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玫瑰糠疹患者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氯雷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独行氯雷他颗粒治疗,观察组联合行复方甘草酸苷、氯雷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见效时间。结果:对照组单独行氯雷他颗粒治疗,观察组联合行复方甘草酸苷、氯雷他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氯雷他定 难治性玫瑰糠疹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前列地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将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 7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 n=39)与对照组( n=39),两组均予以营养、保肝退黄等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HBV-DNA转阴率为 87.18%,对照组转阴率为 58.9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 ALT、 TBIL均较治疗前降低, PTA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 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前列地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前列地 ;复方鳖甲软肝片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指的是乙肝病毒检查结果为阳性,病程超半年或发病日期不确定有慢性肝炎临床表现的患者,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呕吐等,且患者常合并肝硬化,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 [1]。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目前主要采取抗病毒治疗的方法,而临床实践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该方法的近期疗效不足且对肝功能指标改善不佳。近年来,本院在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前列地结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2月本院收治的 7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2]。( 2)患者均无药用禁忌,同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2)患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研究组 39例,男 24例,女 15例 ;年龄最小者 43岁,年龄最大者 74岁,平均年龄( 58.5±2.4)岁。对照组 39例,男 22例,女 17例 ;年龄 41~ 73岁,平均年龄( 57.9±2.6)岁。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患者实施常规营养支持、保肝退黄及补液等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患者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内蒙古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準字号 Z19991011,规格 0.5g*48s), 4片 /次, 3次 /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注射液(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 H20084565,规格 1ml: 5μg)治疗,主要是将 1~ 2ml前列地注射液加入到 10ml生理盐水中给予患者静脉滴住, 1次 /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1个月后评估疗效,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的治疗药物,同时均予以两组患者优质护理。     1.3 观察指标 ( 1)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 HBV-DNA转阴率。( 2)治疗前后均抽取患者 4ml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液,经离心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等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V-DNA转阴率    经过 1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 23例 HBV-DNA转阴,转阴率为 58.97%。研究组 34例转阴,转阴率为 87.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885, P=0.005)。     2.2 肝功能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但研究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 P<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的肝脏病变,患者常合并肝硬化这一不良情况。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常规给予患者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这一中药制剂治疗,该药物具有化瘀解毒、益气养血的功效,对肝损伤有效防护及抑制贮脂细胞增殖,减少胶原蛋白沉积及抑制肝硬化进展,然而单一用药存在局限性,因此临床中常提倡联合治疗的方法。乙型肝炎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指各种病因综合作用引发的肝脏弥漫性、慢性、进行性病变,是由慢性乙型肝炎逐渐发展演变而来,若不积极药物干预,病变活动时具有极强的感染性。有研究表明,乙型肝炎转化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概率较高,且提高了该疾病的致死率。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用药上,常选用前列地这一药物,该药物具有保肝的作用,采取静脉滴住的用药方式,可以稳定肝细胞内膜系统与细胞膜,如此达到组织肝细胞坏死、稳定肝细胞内氧化还原系统及改善肝脏微循环的效果,将药物同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 [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在 HBV-DNA转阴率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幅度上,研究组也明显较对照组显著,该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采取前列地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短期病毒转阴率,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任亚青 . 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 18( 10): 19-20.     [2]孙莺莺 . 恩替卡韦与前列地联合应用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5( 15): 100.     [3]袁剑峰, 张翠芳, 王佐兵, 等 . 维生素 D联合前列地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观察 [J]. 肝脏, 2017, 35( 9): 54-56.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对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选择替诺韦酯 +拉米夫药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05月~ 2018年 07月收治的 88例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药物;对照组( 44例):选择拉米夫药物展开治疗;观察组( 44例):选择替诺韦酯 +拉米夫展开治疗;对比治疗治疗。结果: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 24w( 56.82%)、治疗后 48w( 68.18%) ALT复常率对比,观察组( 84.09%)、( 97.73%)均获明显提升( P<0.05);治疗前,在 HBV-DNA血清载量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 P>0.05);治疗后 24w、治疗后 48w,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 HBV-DNA血清载量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减少( P<0.05)。结论: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替诺韦酯 +拉米夫药物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 ALT复常率的提升以及 HBV-DNA血清载量的降低,效果显著,最终对于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好转,奠定基础。    【关键词】替诺韦酯;拉米夫;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效果    艾滋病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出现,均会对患病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果两种疾病合并出现,则威胁性呈现出更为明显增加,对此需要及时展开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 [1]。本次研究将针对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明确最佳治疗方法,以此说明替诺韦酯 +拉米夫药物应用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6年 05月~ 2018年 07月收治的 88例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药物;对照组( 44例):男 30例,女 1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35岁~ 49岁,平均年龄为( 41.52±2.59)岁;病程分布范围为 4个月~ 10个月,平均病程为( 6.25±1.03)个月;观察组( 44例):男 32例,女 1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37岁~ 51岁,平均年龄为( 41.53±2.63)岁;病程分布范围为 5个月~ 12个月,平均病程为( 6.29±1.0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于入组后的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期间,对照组具体为:选择拉米夫药物展开治疗,用药方式为空腹口服,用药频率为 1次 /d,剂量为 100mg/d,为期 8w周治疗。观察组具体为:拉米苏药物应用方法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保持一致;此外,选择替诺韦酯药物展开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频率为 1次 /d,用药剂量为 300mg/d,为期 8w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以及 HBV-DNA(乙肝病毒基因)血清载量。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用药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0.0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 ALT复常率)、计量资料( HBV-DNA血清载量)各以 n( %)、 表示,各行 X2检验、 t检验,结果 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LT复常率对比 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 24w( 56.82%)、治疗后 48w( 68.18%) ALT复常率对比,观察组( 84.09%)、( 97.73%)均获明显提升( P<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日渐增多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我国是成人乙肝病毒( HBV)感染的高发地区 [1]。 HIV和 HBV存在相同的传播途径,二者易发生混合感染,且相互之间影响艾滋病( AIDS)合并 HBV感染者的病情进展。我国 HIV和 HBV混合感染的发生率为 4%~ 11%,平均低于一般人群乙肝 HBsAg携带率( 9.09%),国内调查显示, HIV感染者中 HBsAg阳性率为 11.2%。 AIDS合并 HBV感染时,会对其病情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HBV是人类病毒性肝炎中最主要的病原体,全世界约有 20亿人感染 HBV,其中有 2.4亿人为慢性 HBV携带者。我国乙肝患者及携带者人数众多,每年有大量患者死于 H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控制 HBV复制,减少病毒引起的慢性细胞损伤,阻止疾病向更为严重的肝脏疾病发展是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所在。 HIV合并 HBV感染,二者对感染者的机体组织会产生叠加伤害,治疗时需同时控制,现阶段国家免费抗 HIV病毒治疗的药物中 3TC和 TDF对 HIV和 HBV两种病毒同时具有抑制作用。拉米夫作为核苷类似物之一,其表现出的抗病毒效果显著,其对于 DNA链合成以及延长可以显著抑制,但是此种药物的单独应用,难以获得理想效果 [2-3]。    替诺韦酯作为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性药物之一,其在抑制新型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并且在抗病毒方面获得的效果显著,联合上述药物对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对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的降低、体内 HBV复制的抑制以及血清 HBeAg转换的促进均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4-5]。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 24w( 56.82%)、治疗后 48w( 68.18%) ALT复常率对比,观察组( 84.09%)、( 97.73%)均获明显提升;治疗前,在 HBV-DNA血清载量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治疗后 24w、治疗后 48w,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 HBV-DNA血清载量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减少,充分证明替诺韦酯 +拉米夫药物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替诺韦酯 +拉米夫药物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 ALT复常率的提升以及 HBV-DNA血清载量的降低,效果显著,最终显著促进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好转。    参考文献     [1]刘胜昔 .替诺韦与拉米夫联合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72周疗效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 09): 992-994.     [2]马玉梅 .三联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 1例临床分析 [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5( 11): 1043-1045.     [3]罗敬,陈冰,杨夙昕,等 .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J].当代医学, 2016, 22( 13): 146-147.     [4]刘玉玲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療分析 [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1): 195-196.     [5]张毅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治疗的护理观察 [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5): 194-195.

  • 标签:
  • 简介:摘 要:复方川贝止咳颗粒是临床中一种应用广泛地的止咳药物,其药物成分分别为瓦布贝母、陈皮、黄芩、紫苑、百部、甘草等,其中其主要的药物成分为瓦布贝母。为有效的明确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药学特征,则需要对分析其药物成分。本文将论述川贝母的药学性质、复方川贝止咳颗粒主药与辅药的药学性质等内容。

  • 标签: 复方川贝止咳颗粒 瓦布贝母 药学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对复方麝香注射液进行肌肉刺激性、血管刺激性、全身过敏性及溶血性实验,以评价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在肌肉刺激性实验中,主要观察2只家兔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后48 h的变化。在血管刺激性实验中,主要观察3只家兔分别连续 5 d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变化。在全身过敏实验中,6只豚鼠隔日3次腹腔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于首次致敏后第14d和第 21d分别静脉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观察 30 m i n内动物的变化。在溶血性实验中,观察本品在4 h内有无溶血和聚集现象。结果 复方麝香注射液对家兔股四头肌无刺激作用,对家兔耳缘静脉无刺激作用,对豚鼠未见过敏反应,家兔无溶血现象。结论 复方麝香注射液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安全可靠 。

  • 标签: 复方麝香注射液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采用美登木复方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临床资料,均采用美登木复方治疗。结果:对比治疗前,治疗后KPS评分、疼痛强度积分、肿瘤相关症状积分、肝功能指标变化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采用美登木复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美登木复方治疗 原发性肝癌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风肢体康复方在脑卒中后肢体偏袒中所发挥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月~12月诊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偏袒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应用中风肢体康复方,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NIHSS评分相近;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评分显著好转,与治疗前相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中风肢体康复方 脑卒中 肢体偏瘫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坤丹胶囊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乳腺增生患者在自愿前提下参与此次研究,均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经我院乳腺科确诊为乳腺增生。本研究以先对比、后分析的形式展开,以分组(对照组、研究组)、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乳癖消片,研究组口服坤丹胶囊)的实施来达到对比的目的,以统计患者观察指标(治疗效果、满意度)来达到分析治疗效果的目的。结果: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效果分别为76%(19/25)、96%(24/25),研究组显著更高(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分别为76%(19/25)、96%(24/25),研究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于乳腺增生的治疗来说,坤丹胶囊的使用有着理想的效果,因此可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定坤丹胶囊 乳腺增生 临床效果观察