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钦州市启动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后妊娠期梅毒母婴传播的发生情况。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钦州市共有230336例孕妇进行梅毒检测,检出梅毒阳性740例,并进行母婴阻断,对梅毒母婴传播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钦州市孕妇的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三年间分别是3.9‰,、3.1‰、2.7‰;母婴传播率明显下降,分别是3.2‰、2.4‰、1.5‰。梅毒感染与孕妇及其配偶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有关。母婴传播率与是否经过规范驱梅治疗有关。结论加大力度对特殊人群进行梅毒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提高育龄妇女及其配偶筛查的意识、规范地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梅毒的母婴传播,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 标签: 妊娠期梅毒 母婴传播 综合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职业暴露现状,探讨职业暴露后实施预防措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灵山县2008—2011年发生的22例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进行分析。结果22例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中,其中医务人员15例,公安司法干警7例。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有15例,占68.2%;其次是经皮肤或粘膜接触,有5例,占22.7%;有2例为抓伤,占9.1%。暴露级别一级3例,占13.6%;二级17例,占77.3%;三级2例,占9.1%。暴露源级别重度6例,占27.3%;阴性8例,占36.4%;暴露源不明8例,占36.4%。22例中20例(90.9%)采用药物进行预防用药,8例(40%)全程服药。所有暴露者经6个月观察,随访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较容量发生HIV职业暴露,应加强职业暴露的宣传和培训,降低职业暴露发生,提高正确处理职业暴露的水平。

  • 标签: 艾滋病 职业暴露 处理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贵港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辅助临床对新生儿黄疽的确诊。方法以经典抗球蛋白法与微柱凝胶卡式法对所有送检本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惠儿做HDN血清学筛查,如果HDN血清学筛查结果为阴性的,与临床取得联系以查证黄疸的病因。结果引起新生儿黄疽的原因统计如下:ABO-HDN发病率:97.5%、Bh—HDN发病率:96.8%、新生儿肝炎:64.5%、肝胆道阻塞:58.5%、G-6-PD缺乏:55.5%、遗传性代谢紊乱:0、不足月早产:0。不同病因组间差异具有£i升学意义。结论广西贵港地区新生儿黄疽的发病原因主要以母婴血型不合为主要原因,提议孕妇在怀孕期间做好产前抗体筛查与血型抗体效价监测对预防新生儿黄疽与产后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病因 地区性研究 血型抗体效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广西宜州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实施效果评价,为今后相关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方法建立健全完善项目管理机构,制定项目计划,任务指标落实,加强督导评估,认真组织项目实施。结果各项指标均能较好地完成。结论广西宜州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实施效果好,对当地或外地同行今后相关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全球基金 项目实施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做好"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降消"项目)工作,提高驻县蹲点专家工作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广西自治区"降消"项目驻县蹲点专家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评估专家工作完成情况,规范项目管理。结果2012年驻县专家参与危重孕产妇抢救的成功率达100%,较2006年提高,抢救成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5.202,P=0.019)。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16.51/10万,较2006年明显下降,降幅达37.33%。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62,P=0.00)。结论驻县蹲点专家提高了县乡两级产科质量和规范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转诊网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必要坚持开展驻县蹲点专家指导工作,整合人力资源,发挥专家优势,形成长效机制。

  • 标签: 降消项目 产科急救 孕产妇死亡率 母婴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灵山县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风险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依照《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检验。结果采集7类食品90份样品,共检出致病菌4株,总检出率4.44%。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3.3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2.50%,沙门菌检出率1.43%;未检出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和阪崎肠杆菌。结论在灵山县食品流通领域中食品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机率较大,特别是集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 标签: 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十二.五”规划中期麻风病防治工作评估,更好地推动麻风病防治工作开展,促使终期麻风病防治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方法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麻风防治工作网络,实行目标考核;推行市包乡、乡包村、村包屯、屯包户、户包人的“五级联动”的麻风防治工作新模式。结果麻防宣传覆盖自然屯100%,受教育约100万人次;共查73212人,历年治愈病人没有复发病人,排查791人,仅发现报病1例新病例,患病率仅0.154/10万。结论宜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期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对麻风病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麻风病防治 工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西横县2005-2012年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及x2检验、动态数列、相对危险度等统计学方法,对广西横县乙肝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2年广西横县共报告乙肝9040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1.93/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561;2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危险度突出,20岁、30岁组为高危人群;发病以农民、工人、学生为主,占总发病人数的86.64%;无明显的季节性;地区发病有相对集中趋势。结论随着乙肝疫苗的应用,乙肝发病年龄明显后移,控制乙肝的流行应在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加大对中青年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同时加强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重视安全注射,开展健康宣传教育等措施以控制疫情。

  • 标签: 乙型肝炎 流行特征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宜州市周边乡镇农村适龄妇女进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阳性患者予以阴道活检确诊,以便了解该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疾病情况,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方法2011年三月到十一月宜州市周边乡镇农村适龄妇女4200例进行宫颈刮片检查,用巴氏染色,TBS分级报告,阳性者做阴道镜取标本活检确诊。结果巴氏涂片阳性率2.5%(105/4200),达到癌变程度的占0.15%(6/4200),其中4例达宫颈癌变程度妇女病理诊断符合率100%;有85例阳性者做阴道镜取标本活检,癌前病变检出率与涂片检查对比符合率90.1%(77/85),其中ASC90%(64/71),LSIL87.5%(7/8),HSIS100%(4/4),宫颈癌100%(2/2)。从此看出,宫颈癌筛查方法简单,经济适用,准确率不低,是城市周边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和基层医院妇科检查是佳方法。

  • 标签: 宫颈刮片 巴氏染色 TBS分级报告 周边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 基层医院妇科检查
  • 简介:目的通过对百色市2012年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分析,总结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编辑的信息采集、录入、汇总等成功管理的经验,找出差距,确保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制定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做好出生医学证明发证管理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对百色市2012年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管理主要相关结果指标和信息管理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分析。结果在随机抽查的25个签发单位中,总评合格的21家,限期整改的4家,有些签发单位编辑信息存在错项、废证率过高、当年活产发放率低,《广西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软件》信息数据备份不及时、不规范,月报、年报上报不及时,各种登记台账不健全、记录不完善,资料归档、保密工作、签发单位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质量控制还需加强。结论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管理网络队伍建设,加大对签发信息人员培训力度,结合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签发信息人员工作与绩效考评挂钩,按照百色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试行)的要求,做好质控,利用《广西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软件》,做好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数据的录入、登记,利用市妇幼保健院的网站,做好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数据的备份与上报,确保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数据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 标签: 出生医学证明管理 质控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隆安县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制约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常规报表、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和评审资料对隆安县2001~2012年12年间孕产妇死亡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隆安县2001~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孕产妇死亡率由30.31/10万上升到52.11/10万,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3.46/10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主要影响因素①交通、经济、文化等滞后导致部分孕妇不能住院分娩;②孕妇保健意识差,存在整个孕期没有产前检查现象,医疗保健机构保健意识不够强,高危孕妇管理不到位;③县、乡两级产科人员处理产科危急重症能力偏低。死亡评审由于个人及家庭知识技能及态度问题,决定就诊延误和家庭分娩是导致可避免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大县乡产科能力建设力度,增加产科人员编制,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及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与转诊是进一步降低隆安县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孕产妇 死因构成 死亡率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