 闽太祖 开元通宝 后唐庄宗
  • 简介:<正>国画是我国已有千年历史的传统艺术之一,民族色彩十分浓厚。其发展历史,仔细分析起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性。五时期的西蜀画派,就是其特定阶段与地域的代表之一。一、西蜀画派的特点西蜀画派,是前、后蜀统治区域内的画师形成的派别。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三:

  • 标签: 西蜀 五代时期 道释人物画 翰林待诏 画师 黄筌
  • 简介:都城屡迁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论及其原因,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三都城屡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人口作为社会的主体,也无疑在三迁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本文着重从人口的角度来分析三都城的屡迁。

  • 标签: 三代 迁都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