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为对象,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测,以最终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得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准确性、有效性,总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病例检查结果显示,74例疑似甲状腺瘤患者的阳性率为78.38%、阴性率为21.62%。以病例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甲状腺肿瘤的敏感度为91.38%、特异度为87.50%、阳性准确率为96.36%、阴性准确率为73.68%。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甲状腺肿瘤有着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准确率,能够为临床早期确诊甲状腺肿瘤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临床检验 甲状腺肿瘤
  • 简介:摘要:药物成分分析需要以分离分析技术为依据,在对检验方法的多样性、先进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中,对提高药物检验水平方面有积极作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在实际应用中,分析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应用原理,并对药物的不同成分进行检验,重点对皂苷元、生物碱、氨基酸等含量进行测定,旨在通过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实际应用与分析,提高药物分析水平。

  • 标签: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药物分析
  • 简介:摘要: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是常用的医疗设备之一,其使用过程涉及多项关键技术,具有一定复杂性。本文首先简要讨论了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基本原理与问题,接着重点讨论了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使用的主要技术,旨在强化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的使用水平,促进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技术的发展。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 医疗仪器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80例进行实验,选取时间2018年3月-2019年3月,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0例。这中间,参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的方法,观察组则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检验的阳性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检验阳性率的比较上存在差异,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筛查的过程中,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提高乙肝检验的阳性率,确保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因此,此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 分析技术 临床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于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有效性。方法:共纳入38例肿瘤患者(研究组)以及38例体检健康者(参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8至2020-12。采取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其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等肿瘤生物标志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CEA、AFP、CA199、CA153、CA125等肿瘤生物标志物分别为(7.10±2.32)ng/mL、(10.20±0.45)ng/mL、(40.65±5.10)U/mL、(40.67±4.19)U/mL、(45.33±6.91)U/mL,均明显高于参照组(2.75±0.31)ng/mL、(4.28±0.20)ng/mL、(13.46±2.37)U/mL、(6.52±1.08)U/mL、(6.46±1.16)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于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为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以甲状腺肿瘤患者为观察主体,探究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免疫检验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甲状腺肿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研究分组根据抽签方式进行,红色签为对照组(n=34),检验使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蓝色签为观察组(n=34),检验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比较两组检查情况。结果:以病理检验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观察组中确诊33例,检测准确率为97.06%;对照组中确诊30例,检测准确率为88.2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1.943)。结论: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检查,能够使其检验准确率得到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4月我院诊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参考组,两组均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肿瘤生物标志物,对比检验结果及检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各项肿瘤标志物检验结果均较参考组明显更高,且各项指标阳性率同样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对于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鉴别正常患者与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值得参考借鉴。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在乙肝病毒和其核心抗体的定性检测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把2016年8月到2018年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乙型肝炎患者42人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样本进行空腹抽血并进行ELISA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试后进行比较。结果: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的关于抗IgG抗体和抗IgM抗体的检出率上要高于ELISA法的检出率(P<0.05)。结论: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较酶联法在乙肝病毒及其核心抗体的定性检测中更具优势。

  • 标签: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 乙肝病毒 核心抗体 定性检测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在梅毒筛查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到2020年期间160份梅毒筛查试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实验检测结果,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在梅毒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化学发光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较高。结论化学发光检测法在梅毒检测中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性,阴性阳性检出率也较高,抗感染能力较强,该检测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梅毒特异性抗体 梅毒筛查 可行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40例病理检查确诊甲状腺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选择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4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进行生化免疫检验,对比两种方法和两组观察对象的各项检测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组内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TPOAb、TGAb、SIL-2R、IL-35和IL-17等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状腺肿瘤组观察对象TPOAb、TGAb、SIL-2R、IL-17等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35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照观察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89例乙肝患者当做研究样本,并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过程中给予所选患者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密切观察并比较上述两种检测方式在血清标志物中的检出情况。结果:化学发光法在HBsAg中的阳性检出率为70.79%,在HBeAb中的阳性检出率为38.20%,在HBeAg中的阳性检出率为3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10.241/12.749/11.125,P<0.05)。结论:与酶联免疫法相比,化学发光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既能提升乙肝病毒的临床检出率,又能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值得在鉴别诊断工作中持续应用或推广。

  • 标签: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比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疾病类型、特点,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的具体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甲亢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取42例,分别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均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患者知情配合参与,比较3组受试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以及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情况。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学发光、放射免疫法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甲状腺肿瘤 甲亢 符合率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临床应用效果及准确性。方法:选取经超声诊断后疑似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76例行对比性临床研究,研究时间段:2019年1月~2021年10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于病理检查前予以对照组(n=37)常规血生化免疫检验,观察组(n=39)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血生化检验。比较两组甲状腺球蛋白、球蛋白抗体血清检验值差异,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诊断效能。结果:(1)观察组检验所得Tg(672.51±45.48)μg/L、TGAb(13.98±2.85)IU/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诊断敏感度为93.94%、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92.31%。结论:相较反射免疫法检验,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血清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验所得Tg、TGAb数据更具真实性,且具有较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优势。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甲状腺肿瘤 生化免疫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材料在难愈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我院进行难愈创面治疗的患者72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成接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材料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传统皮片移植治疗的对照组各36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凋亡基因和创面炎性因子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53、Bax和Caspase-3基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双层人工真皮 修复材料 难愈创面 炎性因子 凋亡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牙齿矫正中不同材料矫正器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通过牙齿矫正器进行口腔牙齿矫正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65)和治疗组(n=65),对照组选择弹力结扎圈进行固定治疗,治疗组选择不锈钢结扎钢丝进行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扎时间、拆除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展开比较,对照组低于治疗组,组间表现出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材料矫正器 口腔牙齿矫正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锆全瓷材料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3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按照摸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贵金属烤瓷冠修复,研究组(35例)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比二者修复效果。结果:在边缘密合性、邻接关系、颜色匹配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外形、表面质地上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对牙体缺损应用氧化锆全瓷材料进行修复可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在边缘密合性、美观度及固位情况上均效果良好。

  • 标签: 氧化锆全瓷 牙体缺损 嵌体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常用材料Dycal、MTA及iRoot BP Plus在乳牙深龋露髓时行直接盖髓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抽取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后牙邻面龋齿患者进行材料充填治疗中的充填材料选择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来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后牙邻面龋齿患者,利用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甲、乙、丙、丁四组,甲组选择银汞合金材料填充治疗,乙组选择银粉玻璃离子材料填充治疗、丙组选择松风 beautifill 材料填充治疗,丁组选择beautifill+1bond黏合剂填充材料治疗,比较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丁组复诊情况明显好于甲组、乙组、丙组(P

  • 标签: 后牙邻面龋齿 材料填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将80例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40例,博特医用胶原修复膜)与观察组(40例,海奥口腔修复膜),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0d骨厚度[(2.65±0.43)mm]、植骨厚度[(2.44±0.47)mm]由于观察组[(2.15±0.42)mm、(2.19±0.31)mm](P<0.05);观察组修复成功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在牙种植中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可获取较好临床效果,不仅能够加速新骨再生,增加修复成功率,也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修复膜材料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近几年来的发展现状以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制备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殊要求以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临床以及科研等领域的应用与研究,为今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

  • 标签: 高分子材料 医疗器械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