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锁定螺钉固定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从2020年3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动态锁定螺钉固定,二组采用普通锁定螺钉,比较两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更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锁定螺钉固定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突出,生活质量佳,手术指标理想,为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广泛利用。

  • 标签: 动态锁定螺钉固定 胫骨远端骨折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以嗜铬细胞瘤为例,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共计3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研究组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心理干预、用药方面管理等,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护理之后,患者护理有效率、满意度均较高,住院时间缩短,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均较高,对比对照组,P<0.05。结论:为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效果理想。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动态血压监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研究,通过使用动态心电图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观察其诊断的结果及其应用的价值。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心肌缺血的患者122例,并使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选取的122例研究对象有62例患者存在缺血性ST段改变的现象,在该部分患者中,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现象的患者人数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人数比例为35:27。从数据上来看,无症状的患者检出人数更多,但在其病症持续发作的时间、ST段下降幅度的变化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高年龄段的患者其发病率和检出率更高。所有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以上研究内容显示,使用动态心电图对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呈现出的诊断结果更精准,可以进一步为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争取最佳的时间。因此,在对该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应对该种诊断方式进行积极的推荐和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在骨科患者中运用动态肌力康复训练治疗PFPS髌股疼痛综合症(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血管源性晕厥应用动态心电图( dynamicelectrocardiogram, dECG)或常规心电图( routineelectrocardiogram, rECG)的监测效果,旨在为临床上心血管源性晕厥的确诊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血管源性晕厥患者 27例,对全部入选者均行 rECG和 dECG监测(分为 rECG组和 dECG组),比较两种心电监测模式的检出率和分析心血管源性晕厥诊断结果。结果: dECG组心源性晕厥检出率( 39.62%)和 rECG组( 35.85%)差异不显著( P> 0.05); dECG组心电图诊断结果和 rECG组差异不显著( P> 0.05)。结论:对心血管源性晕厥患者进行 dECG监测或 rECG监测在检出率及病因分析方面均存在一定监测价值,并无显著差异,但 dECG的监测效果稍高一些。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考虑患者需求,选择适宜的心电监测方式。

  • 标签: 心血管源性晕厥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4h心电图在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21年7月~2023年2月期间于本院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临床研究,患者术后均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需持续72h,依据检查结果分析术后无恶性心律失常、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差异及24h动态心电图对恶性心律失常诊断效能。结果:(1)PCI术后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中SDNN、SDANN-index、24h-QTV低于无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h动态心电图对恶性心律失常诊断敏感度为96.15%,特异度为95.24%,诊断符合率为95.89%。

  • 标签: 24h动态心电图 AIM PCI 恶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 MRI与 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伴肝癌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35例肝硬化伴肝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对比 MRI与 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硬化并肝癌的检出率和影像学特征。结果:入组 35例患者,检出病灶总计为 46个, 2例患者 2个病灶< 10mm, 10例患者 15个病灶介于 10~30mm间; 13例患者 17个病灶介于 30~50mm间,余 10例患者计 12个病灶超过 50mm。 CT动脉期、延迟期的检出率略低于 MRI,但两种方法检出率并无明显差异 (P> 0.05); MRI门脉期的检出率低于 CT(χ2=8.222,P=0.004); CT与 MRI对典型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 84.8%(39/46)、 82.6%(38/46); 46个病灶中经过 CT扫描发现可见包膜共计 26个,其中边缘光整者计 18个,边缘欠清晰 8个,且伴有不完整环状强化。经 MRI扫描发现可见包膜 28个,边缘清晰计 19个,有完整环形强化可见,边缘模糊 9个,伴有不完整环状强化。结论: MRI对于肝硬化伴肝癌的定性准确度较高,可从多个角度乃至多个方位对病变予以显示,而且分辨率高,扫描用时较短,建议临床将 MRI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肝硬化 肝癌 MRI CT 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进行治疗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达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电图,实验组进行动态心电图。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效果高于对照组,本次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准确性、实用性以及舒适性等评分高于对照组,本次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效果比较好,该检查模式的检出率比较高,还可以提升检查的准确性和舒适性,值得社会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应用于病毒性脑炎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8月接诊的17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动态脑电图)与对照组87例(常规脑电图),比较两组重、中及轻度各项检出率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总检出率指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脑电图方法可有效提高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检出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动态脑电图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管理模式在门诊采血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3-4月之间,选取对象为300例在我院门诊进行采血的患者,将3月的150例未实施动态管理模式的采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将4月150例实施动态管理模式的采血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动态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的平均等候时间和满意度评分,依据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动态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的平均等待时间比实施前患者的短,满意度评分比实施前患者的更高,两组对比(P<0.05)。动态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97.33%)高于实施前(81.33%),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门诊采血室护理工作中,应用该动态管理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对采血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前列腺癌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诊断得到确诊。术前对患者分别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CT技术检查,统计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 对前列腺癌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诊断,能够获取对患者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前列腺癌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CT 诊断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接诊的60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所选患者均进行手术的治疗,实验组选择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对照组选择常规检测,对比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少,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救治患者使用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能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 标签: 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外伤 手术救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72名患有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患者和70名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昼夜之间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压和心电图监测,观察对比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血压、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根据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发现,患有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患者组血压值要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P<0.05);通过夜间观察发现该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要显著高于高血压患者组(P<0.05)。结论:通过对肾实质性患者进行昼夜密切动态血压以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发现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可以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

  • 标签: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SSS患者为研究组,另择取同期收治的7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24h总心率(67586.52±13.28次/min)、24h平均心率(56.32±3.47次/min)、心率最高水平(89.32±3.17次/min)及心率最低值(36.14±3.68次/min)低于参照组116549.75±14.23次/min、76.63±3.39次/min、136.65±3.76次/min、56.32±3.47次/min;研究组窦房传导阻滞检出率(10.00%)、交界性逸搏心心律检出率(78.57%)、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11.43%)、窦性停博检出率(72.86%)及游走心律检出率(60.00%)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诊断价值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以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医院对2022.5-2023.5期间,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予以研究,简单随机化分对照/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见性护理+24h动态心电图监护。比较护理满意度、临床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P<0.05)。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观察组较佳(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可改善患者满意度,辅助治疗工作开展,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24h动态心电图监护 冠心病 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